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孕後,身體發生了哪些驚人變化,變美or變醜?

從懷孕那天, 你的身體不再只屬於你一個人, 因為"他"的到來, 你身體每一個部位都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除了肚子變大, 臀部、腿部、手臂都變得肥肥的以外, 你可能會發現臉上長出了討厭的色斑, 肚子上爬上了可怕的妊娠紋, 頭髮掉得多了, 聽力似乎也變差了。 這些都是為孕育寶寶不得不付出的甜蜜的代價, 不用太擔心是不是變醜了, 一般到產後這些情況都會得到改善, 嘗試瞭解、接受並享受, 這可是寶寶特別的禮物哦!

體型

懷孕期間身體上最明顯的變化莫過於體型了, 然而體型的變化並非單純由一般的M號變成L號,

Advertisiment
如果掌握了變化規律和保養的方法, 你一樣也可以保持最曼妙的身材!

乳☆禁☆房

懷孕開始, 為以後餵奶做準備, 體內荷爾蒙分泌產生變化, 乳腺數目及發達程度逐漸增加, 胸部就會日益脹大, 約5個月以後, 胸罩尺碼大約增加了一個或以上尺碼。 懷孕7個月以後, 胸罩比未懷孕時增加約兩個尺碼, 同時乳☆禁☆頭的距離不斷增大。 生產前的胸部增大程度反而減慢。

小貼士:在懷孕的初期, 由於乳☆禁☆房急速脹大, 孕婦會感覺到乳☆禁☆房酸痛和乳暈特別敏感。 為了舒緩乳☆禁☆房的脹痛及酸痛感, 孕婦可以每天進行乳☆禁☆房護理及按摩乳☆禁☆頭乳☆禁☆房, 加速血液迴圈。

乳☆禁☆房除了變大, 還會出現乳☆禁☆頭和乳暈會變黑、變大這樣的變化, 不需要太擔心,

Advertisiment
這是為了出生後的寶寶能更加順利地喝到母乳而做的準備, 產後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的。 當然, 產後不可能馬上就恢復, 就像在妊娠中也是一點一點變化的一樣, 產後也是漸漸地復原的, 這是自然規律。 所以不要太心急哦。

乳暈變深

由於黑色素沉積, 孕媽咪的乳暈與乳☆禁☆頭肌膚顏色變深。

小貼士:這是孕期正常的生理變化, 這些黑色素沉積大多會在產後逐漸淡化。

乳☆禁☆房變大

在懷孕初期, 乳☆禁☆房逐漸膨脹起來, 變得十分柔軟;乳暈變大;乳☆禁☆房皮膚下的血管變得明顯突出, 可見靜脈擴張;乳☆禁☆頭也會明顯突出。 這些都是懷孕早期的正常生理現象。 這是為將來的哺乳做準備。

小貼士:乳☆禁☆房長大是其在為泌乳做準備, 所以無須進行特別的處理,

Advertisiment
孕媽咪只要根據乳☆禁☆房的增長幅度及時更換合適的文胸即可, 在產後停止哺乳後乳☆禁☆房會恢復至孕前狀態。

乳☆禁☆房脹痛

乳☆禁☆房脹痛是由於懷孕後體內的激素作用於乳腺細胞, 使得乳腺腺管和腺泡增多、乳腺小葉增生、乳☆禁☆房出現脹痛, 有時乳☆禁☆頭和乳暈也有可能會出現刺痛, 這是懷孕後正常的生理現象, 在產後哺乳期結束後會自然消失的。

小貼士:注意清潔乳☆禁☆房和乳☆禁☆頭, 還可用熱毛巾敷於乳☆禁☆房處, 並輕輕按摩, 有助於舒緩乳☆禁☆房腫脹造成的不適。 孕媽咪佩帶文胸的尺寸要合適, 不宜過緊, 這樣會阻礙血液迴圈, 加重乳☆禁☆房的脹痛程度, 要選擇大小合適的純棉胸罩。

副乳

其實人體的乳☆禁☆房天生就不是只有一對,

Advertisiment
只是其它幾對乳☆禁☆房在演化中逐漸退化而已, 孕媽咪如果發現自己有副乳, 主要是因為激素改變刺激其它乳☆禁☆房變得更為明顯, 如果不是很明顯地影響外觀, 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

小貼士:不明顯的副乳, 可借助內衣的穿著來將脂肪移位, 副乳的疼痛也可採用冷敷10日的方法來緩解, 產後如果接受乳腺癌預防檢查的話, 讓醫生好好檢查下副乳吧, 如果出現相當明顯的小乳☆禁☆房, 也可借助手術來處理。

溢奶

妊娠期由於受體內激素等複雜的神經內分泌調節, 孕媽咪的乳腺及乳腺小管逐漸發育成熟, 至妊娠晚期已經為分泌乳汁作好充分的準備, 但一般在分娩前不會有乳汁分泌, 但會有存在個別現象。

小貼士:及時用溫水清洗,

Advertisiment
並用柔軟的幹毛巾擦拭乾淨, 避免因清理不乾淨而導致細菌滋生。 如果溢奶較多或持續時間較長, 此時孕媽咪要有意識地減少液體食物的攝入, 如湯、水、粥等食物, 有效控制水分的攝入, 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溢奶的程度。 在炎熱的夏天, 可以在胸罩內墊上防溢母乳墊, 它可以很好地避免乳汁向外滲透。

腹部

由於胎兒的成長及包圍子宮的保護性脂肪層加厚, 增加了腹腔的體積, 所以孕婦的腹部會隨著日期而快速脹大, 加重了脊骨和下肢的負擔, 使孕婦經常彎著身, 容易產生腰背痛和腳踝浮腫。 到產後不久, 子宮會回復至懷孕七個月的大小, 但位於下腹部原本用作保護性子宮的流動性脂肪仍然存在。

小貼士:尤其到了孕晚期, 長大的腹部造成的重力負擔會引起腰酸背痛,孕媽咪可以使用托腹帶,以減輕腹部給脊椎和腰背部帶來的壓力。

臀部

孕媽咪的臀部變寬變厚,主要是受孕激素影響,脂肪容易堆積,除了臀部,大腿也有相應的增粗,這些脂肪是為了保留下來作為供給嬰兒的營養。

小貼士:哺乳期體重會逐漸下降,一般在停止哺乳後體重會恢復正常。孕媽咪可通過一些孕婦體操、瑜伽等來保持體型,但必要的增重是需要的。

手部

受孕激素影響,細胞間積水增加,容易導致上肢,尤其是手部水腫;子宮壓迫主靜脈,多餘液體的排放受阻,也導致全身水腫,水腫現象在孕期最後4~6周最為明顯。

小貼士:時常按摩有助於減輕腫脹。一般分娩後5天內會消腫。如果腫得過於厲害,最好諮詢醫生。

腿部

孕激素對血管壁的鬆弛作用使靜脈瓣閉合不足,影響血液向心臟方向回流,最容易在腿部形成難看的靜脈曲張。此外靜脈曲張還可能發生在頭部引起頭痛、發生在直腸引發痔瘡。

小貼士:充分飲水,尤其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不要仰睡、坐著時不要交叉雙腿、上廁所時間不要太長等。另外,坐下時最好將小腿墊高。

體毛·頭髮

懷孕後,由於激素分泌水準和平衡的影響,體毛和頭髮都有可能發生變化,變得濃密或是變少都是常見的現象。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絕大多數人在產後激素水準恢復正常後,體毛和頭髮就會自然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不要太在意,隨它去是最好的處理方法。這並不是在一生中能體驗很多次的事,而且只是在這十個月內才有的變化,所以不如去好好地享受這種變化呢。

掉發

由於懷孕後體質發生變化,頭髮的營養也會被胎兒吸收掉,所以懷孕時,有些媽媽的頭髮會變得又幹又脆,容易受損傷。在孕期,頭髮的再生能力也會發生紊亂,所以掉發也會增多。如果使用能給頭髮補充蛋白質營養的洗髮水和護髮素,情況將得以改善。

發量增加

許多孕婦在懷孕期間會發現自己的頭髮明顯變多、變粗了,這主要是由於性激素分泌增多所致,性激素是影響頭髮生長的因素之一,母親在懷孕階段,隨著體內雌激素水準上升,頭髮的生長期也會延長,這樣就使得大部分頭髮都集中在生長期,而衰老掉落的頭髮也就相對變少了。但在生產之後的1~2個月,頭髮會隨著體內雌激素的減少而從生長期轉入休止期,發量會恢復到產前階段。

頭髮油膩

由於新陳代謝的變化而引起頭髮變油,出現頭皮屑,頭皮敏感變癢。

小貼士:不要過度清潔頭皮,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洗髮水來改善出油問題,如果頭皮瘙癢十分嚴重,避免抓癢,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膏來改善。

體毛加重

懷孕以後,隨著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類固酮和卵巢雄激素分泌的增多,很多孕媽咪的體毛會明顯加重。比如,腋下、手臂、肚子周圍、小腿這些地方的體毛都會變多。愛美的媽媽不需要太擔心,分娩以後,自然就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小貼士:如果夏天覺得難看,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脫毛產品脫毛。

皮膚

懷孕後由於激素分泌較多,孕媽咪的皮膚會發生很大變化,或者是變得比以前更好,或者是出現色斑、痘痘、妊娠紋等惱人的現象,不用過於著急,只要注意孕期的護理,一樣可以恢復孕前水潤的肌膚。

色素沉著

能產生黑色素的黑色體細胞因受到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影響,活化的細胞個數會大量增加。因此,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以色斑、雀斑等為主的妊娠性肝斑會在眼部下面出現。而且,黑色素集中的地方會形成明顯的色素沉著,肚子中心的白線會變成茶色,乳☆禁☆頭和乳暈、腋下周圍出現黑色的情況也不少見。

懷孕中所發生的色素沉著因人而異,但分娩後都會逐漸變淺。但是大多數並不會完全消失,也有過了很長時間才會變淺的情況。

小貼士:乳☆禁☆頭,乳暈和腋下所出現的色素沉著是很難預防的。但是,做好防曬工作,能從一定程度上預防因為紫外線的影響而產生的色斑、雀斑、黃褐斑等。另外,為了減少黑色素細胞的活動,攝取足夠得維生素C也很重要。

青春痘

體內激素的變化容易導致臉部肌膚變成易出油的皮膚就容易產生青春痘、黑頭、分詞。一般發在面頰、額頭等處。很多人在產後會有所改善。

小貼士:孕期要注意皮膚的清潔,並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夏天要避免紫外線照射。

妊娠中線

懷孕以後,腹部正中以下會出現一條黑線,寬度能達到1cm,經常會貫穿肚臍,甚至有稀疏的毛髮生長,黑線往往在孕中期左右出現,是由於隨著寶寶的發育,腹部肌肉拉伸並稍稍分離來容納寶寶,造成腹部的色素沉著引起的。

小貼士: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這屬於懷孕後身體的正常外觀變化,分娩不久後,自然會變淡,絕大部分會消失還原成孕前的樣子。

妊娠紋

懷孕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皮膚彈性組織脆性增加,隨著胎兒的變大,肚子上的皮下脂肪伸展還不及時,於是導致肚子上出現像裂紋一樣的紅線。肚子是最容易出現的地方,而胸部下面、臀部以及大腿也需要注意。

妊娠紋的產生跟幾個因素有關,比如激素的分泌、皮膚柔軟度、體重控制等。皮膚較軟的人,延展性好,不容易產生妊娠紋。如果在孕期中體重增加太快,皮膚張力不足,就容易產生妊娠紋。

小貼士:預防妊娠紋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急速發胖。因此,適當地控制體重對孕媽咪來說非常重要。孕期體重應該是漸進式的增加,孕媽咪必須掌握正確的飲食觀念,控制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多補充水分、蛋白質、纖維質、維生素等,不僅能做好體重管理,也可以減少妊娠紋發生的幾率。此外,孕中期開始塗抹一些預防妊娠紋產生的護膚品,進行按摩,可以增加肌膚彈性,對預防妊娠紋也有幫助。

皮膚乾燥

體內激素分泌量的變化可能會引起皮膚乾燥的情況發生,另外,有些孕媽咪因為對孕期的不適應,往往壓力較大,導致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不穩定,也會使得皮膚變得粗糙乾燥。

小貼士:全身使用潤膚露來保濕,特別是本身肌膚比較乾燥的孕媽咪一定要注意。保濕霜不一定要高價,只要無刺激能用於全身即可。乾燥是孕婦的大敵。大家認真地為皮膚做好保濕吧!

皮膚瘙癢

懷孕期間,孕媽咪容易出現皮膚瘙癢的現象,即使皮膚看起來沒有任何變化,但就是會發癢,讓人不由自主地想抓。孕期皮膚瘙癢的原因,大多是母體的激素產生變化,導致膽汁淤積,使皮膚瘙癢。在比較潮濕、悶熱、乾燥的環境中,也會加重這種困擾。

皮膚瘙癢是孕期的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不過如果是由於雌性激素影響肝臟內膽汁代謝功能,造成孕媽咪肝功能短時間不正常,引起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也會引起皮膚瘙癢,這是需要治療的。

小貼士:孕媽咪平日可使用一些乳液,塗抹在局部的皮膚上,給予適當滋潤;而在衣物的選擇上,儘量穿著透氣、吸汗的衣物,避免因為過於悶熱,造成皮膚出現不舒服的情形。千萬不要去撓,一旦抓破了,會使皮膚狀況進一步惡化。如果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應及時就醫。

疙瘩·濕疹

這是因為激素分泌的平衡以及妊娠反應使正常的飲食規律被打亂,同時體重增加和激素變化引起的便秘使皮脂分泌增加,容易產生疙瘩和濕疹。

小貼士:平時要注意徹底清潔肌膚,洗面乳要選擇清爽、不含油脂的,最好是無刺激泡沫洗面乳或除痘用的護膚用品,症狀嚴重時一定要儘早就醫。

過敏

由於受激素變化的影響,孕媽咪經常會出現短期的過敏性皮炎,切忌不經過醫生診斷自行用藥,防止藥物對胎寶寶產生不良影響。

小貼士:每天使用無刺激性的肥皂等護膚品清潔皮膚。妊娠初期儘量避免口服藥,症狀嚴重時在孕中晚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外用藥對胎寶寶影響相對較小,但也避免長時間大範圍用藥。

五官

懷孕以後,孕媽咪的眼耳鼻口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會對孕媽咪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帶來一些似是而非的"病症",所以,孕媽咪需要對此特別留意。

眼角膜水腫

因黃體素分泌量增加及電解質的不平衡,容易引起角膜及水晶體內水分增加,形成角膜輕度水腫,眼睛的形狀也會發生細微的改變,戴上隱型眼睛會感覺很不舒服,而且越到懷孕末期越明顯。由於角膜水腫,敏感度將有所降低,常影響角膜反射及其保護眼球的功能。

小貼士:一般在產後6~8周便會恢復正常,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可佩戴一副合適的框架眼鏡,偶爾配戴隱形眼鏡的話,記得一定要做好雙手的清潔工作,以免感染。

眼睛乾澀

到了妊娠末期,大部分孕媽咪淚液分泌量會減少,這是懷孕期間受激素分泌的影響,淚液膜的均勻分佈遭到破壞。淚液膜量的減少及質的不穩定,很容易造成乾眼症現象。

小貼士:注意孕期的衛生保健,合理營養,適量攝入對眼睛有益的維生素A、C等營養素。可以適量使用保健類眼藥水濕潤角膜,消除眼疲勞。懷孕時不能用氯黴素眼藥水,如有炎症可在醫生指導下用紅黴素、潔黴素眼藥水,在點眼藥水的時候可靠近眼睛內側的淚點,這樣能減少藥物的吸收。

屈光不正

眼角膜的弧度在妊娠期間會變得較陡,產生輕度屈光不正現象,在懷孕末期更加明顯。孕媽咪可能會出現看近的東西視線模糊的遠視現象,原本近視的話,近視度數則會增加。

小貼士:這種異常現象也多在產後5~6周恢復正常。准媽咪不必忙於配換眼鏡,可以在分娩1個多月後再驗配,那個時候驗出的度數才相對準確。

聽力下降

懷孕後,准媽咪肌體的細胞內外液中雌激素濃度差異較大,引起滲透壓改變,導致內耳水鈉瀦留,進而可影響聽力。從懷孕早期開始,孕婦的低頻區聽力就有所下降,並在孕期的中、晚期繼續加重。這是正常現象,會在產後3~6個月恢復正常。

口腔問題

因為孕期激素的關係,孕媽咪更容易出現蛀牙、牙齒鬆動、牙齦充血、水腫、增厚,以及牙齦出血等症狀,一些孕媽媽還會發生唾液增多和流涎等現象,但這些改變都會隨著妊娠的終結而恢復。

小貼士:孕媽媽要特別注意口腔衛生,每天至少刷牙3次,每次至少3分鐘,還要每兩天使用一次牙線。選用刷頭小,刷毛軟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時候不要太用力。同時,定期進行牙科檢查,一旦發覺有感染等狀況,應詢問醫生。

血管舒張性鼻炎

懷孕後,體內雌激素水準增高,引起鼻黏膜的超敏反應,會導致小血管擴張、組織水腫,腺體分泌旺盛,出現鼻塞、打噴嚏、流涕等症狀。約有20%的孕媽咪會出現這種"妊娠期鼻炎",懷孕後3個月更為明顯。但是分娩以後,鼻炎就會痊癒。 

長大的腹部造成的重力負擔會引起腰酸背痛,孕媽咪可以使用托腹帶,以減輕腹部給脊椎和腰背部帶來的壓力。

臀部

孕媽咪的臀部變寬變厚,主要是受孕激素影響,脂肪容易堆積,除了臀部,大腿也有相應的增粗,這些脂肪是為了保留下來作為供給嬰兒的營養。

小貼士:哺乳期體重會逐漸下降,一般在停止哺乳後體重會恢復正常。孕媽咪可通過一些孕婦體操、瑜伽等來保持體型,但必要的增重是需要的。

手部

受孕激素影響,細胞間積水增加,容易導致上肢,尤其是手部水腫;子宮壓迫主靜脈,多餘液體的排放受阻,也導致全身水腫,水腫現象在孕期最後4~6周最為明顯。

小貼士:時常按摩有助於減輕腫脹。一般分娩後5天內會消腫。如果腫得過於厲害,最好諮詢醫生。

腿部

孕激素對血管壁的鬆弛作用使靜脈瓣閉合不足,影響血液向心臟方向回流,最容易在腿部形成難看的靜脈曲張。此外靜脈曲張還可能發生在頭部引起頭痛、發生在直腸引發痔瘡。

小貼士:充分飲水,尤其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不要仰睡、坐著時不要交叉雙腿、上廁所時間不要太長等。另外,坐下時最好將小腿墊高。

體毛·頭髮

懷孕後,由於激素分泌水準和平衡的影響,體毛和頭髮都有可能發生變化,變得濃密或是變少都是常見的現象。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絕大多數人在產後激素水準恢復正常後,體毛和頭髮就會自然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不要太在意,隨它去是最好的處理方法。這並不是在一生中能體驗很多次的事,而且只是在這十個月內才有的變化,所以不如去好好地享受這種變化呢。

掉發

由於懷孕後體質發生變化,頭髮的營養也會被胎兒吸收掉,所以懷孕時,有些媽媽的頭髮會變得又幹又脆,容易受損傷。在孕期,頭髮的再生能力也會發生紊亂,所以掉發也會增多。如果使用能給頭髮補充蛋白質營養的洗髮水和護髮素,情況將得以改善。

發量增加

許多孕婦在懷孕期間會發現自己的頭髮明顯變多、變粗了,這主要是由於性激素分泌增多所致,性激素是影響頭髮生長的因素之一,母親在懷孕階段,隨著體內雌激素水準上升,頭髮的生長期也會延長,這樣就使得大部分頭髮都集中在生長期,而衰老掉落的頭髮也就相對變少了。但在生產之後的1~2個月,頭髮會隨著體內雌激素的減少而從生長期轉入休止期,發量會恢復到產前階段。

頭髮油膩

由於新陳代謝的變化而引起頭髮變油,出現頭皮屑,頭皮敏感變癢。

小貼士:不要過度清潔頭皮,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洗髮水來改善出油問題,如果頭皮瘙癢十分嚴重,避免抓癢,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膏來改善。

體毛加重

懷孕以後,隨著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類固酮和卵巢雄激素分泌的增多,很多孕媽咪的體毛會明顯加重。比如,腋下、手臂、肚子周圍、小腿這些地方的體毛都會變多。愛美的媽媽不需要太擔心,分娩以後,自然就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小貼士:如果夏天覺得難看,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脫毛產品脫毛。

皮膚

懷孕後由於激素分泌較多,孕媽咪的皮膚會發生很大變化,或者是變得比以前更好,或者是出現色斑、痘痘、妊娠紋等惱人的現象,不用過於著急,只要注意孕期的護理,一樣可以恢復孕前水潤的肌膚。

色素沉著

能產生黑色素的黑色體細胞因受到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影響,活化的細胞個數會大量增加。因此,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以色斑、雀斑等為主的妊娠性肝斑會在眼部下面出現。而且,黑色素集中的地方會形成明顯的色素沉著,肚子中心的白線會變成茶色,乳☆禁☆頭和乳暈、腋下周圍出現黑色的情況也不少見。

懷孕中所發生的色素沉著因人而異,但分娩後都會逐漸變淺。但是大多數並不會完全消失,也有過了很長時間才會變淺的情況。

小貼士:乳☆禁☆頭,乳暈和腋下所出現的色素沉著是很難預防的。但是,做好防曬工作,能從一定程度上預防因為紫外線的影響而產生的色斑、雀斑、黃褐斑等。另外,為了減少黑色素細胞的活動,攝取足夠得維生素C也很重要。

青春痘

體內激素的變化容易導致臉部肌膚變成易出油的皮膚就容易產生青春痘、黑頭、分詞。一般發在面頰、額頭等處。很多人在產後會有所改善。

小貼士:孕期要注意皮膚的清潔,並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夏天要避免紫外線照射。

妊娠中線

懷孕以後,腹部正中以下會出現一條黑線,寬度能達到1cm,經常會貫穿肚臍,甚至有稀疏的毛髮生長,黑線往往在孕中期左右出現,是由於隨著寶寶的發育,腹部肌肉拉伸並稍稍分離來容納寶寶,造成腹部的色素沉著引起的。

小貼士: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這屬於懷孕後身體的正常外觀變化,分娩不久後,自然會變淡,絕大部分會消失還原成孕前的樣子。

妊娠紋

懷孕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皮膚彈性組織脆性增加,隨著胎兒的變大,肚子上的皮下脂肪伸展還不及時,於是導致肚子上出現像裂紋一樣的紅線。肚子是最容易出現的地方,而胸部下面、臀部以及大腿也需要注意。

妊娠紋的產生跟幾個因素有關,比如激素的分泌、皮膚柔軟度、體重控制等。皮膚較軟的人,延展性好,不容易產生妊娠紋。如果在孕期中體重增加太快,皮膚張力不足,就容易產生妊娠紋。

小貼士:預防妊娠紋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急速發胖。因此,適當地控制體重對孕媽咪來說非常重要。孕期體重應該是漸進式的增加,孕媽咪必須掌握正確的飲食觀念,控制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多補充水分、蛋白質、纖維質、維生素等,不僅能做好體重管理,也可以減少妊娠紋發生的幾率。此外,孕中期開始塗抹一些預防妊娠紋產生的護膚品,進行按摩,可以增加肌膚彈性,對預防妊娠紋也有幫助。

皮膚乾燥

體內激素分泌量的變化可能會引起皮膚乾燥的情況發生,另外,有些孕媽咪因為對孕期的不適應,往往壓力較大,導致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不穩定,也會使得皮膚變得粗糙乾燥。

小貼士:全身使用潤膚露來保濕,特別是本身肌膚比較乾燥的孕媽咪一定要注意。保濕霜不一定要高價,只要無刺激能用於全身即可。乾燥是孕婦的大敵。大家認真地為皮膚做好保濕吧!

皮膚瘙癢

懷孕期間,孕媽咪容易出現皮膚瘙癢的現象,即使皮膚看起來沒有任何變化,但就是會發癢,讓人不由自主地想抓。孕期皮膚瘙癢的原因,大多是母體的激素產生變化,導致膽汁淤積,使皮膚瘙癢。在比較潮濕、悶熱、乾燥的環境中,也會加重這種困擾。

皮膚瘙癢是孕期的正常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不過如果是由於雌性激素影響肝臟內膽汁代謝功能,造成孕媽咪肝功能短時間不正常,引起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也會引起皮膚瘙癢,這是需要治療的。

小貼士:孕媽咪平日可使用一些乳液,塗抹在局部的皮膚上,給予適當滋潤;而在衣物的選擇上,儘量穿著透氣、吸汗的衣物,避免因為過於悶熱,造成皮膚出現不舒服的情形。千萬不要去撓,一旦抓破了,會使皮膚狀況進一步惡化。如果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應及時就醫。

疙瘩·濕疹

這是因為激素分泌的平衡以及妊娠反應使正常的飲食規律被打亂,同時體重增加和激素變化引起的便秘使皮脂分泌增加,容易產生疙瘩和濕疹。

小貼士:平時要注意徹底清潔肌膚,洗面乳要選擇清爽、不含油脂的,最好是無刺激泡沫洗面乳或除痘用的護膚用品,症狀嚴重時一定要儘早就醫。

過敏

由於受激素變化的影響,孕媽咪經常會出現短期的過敏性皮炎,切忌不經過醫生診斷自行用藥,防止藥物對胎寶寶產生不良影響。

小貼士:每天使用無刺激性的肥皂等護膚品清潔皮膚。妊娠初期儘量避免口服藥,症狀嚴重時在孕中晚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外用藥對胎寶寶影響相對較小,但也避免長時間大範圍用藥。

五官

懷孕以後,孕媽咪的眼耳鼻口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會對孕媽咪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帶來一些似是而非的"病症",所以,孕媽咪需要對此特別留意。

眼角膜水腫

因黃體素分泌量增加及電解質的不平衡,容易引起角膜及水晶體內水分增加,形成角膜輕度水腫,眼睛的形狀也會發生細微的改變,戴上隱型眼睛會感覺很不舒服,而且越到懷孕末期越明顯。由於角膜水腫,敏感度將有所降低,常影響角膜反射及其保護眼球的功能。

小貼士:一般在產後6~8周便會恢復正常,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可佩戴一副合適的框架眼鏡,偶爾配戴隱形眼鏡的話,記得一定要做好雙手的清潔工作,以免感染。

眼睛乾澀

到了妊娠末期,大部分孕媽咪淚液分泌量會減少,這是懷孕期間受激素分泌的影響,淚液膜的均勻分佈遭到破壞。淚液膜量的減少及質的不穩定,很容易造成乾眼症現象。

小貼士:注意孕期的衛生保健,合理營養,適量攝入對眼睛有益的維生素A、C等營養素。可以適量使用保健類眼藥水濕潤角膜,消除眼疲勞。懷孕時不能用氯黴素眼藥水,如有炎症可在醫生指導下用紅黴素、潔黴素眼藥水,在點眼藥水的時候可靠近眼睛內側的淚點,這樣能減少藥物的吸收。

屈光不正

眼角膜的弧度在妊娠期間會變得較陡,產生輕度屈光不正現象,在懷孕末期更加明顯。孕媽咪可能會出現看近的東西視線模糊的遠視現象,原本近視的話,近視度數則會增加。

小貼士:這種異常現象也多在產後5~6周恢復正常。准媽咪不必忙於配換眼鏡,可以在分娩1個多月後再驗配,那個時候驗出的度數才相對準確。

聽力下降

懷孕後,准媽咪肌體的細胞內外液中雌激素濃度差異較大,引起滲透壓改變,導致內耳水鈉瀦留,進而可影響聽力。從懷孕早期開始,孕婦的低頻區聽力就有所下降,並在孕期的中、晚期繼續加重。這是正常現象,會在產後3~6個月恢復正常。

口腔問題

因為孕期激素的關係,孕媽咪更容易出現蛀牙、牙齒鬆動、牙齦充血、水腫、增厚,以及牙齦出血等症狀,一些孕媽媽還會發生唾液增多和流涎等現象,但這些改變都會隨著妊娠的終結而恢復。

小貼士:孕媽媽要特別注意口腔衛生,每天至少刷牙3次,每次至少3分鐘,還要每兩天使用一次牙線。選用刷頭小,刷毛軟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時候不要太用力。同時,定期進行牙科檢查,一旦發覺有感染等狀況,應詢問醫生。

血管舒張性鼻炎

懷孕後,體內雌激素水準增高,引起鼻黏膜的超敏反應,會導致小血管擴張、組織水腫,腺體分泌旺盛,出現鼻塞、打噴嚏、流涕等症狀。約有20%的孕媽咪會出現這種"妊娠期鼻炎",懷孕後3個月更為明顯。但是分娩以後,鼻炎就會痊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