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應該怎樣對孩子說不

一個人的健康, 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 還應該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 我鄰居有一對父母, 平時對孩子百依百順。 孩子很爭氣, 學習成績數一數二。 可有一次為一件小事, 父母說了孩子一句, 孩子卻受不了父母的指責竟離家出走了。 這件事對父母的打擊很大, 讓他們感到困惑的是:當他們用全部情感和全部心血培養起來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讓父母覺得那麼陌生、那麼敵對、那麼可怕……為什麼那麼愛孩子, 孩子還會這樣呢?

讓孩子經歷“強化”與“負強化”

其實,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 但愛的本質不僅是給予和滿足,

Advertisiment
更不是百般遷就, 讓孩子永遠感受“快樂”!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逢與離別、快樂與痛苦, 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的, 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教育, 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強化”與“負強化”。 所謂“負強化”就是在孩子成長中對他說“不”, 是讓孩子有痛哭一番的經歷。 而這種“說不”的時間要早, 一定要在孩子6歲之前。

對孩子說“不”一定要在6歲之前 

父母若在6歲之前(最晚別超過10歲)對孩子說“不”, 儘管他會因為你的拒絕感受痛苦, 但最多也就是當時他痛哭一番, 嚴重些也就是哭得氣噎、哭得在地上滾來滾去。 可是若等他12~14歲之後的青春期, 你再開始對他(她)說“不”, 那他就不會再是簡單地哭、氣噎, 或打滾……他(她)所採取的則是離家出走,

Advertisiment
甚至以服毒、跳樓方式來進行抗爭……因為那時候他們已經有對付你的各種能力和選擇了。

對孩子說“不”要有藝術性

所以, 父母之愛要有藝術性, 不要給孩子有誤讀的可能。 那麼, 如何對年幼的孩子“說不”呢?下列方法你不妨一試: 

第一, 選擇3~5歲孩子早期表現出任性的時間進行。 在3歲之前, 孩子的哭聲一般是他身體痛苦的感受表達, 所以哭聲是一種信號, 父母要説明孩子解除痛苦感受, 要去多多地關愛他。 但是孩子到3歲之後, 他的哭聲有時不再是身體痛苦, 而是一種意向表達。 譬如, 你帶他去朋友家, 看到別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你帶他去商場, 看見好玩的東西非要得到……當父母發現孩子的這種“不達目的不甘休”的心態一出現,

Advertisiment
就要有意地有針對性對他進行“說不”的教育。  

第二, “說不”的環境要講究, 要讓孩子單獨面對你。 無論孩子在哪裡與你對峙, 你都不要心急, 儘快把孩子帶回家, 最好選擇在臥室內, 因為房間裡沒有危險物品。 你把門關上, 讓孩子單獨面對你, 孩子會感受一種情境壓力, 然後告訴他:“你今天這樣是不對的, 下次不能這樣!” 

第三, 初次“說不”, 父母要學會堅持。 開始用“不”拒絕, 孩子可能會繼續哭。 這時父母不要打罵孩子, 不要在這時給他講道理, 因為孩子還小, 很多言語和道理還不太明白;也不要讓孩子走開, 要讓他一直感受你不讓步的態度。 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 看著他哭。 他開始時會很傷心, 還很氣憤, 這沒關係。 因為他現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

Advertisiment
大不了他在哭鬧時將頭撞在床腳上, 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 不會再撞。 而你這一時間的“堅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態度, 很堅決! 

這種“說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處理行為告訴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對, 你再鬧我也不會讓步, 不會心疼, 我對你的愛是有限度的, 取決於你自己的表現!

孩子會從中感知你的反應。 只要你堅決, 孩子就會明白。 從此之後, 他也不會再如此“辛苦”地與你鬧!然後你再進行疏導性教育, 恩威並施, 讓孩子知道, 父母非常愛他, 但父母不遷就他。 因為這種“較量”越早, 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長越有益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