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慈母多敗兒,爸媽可以是“狠”角色

當跟在爸爸媽媽身後的“小尾巴”慢慢長大, 一點一點地遠離父母, 想想就覺得心裡有些酸楚。 可即便如此, 為人父母者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勇敢, 在屬於自己的天空裡自由翱翔, 為此,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磕磕絆絆時, 強忍著內心的糾結和不忍, 有意忽視他們“求救”的小眼神, 只為鍛煉孩子的堅強品質。

第一次當媽媽, 小心!

曾經有位朋友向我傾訴“你家樂樂表現真不錯, 小小年紀不怕疼也不怕累, 摔倒了不哭也不叫, 自己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就滿血復活了, 我家孩子就不行, 每次摔倒都哭得稀裡嘩啦,

Advertisiment
你不去拉他, 根本就不起來。 ”

聽了這番話, 我仿佛看到了初為人母時的自己, 大寶慧慧出生後, 我做什麼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 生怕孩子這裡磕著、那裡碰著了, 她的一個轉身, 都足以讓我懸起半顆心, 因而總是寸步不離地跟著孩子, 絕不會讓她離開自己半步。 孩子不小心摔倒, 我總是心疼不已, 立馬把她抱起來, 前後左右地檢查, 生怕孩子哪裡摔壞了。 漸漸地孩子也受到了大人緊張情緒的感染, 習慣了被大人哄, 每次跌倒的時候都坐在地上哭一會, 等著媽媽把她抱起來。

新手媽媽轉型記, 狠心!

面對孩子的嬌弱, 我深知不能再讓她像溫室裡的花朵般成長, 否則孩子的依賴思想會越來越重。 父母不能一輩子都陪伴在孩子身邊,

Advertisiment
他們最終要學會獨立。 為了孩子的將來,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孩子培養得更勇敢、更獨立。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慧慧再次摔倒的時候, 我還是擔驚受怕, 下意識裡想要去扶起她。 不過一想到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變得更不堪一擊, 只好狠下心來, 任由她坐在地上, 假裝沒有看見, 和身邊的朋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 眼睛卻總是忍不住偷偷地瞄向慧慧, 想看看她是什麼反應。 慧慧的第一反應是四下瞧瞧, 看見我並沒有留意到她摔倒了, 便帶著哭腔驚呼:“媽媽, 我摔跤了。 ”我假裝淡定地說道:“每個小朋友都有可能摔倒, 沒有關係的, 自己站起來吧。 ”

聽完這些, 她並沒有站起來, 而是坐在地上不依不饒地說:“媽媽,

Advertisiment
你快拉我起來, 我疼!”我克制著自己, 繼續鼓勵她:“寶貝, 你看其他小朋友摔倒都是自己站起來的, 如果你一直要媽媽拉, 其他小朋友就不願意跟你玩咯!而且自己摔倒了就要自己站起來, 這樣的孩子才是最棒的。 ”慧慧似乎受到了鼓舞, 見我根本沒有去拉她的意思, 磨蹭了一會就自己爬起來去找小朋友玩了。

慧慧的依賴思想還體現在她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之中, 一起玩耍的時候, 如果有小朋友搶了她的玩具, 她也只是看著, 然後央求我去幫她要回來。 剛開始的時候我會答應, 後來為了培養慧慧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會跟她說:“要學會大膽去找搶走你玩具的小朋友, 請他把玩具還給你, 不能總是找媽媽。 ”慧慧聽完後並沒有如我所願,

Advertisiment
我心一軟, 準備再次親自出馬。 朋友及時勸住了我, 說這種事小朋友自己可以解決, 看著慧慧那求助的小眼神, 我只好裝作無動於衷。 幾次之後, 慧慧邁出了第一步, 她沒有去和小朋友溝通, 而是直接把被搶走的東西拿了回來, 我趁機告訴她:“雖然是你的東西, 但是拿走之前也要跟小朋友說這是你的玩具, 現在你要玩了, 或者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經過幾次鍛煉後, 慧慧學會了怎樣跟小朋友交流, 以後出現的類似事件, 都是她自己解決的, 而且她還認識了更多的朋友, 我的擔心也就不存在了。

再次當媽, 稱心!

有了帶慧慧的經驗, 帶樂樂也就輕鬆多了, 不管她是摔倒還是哭著找媽媽, 甚至是和別的小朋友玩鬧的時候被推到,

Advertisiment
不管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出現什麼樣的“意外”, 我都能處理得得心應手, 不會像第一次當媽時那麼緊張兮兮。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 有點沉重, 卻不無道理。 如果父母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不“狠”下心來, 給孩子更多獨立的機會, 孩子一定經不起日後的風風雨雨。

小結:孩子長大成人, 離開父母, 獨自高飛, 父母會萬般不舍, 縱然如此, 父母依然會發自心底為孩子感到驕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挫折, 父母會傷心, 可為了孩子長大後能高飛, 父母不得不狠心, 讓孩子變得更勇敢……對於孩子, 父母心中總是充滿了這樣那樣的矛盾心理, 或許是本能, 或許是天性, 亦或是無從解釋的人性之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