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衣櫥裡美麗又防曬的幾件衣服

如果要問穿衣的作用, 通常最快會想到的是“取暖”與“遮羞”;在今天, 用現代文明的概念來解釋, 就可能變為:追求時尚美或時裝藝術;而很少有人會想到衣物的另一項基本作用, 就是防護光輻射。

大約在西元前5000年, 織物開始出現, 埃及人、印第安人用棉花、羊毛和亞麻纖維等織成衣物。 當然這些物質的出現, 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遮風禦寒及文明裝飾, 但毋庸置疑也有防曬護膚的作用, 如在許多熱帶國家流行的寬邊帽、各種各樣的頭巾, 穆斯林的白色軟帽、面紗、寬鬆的長袍、裙子等都是極好的“防曬用品”。

Advertisiment

科學研究發現, 服裝的抗紫外線能力主要取決於面料本身遮罩紫外線的能力。 而面料的抗紫外線性能力又決定於組成面料的纖維的抗紫外線性能、織物組織結構以及所採取的防紫外線方法。

1.纖維本身的抗紫外線性能 不同纖維材料, 抗紫外線能力並不相同;同一纖維抗不同波長紫外線的性能也不同。 在未經抗紫外線特殊處理的纖維中, 以滌綸的抗紫外線性能最好, 這與其分子結構中的苯環具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有關。 在化學纖維中錦綸(尼龍)、粘膠(人造棉、人造絲), 在天然纖維中棉、(真)絲的抗紫外線性能都不佳。 所以夏季穿著純棉或真絲服裝, 抗紫外線能力甚小。 但也有報導, 天然纖維中亞麻、大麻具有較強的抗紫外線作用。

Advertisiment

此外, 短纖維織物與長絲織物比較, 一般前者的抗紫外線性能較好;細纖維織物比粗纖維織物的抗紫外線能力強, 因為纖維越細, 包含纖維的根數越多, 覆蓋係數越大;扁平異形纖維的抗紫外線性能優於圓形截面纖維織物。

2.厚度與伸縮性 織物越厚抗紫外線性能越好, 這是容易理解的。 如經防紫外線處理後, 即便是較薄的織物也能達到較好作用;但厚度增大, 對改進抗紫外線性能不再顯著。 所以夏季服裝不必以加厚來達到防曬, 只要將面料經防紫外處理就能達到理想效果。

可伸縮織物如萊卡, 在未伸拉狀態和已伸拉狀態之間, 其抗紫外線性能存在極大差異。 伸拉狀態將使紫外線更易穿過, 因此穿衣要寬鬆,

Advertisiment
不能過於緊繃。

3.編織的鬆緊度 是決定衣物阻擋紫外線輻射量方面的最重要因素。 織物越緊密, 擋光能力越強, 紫外線透過就少。 一般緊密的織物孔隙率小, 覆蓋係數大, 抗紫外線性能好。 如針織物通常比機織物要疏鬆, 故抗紫外線性能不如機織物。 在機織物中, 一般平紋織物的孔隙率大於斜紋, 斜紋又大於緞紋, 所以平紋的抗紫外線性能較差, 而緞紋織物最好。

還有一些服裝水洗後會縮水, 使紗線孔隙變小, 抗紫外線性能改善。 如新的純棉T恤衫, 其SPF為15, 水洗後可增至35。

4.顏色織物顏色越深, 紫外光透過率越小, 抗紫外線性能越好。 以滌綸織物為例, 不同顏色的紫外透過率依次為黑色5 %, 藏青、紅、深綠、紫色為5%~10%, 綠、淡紅、淡綠、白色為15%~20%。

Advertisiment

英國輻射防護委員會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 防曬作用最差的是淺黃色棉織品, 其防曬係數僅為7。 此外, 米色棉織品的防曬係數為9, 白色棉織品的防曬係數雖然可達33~57, 但用這種材料製成的服裝, 仍然有可能使敏感性皮膚的人被曬傷。

一般認為深紅色或藏青色的化纖服裝, 是最理想的防曬服裝。 人們在炎熱的夏季通常愛穿淺色服裝, 殊不知淺色服裝雖然爽快, 特別是白得耀眼的棉質服裝.往往服裝上含有螢光增白劑, 可把光線反射到面部。 因此, 科學家們建議, 人們在紫外線輻射相對強烈的夏季, 外出時應改變以往愛穿淺色服裝的習慣, 多穿深色的化纖織物服裝。

當紫外線輻射強度達中等以上水準,

Advertisiment
普通衣服已不能有效保護皮膚免受傷害, 出門應穿防曬服裝。 目前, 國際上推出的防紫外線面料, 主要有三大類, 即塗層類、化學纖維類和純棉類, 防曬標準具體體現為其UPF(防曬度)上。 公認的標準為:UPF為15~35時, 等級為良好;UPF低於15時, 不能稱為防紫外線面料。 在澳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 已有專門法規, 要求中小學生的校服必須由防紫外線面料製成。

由於衣物的防曬性能不同, 在穿著時應儘量遮蓋皮膚, 必要時應與其他防曬品一起使用, 以取得完美的保護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