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發脾氣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毛病, 育兒知識說, 與其抱怨孩子, 不如換一個角度, 看看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足, 然後積極的改變, 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 父母發脾氣是常有的事,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沖孩子發脾氣, 不僅會讓孩子養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 而且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苯, 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
因此父母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別總是用壞脾氣管教孩子。 而且, 孩子如果有問題, 父母要首先反思一下是否與自己有關。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他在許多方面都在遺傳和複製父母的特徵,
Advertisiment
父母每做出一個動作, 孩子總能反射出這個動作的影像。 孩子的行為不管對錯, 于父母的行為密不可分。
當我們做父母的感到疲勞、生氣、沮喪的時候, 最容易將脾氣對孩子爆發。 儘管這只是一時之氣, 很快就會過去, 但糟糕的是這會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除了發火, 你還能做什麼
在情緒激動的時刻, 沒有什麼比一個人的聆聽和理解更讓人覺得安慰的了, 對成年人是這樣, 對孩子更要如此。 以下四個步驟, 可以嘗試:觀察、感受、需要、要求 。
觀察:觀察意味著單純地闡述觀察到的孩子行為, 不摻雜任何評判、觀點、指責。 想要做到客觀的觀察是很難的。 嘗試用觀察取代評論, 會減少很多對孩子的隱性傷害。
Advertisiment

感受:生活中可以多嘗試用“我感到…因為…”的表達方式與孩子溝通, 家長只有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才能真的找到自己對孩子生氣的根源。
需要:當孩子回家太晚, 父母生氣地訓斥:“誰讓你跑出去玩兒的!以後放學必須馬上回家!” 孩子通常會辯解或者反擊。 但其實父母的需要是“孩子的安全”, 然而這種需要並未被直接說出來, 因此孩子感到的只是最外層的憤怒, 而不是內含的擔心。
要求:最後一步是提出具體的請求, 但不是命令。 對孩子提出要求時, 我們通常不說希望他們做什麼, 而說不希望他們做什麼, 並且非常模糊、抽象。 正確的方法是提出正面的、明確的請求, 並且請求越具體, 就越容易實現。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從學會無條件的愛孩子開始,
Advertisiment
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