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思維游戲實施過程中的再思考

大家好!我是一個好的交流者, 其實我更愿意傾聽。 現在雖然我沒有機會聽, 但是我有機會看大家, 我有機會給大家說, 我會努力做好這件事。  

 

應該說東方之星給了我們一個大的舞臺, 使我們有機會大家在一起進行這么廣泛的溝通交流, 今年的 思維教育研討會是第二屆, 在每一次大的教研會議之前, 我們都會對我們以往所作的教研工作作出深刻的思考和反省, 那么在課程實施的過程當中, 總會有引發我們來重新審視我們的課程或者說是對思維教育的一些新的角度和視點。 那么今天我們就對思維游戲課程在實施過程當中,

Advertisiment
引發的一些思考來和大家進行交流。 那么今天我想和跟大家交流的是重申、明確我們的八項主張, 也是東方之星人的八項主張, 那么還有 要和大家探討、交流并且去解決一些我們在過程當中發現的、我們所面對的一些問題, 那么這些問題, 我們給他總結一下大概也是八類問題。 那么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題目就是主張與問題, 也就是我們在課程的實踐過程當中的再思考, 那么在這里, 我們也就提出我們的八大主張和八大問題。  

 

八大主張 

 

我們之所以要提出我們的主張, 我想應該說應該是明確我們的主張, 堅定我們每一個人的信念, 這些是做好思維教育的基礎, 如果我們沒有這種信念,

Advertisiment
我們是不會做好這項工作。 那么, 我們的八項主張都是什么呢?我先把八項主張和八個問題做一個簡要的說明。

 

第一個主張是要讓孩子更聰明, 有人說現在我們的孩子已經很聰明, 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更聰明。

第二個主張, 我們希望換個角度看關于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

第三個主張是在學前期既應進行思維能力培養。

第四個主張, 我們要給幼兒最好的思維教育。

第五個主張要讓思維課程真正成為《綱要》落實的最可信賴和有效的載體。

第六個主張就是要以思維課程的引進和實施帶動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第七個主張要使思維教育融入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

第八個主張讓幼兒、教師、家長共同成長。

Advertisiment

 

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八個主張。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當中, 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 我們逐一的和大家交流。 我先把這八個主張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讓孩子更聰明 

 

首先說讓我們的孩子更聰明, 這里面有兩點是非常肯定地。 通過上午的講座, 我們可以認識到, 首先, 我們認定了智力是可以教授的, 智力不是一呈不變的。 智力是可以變化的, 環境, 經驗等因素改變, 都可以提高或者降低人的智力水平。 適宜的教育可以使思維獲得良好的發展, 那么這個適宜的教育和經過研究得訓練材料, 它的有效性實際上也得到了比較廣泛的論證。 所以就更堅定了我們的這個主張——適宜的教育真的可以讓孩子更聰明。  

 

換個角度看關于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 

Advertisiment

 

第二個主張, 我們主張換個角度看關于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 實際上我們說培養幼兒思維能力, 我最終要落實到結果上, 也就是說——最終孩子是不是更聰明了。 可能我們一直是重在結果, 但是在我們堅信適宜的教育能夠使一個人獲得良好的思維能力的基礎上, 我們主張一定要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 實際上, 這個培養過程的價值是非常大的, 也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 因為我們只看重結果, 就在我們做思維課程的過程當中, 還有的家長提出來, 是不是給我的孩子測測我的孩子聰明了沒有?孩子的智商提高了沒有?我們經常會遇到家長提到的要求, 包括有些老師也會提這樣的要求。

Advertisiment
那么應該說在這個培養過程當中, 我們一定要充分的發揮思維課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功能和價值, 獲得良好的思維能力可以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那么這個問題, 我會在后面的八個問題中做進一步說明。  

 

在學前期既應進行思維能力培養 

 

第三個主張是在學前期既應進行思維能力培養。

我非常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教授, 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 他從講座的下面拿出來一個玻璃瓶子, 然后他又取出一些大的鵝卵石, 他把大的鵝卵石裝到瓶子里, 直到再也放不進去了。 然后這個教授問他的學生, “你們看這個瓶子裝滿了沒有?”學生看看說, “滿了”教授又問, “真的滿了嗎?”教授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了一袋碎石子, 然后把這些碎石子,慢慢的倒進去,搖一搖,再到進去,直到這些碎石子也放不進去了。教授又問“這會你們覺得瓶子滿了沒有?”學生有一點醒悟,“好像沒滿”,教授很滿意,他有拎去來一袋沙子,把沙子再倒進去之后滿了嗎?教授又拿出水,然后呢?教授說,通過今天這件事,你們有什么體會?學生有的站起來回答到,“老師,我知道了您說的這是時間管理問題,也就是說,平時我們時間再忙,工作再忙,我們也可以再擠出些時間來做更多的。”其他學生也有回答,教授說,“其實呢,我今天要告訴你們的不是這個目的,如果你不先把大的石頭放進去,以后你就再也沒有機會把這些大石頭放進去了”教授說的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是個時機的問題,是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在這里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在兒童期,你有一些重要的東西要讓兒童獲得,這些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呢?就是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好處的東西。那么,我想讓孩子獲得良好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一生是受益無窮的。那么這些東西就是我們說的大石頭。假如這些東西,你不在這時候放進去,等到上中學,上大學,等到孩子工作后再做,那么就晚了,沒有機會再放進去了。所以,兒童期培養孩子思維能力非常重要,非常關鍵。  

給孩子最好的思維教育 

 

就目前來講,我們認為,包括我們已經作了課程的老師都會認為,我們現在給孩子的思維教育就我們所知道的,我們認為是最好的。為什么呢?我們看有這么幾點可以說明:第一,我們的課程有三個特性,科學性,系統性,專門性。那么再有這套課程有非常可靠的扎實的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吉爾福特),這套理論應該說是非常成熟的,非常科學的而且是還在不斷發展的。現在研發中心的老師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最新的智力結構理論的一些動向,原文資料在翻譯,在研究。再有這套課程,是經過東方之星的工作人員11年的非常艱辛的一個探索才做成的。有這樣的這幾點,我們可以認為他是目前在中國來講最好的幼兒思維課程,但是我們也想有了一套這樣的課程,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達到教育的效果和目標了呢?還需要在座的各位一起來做,一起來共同努力。課程是基礎,還有一個重要保證就是我們實施課程的人,要有我們一線的實踐者和我們一起來共同達成。在這里就涉及到,我們的實踐者,我們如何來把握這套課程,所以在這里,我們主張給孩子最好的思維教育,這實際上也涉及到我們在座的各位和以后將要進行思維課程的老師們一起來共同努力才能做到要把最好的思維教育教給孩子。 

 

讓思維課程真正成為《綱要》落實的最可信賴和有效的載體 

 

第五個主張要讓思維課程真正成為《綱要》落實的最可信賴和有效的載體。我們為什么有這個信心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大家可能可以體會到,思維課程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這個可操作性,應該說這是一套完整的課程的解決方案。那么這套課程的操作點在哪里,我想有這么幾點:第一,理論依據的來源是什么,有沒有可靠性,也就是說你了解了這些東西,你才明白了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要把這個操作點找到。再有,就是方案中的活動設計,一整套的預設的方案,要使大家明白該怎樣做。第三個操作材料,有豐富的操作材料和可演示的教具。也就是說,我們知道為什么這么做了,我們也知道怎么作,第三點就是用什么做,給了大家操作的東西。有了這三點,這三點就充分說明了這套方案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 

 

第二大點,課程的研究性,應該說只要我們老師,我們幼兒園接觸到了這套課程,你接受了他,你開始實施他,從始至終一定會伴隨我們的科研和教研,做過的幼兒園最深的體會是什么,我們從來都沒有把它們落掉,每個幼兒園只要做課程,我們的教研就會及時跟進,只要幼兒園有需要,我們就會及時地幫助。包括昨天晚上,我們研發中心的老師在一起,也是在討論課程的時候,我們也談到了。就目前來說,幼兒園的課程的市場非常的混亂,因為它不像中小學,它有大綱,有明確的教育指定,用什么教材。但是在幼兒園沒有指定教材,所以大家都來做課程,覺得幼兒園這一塊是可以賺錢的。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水平,什么目的。大家都來做課程。很亂,幼兒園選擇課程的余地很大。但是,就我所知的情況,很少有一個幼兒園認準了一套課程,從始至終一直用這套課程。為什么幼兒園頻繁的換課程,應該說有些課程做的很不負責任,你在用的過程中就可以發現有很多問題,也有的課程是很認真地做了,但是后面的教研沒有跟進。所以課程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消費品。用一遍扔掉了,又用一遍扔掉了。那么我想我們的思維課程一定不能成為這樣。我們要讓他成為有生命力的東西。所以在這里頭,我們的研究性還表明了什么,我們的研究性在不斷的發展,經過我們不斷的深入研究,讓它能夠始終陪伴著我們。應該說,我們做科研性表明了,我們有課題,包括我們做的15課題,有課題在前面給我們做引領,讓我們越來越清楚的知道并且把握什么樣的模式和方法最適合我們,我們教研的支持,他可以解決我們在實施過程當中,所以真地讓思維課程成為綱要的載體和橋梁,我們有這兩點,我們就是非常有信心的。 

 

以思維課程的引進和實施帶動幼兒園整體質量的提高

 

 

我們主張以思維教育的引進和實施帶動幼兒園整體課程的提高,我想我們這次的研討會可能有很多人的給大家的講座中都會涉及到這個問題。第一、思維課程,他有他的獨特性。我們就到課程的市場去看一看,那么很多課程他就基于某一個領域、某一個知識點,和單獨的一方面,我們就思維來做的,在后面的問題當中,我們會了解到思維他涉及的問題是什么,我們給出的這套課程不是光出的一套教材,不是光給孩子出幾本書,不是光給老師一個教案,我們給出的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所以這套完備的解決方案應該說非常有利于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使思維教育融入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納入幼兒園教育的體系) 

 

第七個主張使思維教育融入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其實我們是真的希望,思維教育納入到幼兒園教育體系當中去。這其實說是最好的,是我們最終的一個理想。應該說思維發展過程,不同于其他的過程。比如,學畫畫,學美術,學了一個月不能再學了。沒關系我們可以隔一段時間再學。而思維發展,它實際上是有連續性的。所以,雖然我們定位于把思維課程放在幼兒園的一個補充課程的一個位置上,但是如果簡單的、人為的把思維教育同日常的教育給割裂開,不管從當時的效果還是從長遠的效果肯定都是不夠的。思維發展從那個角度看,都具有連續性,所以我們更需要把思維教育融入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當中去。第二個,我們其實希望在我們的教育當中,要重視自然和滲透的作用。看似沒有教育實則有教育,我想這應該是教育的比較高的境界。這是不容易達到的,所以我們在想看似沒有教育實則有教育,它真地體現了教育的無痕。那么我想這種自然,這種滲透,它會使教育的效果能夠更持久,只有將思維教育融入到幼兒園的日常工作當中去,我想才能真正的發揮資源和滲透的作用。 

 

使幼兒\教師\家長共同成長

 

 

主張八,在思維課程中,能夠使幼兒、教師、家長獲得共同的成長,應該說思維教育的最終目的要落在孩子的思維發展上,但是要真正落到促進幼兒的發展上,那么教師的責任非常大。在這里頭,我們教師是主要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那么我們做了思維教育了,還要做好,如果要把思維教育做好,老師必須用心,只要是用心做,就可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們教師用心做了,那么夠不夠呢?我們還需要來自家庭的力量,我想這種支持不等同于給家長留一些思維方面地作業吧。讓大家帶著孩子做個游戲吧,我們設計的時候也設計了很多這樣親子的活動,我想這是不夠的,而且是很表面的,其實,我們希望,能夠從家庭獲得支持,獲得力量,是從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上。也就是說,家長要認可你,接受你,思想要和你一致,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多地支持,所以,我想在這里面我們要做的更多地是促進家長教育上的改變,教育觀念上的改變。

 

 

這就是我們的八個主張,我所做的是教研工作,我希望更多的和大家來探討教研當中的問題。

 

 

二、八個問題

 

 

在思維課程的實施當中,有一些是我們要面對的,還有一些是我們發現的,還有一些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總結出八點來,下面我們來一一地說明,

 

第一、如何理解與把握思維課程目標專門的指向性

第二、如何看待和把握思維課程的預設性方案的特殊作用

第三、如何看待思維課程與幼兒園一般化(綜合)課程之間的區別

第四、如何理解與把握幼兒的思維特點

第五、如何讓操作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與價值

第六、有效解決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

第七、明確課程與五大領域關系問題

第八、有關幼兒主體性培養問題 

 

如何理解與把握思維課程目標專門的指向性 

 

首先說如何理解和把握思維課程的專門的指向性,我們在做教研的過程當中,有很多老師不太理解目標的指向性問題,有的時候常常還會出現混淆的問題。我們說我們目標的指向性強,不等于我們去排斥其他得目標,我們的指向性強,可以使思維發展在這樣專門的活動中成為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非常明確我們的目標,然后來實現和達成這個目標,目標的指向性強,為什么不排斥達成目標呢?這里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方說,我們在做語義類的活動的時候,我們想看個孩子是不是對這個詞語理解了,我們給孩子提個問題:小朋友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你們說是在上午,還是在下午,孩子的回答會有多少種呢?上午、下午、早上、晚上、中午,只要孩子知道的這個時間段,他都有可能回答。那么如果我們作為幼兒園一般的語言課來講,那么這個問題該怎么問呢?上午、早上。沒有問題。對的。但是就我們語義類的,上午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說下午,我們可能會明白,孩子不理解上午和下午是什么意思,還有的孩子回答是早上,如果做語言課來講,是早上,這個回答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作為語義類的答案來講,我們就要思考上午和下午了。語義類的問題,我們更多的重在孩子對語義類的理解。那么,我們平時做語言類的活動,幼兒園的語言課可能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表達,這就是我們目標指向性強的一個特點,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孩子思維上發展的特點。再比如我們說目標指向性強,它可以使思維發展在這樣的活動當中能夠成為我們更為關注的特點,怎么來解釋它呢?咱們還說一個小例子,比如說,圖形類的發散類活動,我們給孩子提供了很多幾何圖形的小卡片,我們讓孩子拼出他所想象的一樣東西,孩子說我能拼汽車,我能拼宇宙飛船,我能拼大球。我還能拼樓房,我們說孩子的想象力多豐富啊,但是作為圖形類的活動,我們要讓孩子真地拿卡片把他所想象的東西表現出來,也就是說要把想象的東西落實出來。如果我們老師不太明白這個語言類的活動的要求,經常會把這個活動做成一個語言活動,也就是說,孩子手中有很多卡片,但是孩子從頭到尾一直再用語言表達。孩子說我能拼很多東西,但是落到圖形上表達不出來。這就是說我們的目標指向性非常強,我們要用圖形的方式解決圖形的問題。那么,我想通過這兩個小例子來明白,我們的目標指向性強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如何看待和把握思維課程的預設性方案的特殊作用 

 

第二個問題如何看待和把握思維課程的預設性方案的特殊作用。我們在做教研活動當中,老師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我們現在有很多活動?現在上面有些負責行政管理的部門又在讓我們注重教案了,過去我們都在生成活動,方案教學,包括我們模仿國外的教育模式。在這里,我們想我們要理解我們思維課程為什么要有預設性,應該說,課程的特性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我們這套課程方案的預設性。這套課程有三個特性,我們可以說是系統性,也可以說是專門性。也就是說我們把一套預設好的東西給老師,也就是說給老師提供一條道路,我們給老師的這條路,是使老師能夠到達一個使老師施展才華的地方。除了給老師找了一條路,我們還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有準備的教育環境。為什么這么說呢?看到班上的孩子確實熱鬧。孩子很活潑,大家風風火火的。孩子很活潑,老師也很忙。然后有的老師就提出來了,怎么感覺像放羊啊,老師的作用在那兒?我們看的時候,就發現孩子就像放羊。這個老師說,放羊有什么不好,羊就是放出來了。但是那次活動之后,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后來,我想明白了,放羊要看在哪里放,我在沙漠里放羊,羊可以活嗎?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準備好這樣的環境,我們就不能隨便放。我們想我們給老師找到了一些通道,我們再提供一些相應的環境所需要的材料,我想這時候可以放羊了。 

 

我再說說預設的特殊作用,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預設性性在我們的課程體系起到了支架性作用。這個預設性確保了我們實施過程當中的有效性。有利于操作材料的合理利用。材料太多了,不好弄,應該說,這個操作材料尤其是在實施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還有一個作用能夠提高教師對課程的建設能力。在這里,我們可以坦誠地說,鑒于目前幼兒園的課程沒有規定性的文件。只是給了我們一個綱要和規范,所以幼兒園的課程有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就缺乏課程意識,從理論上說,每個教師就可能會有自然的課程意識,那么這種潛在課程意識,但是如果課程意識的淡薄,教師就會對所面臨的課程的建設能力。對課程的駕馭水平。不知道大家關注過沒有,在前年的《學前教育》,有一篇文章叫《緘默的中層》,他說的問題就是現在教師很茫然,尤其是年齡越大的教師,在教研上,在其他一些活動的討論上。當然不清楚,不明白的事誰敢多說啊。不敢說話,不敢多做。大家就含糊著,對于一個幼兒園教師,如果教育更發達,可能對教育的要求就更高,可能比中小學,比大學更高。但是對于我們的現狀來說,我們的幼兒園教師還沒有達到那種要求,我們的專業學習中也沒有對課程做一個專門的培訓。那就出現了一個什么問題呢。我們對課程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當我們沒有對課程形成了一個真正的概念時,觀念時,我們就會發現什么是好的課程。尤其是現在,課程那么多。新的觀念很多,有的時候,這種觀念占上風,有的時候那個觀念就反過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包括日常中生活中的東西,我做了十幾年的教師,我特別了解教師,各個專家吹得風都不一樣,我們常常處在矛盾中。包括我們,專家各執己見。所以專家意見的不統一,我們老師就很模糊,所以有時候我們就不說話了。作為一個教育實施者,我們總是這樣肯定是不行的。那么現在我們設計到了這套課程,大家通過對課程的了解,這套課程帶給你的不是一點點收獲。你會在這里面有一些發現。那么我們說課程,老師如果有課程意識,對課程的概念清晰,對課程的脈搏可以把握的話。那我么老師肯定會對這個課程在使用過程中有建設作用,只要我們了解了,明白了,我們的老師肯定有這能力。在具體到我們的思維課程中,我們如何理解和把握思維課程的預設性。制定好的計劃包括安排好的課程目標和進度,課時,老師來充分的執行計劃,這樣一套課程就帶有預設性。你保證目標的實踐,雖然說,思維課程帶有預設性,帶時和預設課又不完全一樣。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課程具備幾個要素,我們安排了借個內容,至少你不能少于這個時間的活動。在課時上,每周做兩次。怎么去把握預設課程。不管是什么樣的課程。要讓老師去做,只要你把它由靜態到動態,這里面自然有生成的活動,我們希望在變化的過程當中,我們要鼓勵我們的教師在充分理解我們的課程上。把我們提供的活動設計作為一個支持性的參考,老師要根據自己班上孩子的特點,來分析,來安排,如果我們的孩子超越了這個特點,前面的活動我們可以不做。也就是說我們要把我們提供的這種活動設計,作為具有支持性的參考。孩子對這個配對對非常感興趣。孩子在外面活動時,孩子就什么都去找對,老師就把配對對看成了全班的一個主題活動,包括爸爸媽媽帶他們到什么地方玩,這一段時期都是關于配對對活動,。有個詳細的介紹。老師在做這個過程中,總結了很多好的經驗。老師知道怎樣去使用咱們的教材了,我們明白對課程的目標,活動的內容,活動的方面,包括它一個基本的課程設計,但是我們永遠也不能設計的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常常給我們一些意想不到,不管我們是怎樣的預設,也就是說在孩子的發展上,我們給教師的活動設計上,可以生成,也可以重建。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知道它由一個基礎,目標不偏離。然后把發展落在孩子的身上。 

如何看待思維課程與幼兒園一般化(綜合)課程之間的區別

 

下面,我們來講我們面對的第三個問題。區別的問題,作了一個階段后,大家就感受到內容直接指向目標,基本上我們的內容直接指向目標。而且我們強調有內在關系,三個緯度的原則,我們是有依據的,在有的區別就是操作性非常強,還有我們的課程,只要做幼兒園。我們的教研就會跟進。我們各地的教研中心都非常認真地。致力于要把各地的最好的教研老師都集中到我們中心來。每次從各地教研中心回來我們都要反省。我們行政的支持不是很強。我們靠我們的認真,靠我們的敬業。我們也不太可能。把教研的老師,等老的教研老師退休了就趕緊拉過來,這些教研老師非常有能力,非常好。在廣州,有一個業務能力很強的園長悄悄地考察我們的教研老師,這個園長背著我和我們當地的教研老師聊天,趙霞老師,你為什么來東方之星啊。你的教研不是非常好么?問其他的老師怎么來的。我當時有一種什么感覺,看看決定不決定來。這個老師非常重視自己的名譽。我特別來,每一個到我們教育中心來做教研的老師,可不是說有什么誘惑力,回味他們退休后的生活。跑園還很辛苦,始終伴隨著教研,是我們各中心所有教研老師的結果。始終伴隨著教研是我們各個中心老師的共同結果。我們的課題一直在做,我們的課程一直在改,我們要把很多新的東西不斷的補充進來,那么這幾個區別。 

 

如何看待思維課程與幼兒園一般化(綜合)課程之間的區別 

 

下面我們來看如何理解和把握幼兒的思維的一般特點,孩子的一般性特點這些特點我們都很熟,孩子的思維特點是什么樣的。就我們所知道,幼兒的思維特點,就是隱蔽性,那么孩子思維特點還具有階段性。從孩子的大腦發育來說,出生后腦重量的變化,所以說孩子的思維發展有非常明顯的階段性,多維性,還有孩子的思維發展的依附性,就是他的思維發展要伴隨的操作,材料,所以說它有這樣的特性。我想說的是這么幾個不同,孩子的思維不同于成人,他的思維不同于成人,我們成人思維帶有常規性,帶有慣性,在成人的腦中有約定俗成的東西。在我們的腦中,孩子的思維讓我們覺得意想不到,孩子沒有限制,他們的思維就很活躍,如果我們真正的承認孩子的思維和成人的不同,只要我們承認,我們就不要輕易的隨便的否定孩子的任何一個想法,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瓶子里面裝有水,有一個孩子說,金魚和書,我們老師意識到了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就問孩子為什么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因為書里有金魚的故事,包括書里孩子有金魚的圖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沒有錯誤,要去承認他的不同,再有一個不同尋常,不一定是正常的,不一定是正確的,所謂的正常和正確,實際上是我們成人給出的標準,脫離了正常就不正常了,因為這些標準是成人劃分得,所以一些看似正常的,我們也強調孩子的不同反響,孩子經常會有驚奇的奇思妙想,我們要承認孩子的思維,除了我們說的,我們還要打破我們的認識,不同成人,不同尋常,不同凡響。如果你承認這三點,你就會理解孩子,將有利于我們更好的把握孩子的思維特點,如果你接受了這些,你就會慢慢的把握這些思維的特點。

 

如何讓操作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與價值 

 

如何讓操作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價值,我們的操作材料有眾多的作用。操作材料有眾多的用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包括一些觀察的方法,通過材料就可以顯現出來,在使用材料的過程當中,我們目標的實現對材料的依賴非常強。如果沒有這些材料,我們的材料一定要認識到,操作材料的作用,每個孩子都會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把一些材料補充進去,把一些材料作為其它的內容,老師要做孩子的操作材料,咱們的材料可以反復使用,包括做其他活動都可以用。再有怎樣來發揮作用,對實施我們課程的老師有一定的要求。一個是熟悉,一個是熟練。要在熟悉操作材料的基礎上做活動。熟練對操作材料的熟悉程度。常常會手忙腳亂,教具出示的順序,時機,擺放的位置,包括這個教具為什么出現,有什么作用。在這個材料的使用上,我想老師要提的兩點要求。 

 

有效解決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 

 

在過去,我們作為教育者,地位比較高。老師比較受人尊敬。老師一直認為我是教育者,在教改后,這種想法不可動搖。我們作為教育者,不光是管人,還是引導者,還是孩子的支持者,是孩子的伙伴,現在,我想做為思維課程的老師,還要是觀察者,研究者。為什么?因為我們是思維的課程,對孩子深入、細致、持久的觀察上。還要作為研究者,我們老師在更多的時候,我們要作為一個研究者,孩子做活動,甚至幫著孩子動手,失去了觀察孩子的機會,失去了了解他的機會。那么我們怎么才能讓老師更好的去觀察去研究。如果讓老師自己去找材料,做材料。那肯定是不現實的,我們給老師提供了預設的課程,我們給提供大量的教具,我們做的這幾點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放我們的老師,就是讓老師做研究觀察,實際上老師在這個過程當中。對老師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轉換老師的角色,可以發揮群體作用。我們這么多的人,我們不就是關心孩子的思維教育問題嗎,群體的作用,小的群體,包括我們幼兒園,小的教研組,包括明天一整天的觀摩,都是幫助我們轉換老師的角色。解決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慢慢的體會轉換。 

 

明確課程與五大領域關系問題 

 

第七個問題明確課程與五大領域關系問題,也是我去做教研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我們知道幼兒園的課程綱要劃分了五大領域內容,但是按照五大領域來劃分只是一種形式,關鍵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如果我們按領域來說,每個領域都有關鍵能力,比如說健康領域,涉及到自我保護和調節能力;語言領域----理解/表達能力;社會領域----交往/合作能力;科學領域----邏輯/推理/判斷能力;藝術領域----創造/表現能力 

 

每個領域都有關鍵培養關系。這些能力的培養和什么直接相關,那一個不涉及思維能力,所以說思維能力的發展是能夠促進一個孩子全面的發展,在這五個領域中,有的老師問,和領域和社會性發展好像沾不上邊。孩子出去了,能夠知道排隊等候,這些都是結果,沒有體現過程,只要他知道謙讓了,就達到目的了。

 

有關幼兒主體性培養問題 

 

獨立-------自信和自主

自制-------目標明確的自覺行為(自律)

專注-------熱情和投入

秩序-------規則和效率

合作-------與人共處 

 

那么我們看這些結果來自什么,其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一個人的主體性問題。如果要讓一個人具有主體性,我們就要培養。要讓一個人表現在哪些方面,獨立,專注,還體現在合作,秩序,獨立師怎么來的,獨立的價值在自信和自主,我們看一個孩子,媽媽說寶貝你要問客人好!孩子扭扭捏捏說,“客人好!”有沒有擺脫成人,有的孩子不用父母提醒,“主動就問客人好。”說明孩子很自信,目標行為,說明這個孩子可以自律,因為具有自律的人,意味他的行為是自覺的,他往往會成為一個為了目標而自覺付出,所以自覺地價值,專注的價值在于熱情和投入,任何一個成功的人,熱情和投入,孩子在做我們活動時,非常專注,旁邊有很多人,但是孩子連頭都不扭,孩子就專注于他喜歡的東西,應該說這個孩子他肯定會有獲得,我想這個專注是讓孩子能夠承擔起責任。能夠讓孩子非常長久的關注一件事,專注的過程本身,孩子也是快樂的。有的老師認為,孩子怎么不活潑,怎么這么安靜啊。是不是老師逼著他做,在這個過程中,他很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很快樂。  

談談秩序。規則體現的是公平,效率體現的是結果,我們為什么喜歡玩游戲,因為游戲體現著效率和規則。如果不公平和毫無結果,這樣的情況下,在社會中會混亂,我們通過課程的實施,我們得到的特別多的反饋的是,家人說,做事不用人催了,我們家的孩子知道怎么樣和小朋友玩了。他和其他的孩子非智力因素發展之間的聯系,我們說自制,目標都有結果,課程的游戲性,我們的游戲事物當中,特別有助于孩子在大家要,我想這些方面應該是能夠促進孩子主體性的培養,在社會性的培養上,落在了孩子的全面地發展上。我為什么想放這首歌,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雙翅膀。莊稼的成長,我自己再有好的體會,我還會和大家交流。

東方之星幼兒教育機構研究中心 趙霞

然后把這些碎石子,慢慢的倒進去,搖一搖,再到進去,直到這些碎石子也放不進去了。教授又問“這會你們覺得瓶子滿了沒有?”學生有一點醒悟,“好像沒滿”,教授很滿意,他有拎去來一袋沙子,把沙子再倒進去之后滿了嗎?教授又拿出水,然后呢?教授說,通過今天這件事,你們有什么體會?學生有的站起來回答到,“老師,我知道了您說的這是時間管理問題,也就是說,平時我們時間再忙,工作再忙,我們也可以再擠出些時間來做更多的。”其他學生也有回答,教授說,“其實呢,我今天要告訴你們的不是這個目的,如果你不先把大的石頭放進去,以后你就再也沒有機會把這些大石頭放進去了”教授說的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是個時機的問題,是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在這里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在兒童期,你有一些重要的東西要讓兒童獲得,這些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呢?就是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好處的東西。那么,我想讓孩子獲得良好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一生是受益無窮的。那么這些東西就是我們說的大石頭。假如這些東西,你不在這時候放進去,等到上中學,上大學,等到孩子工作后再做,那么就晚了,沒有機會再放進去了。所以,兒童期培養孩子思維能力非常重要,非常關鍵。  

給孩子最好的思維教育 

 

就目前來講,我們認為,包括我們已經作了課程的老師都會認為,我們現在給孩子的思維教育就我們所知道的,我們認為是最好的。為什么呢?我們看有這么幾點可以說明:第一,我們的課程有三個特性,科學性,系統性,專門性。那么再有這套課程有非常可靠的扎實的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吉爾福特),這套理論應該說是非常成熟的,非常科學的而且是還在不斷發展的。現在研發中心的老師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最新的智力結構理論的一些動向,原文資料在翻譯,在研究。再有這套課程,是經過東方之星的工作人員11年的非常艱辛的一個探索才做成的。有這樣的這幾點,我們可以認為他是目前在中國來講最好的幼兒思維課程,但是我們也想有了一套這樣的課程,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達到教育的效果和目標了呢?還需要在座的各位一起來做,一起來共同努力。課程是基礎,還有一個重要保證就是我們實施課程的人,要有我們一線的實踐者和我們一起來共同達成。在這里就涉及到,我們的實踐者,我們如何來把握這套課程,所以在這里,我們主張給孩子最好的思維教育,這實際上也涉及到我們在座的各位和以后將要進行思維課程的老師們一起來共同努力才能做到要把最好的思維教育教給孩子。 

 

讓思維課程真正成為《綱要》落實的最可信賴和有效的載體 

 

第五個主張要讓思維課程真正成為《綱要》落實的最可信賴和有效的載體。我們為什么有這個信心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大家可能可以體會到,思維課程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這個可操作性,應該說這是一套完整的課程的解決方案。那么這套課程的操作點在哪里,我想有這么幾點:第一,理論依據的來源是什么,有沒有可靠性,也就是說你了解了這些東西,你才明白了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要把這個操作點找到。再有,就是方案中的活動設計,一整套的預設的方案,要使大家明白該怎樣做。第三個操作材料,有豐富的操作材料和可演示的教具。也就是說,我們知道為什么這么做了,我們也知道怎么作,第三點就是用什么做,給了大家操作的東西。有了這三點,這三點就充分說明了這套方案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 

 

第二大點,課程的研究性,應該說只要我們老師,我們幼兒園接觸到了這套課程,你接受了他,你開始實施他,從始至終一定會伴隨我們的科研和教研,做過的幼兒園最深的體會是什么,我們從來都沒有把它們落掉,每個幼兒園只要做課程,我們的教研就會及時跟進,只要幼兒園有需要,我們就會及時地幫助。包括昨天晚上,我們研發中心的老師在一起,也是在討論課程的時候,我們也談到了。就目前來說,幼兒園的課程的市場非常的混亂,因為它不像中小學,它有大綱,有明確的教育指定,用什么教材。但是在幼兒園沒有指定教材,所以大家都來做課程,覺得幼兒園這一塊是可以賺錢的。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水平,什么目的。大家都來做課程。很亂,幼兒園選擇課程的余地很大。但是,就我所知的情況,很少有一個幼兒園認準了一套課程,從始至終一直用這套課程。為什么幼兒園頻繁的換課程,應該說有些課程做的很不負責任,你在用的過程中就可以發現有很多問題,也有的課程是很認真地做了,但是后面的教研沒有跟進。所以課程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消費品。用一遍扔掉了,又用一遍扔掉了。那么我想我們的思維課程一定不能成為這樣。我們要讓他成為有生命力的東西。所以在這里頭,我們的研究性還表明了什么,我們的研究性在不斷的發展,經過我們不斷的深入研究,讓它能夠始終陪伴著我們。應該說,我們做科研性表明了,我們有課題,包括我們做的15課題,有課題在前面給我們做引領,讓我們越來越清楚的知道并且把握什么樣的模式和方法最適合我們,我們教研的支持,他可以解決我們在實施過程當中,所以真地讓思維課程成為綱要的載體和橋梁,我們有這兩點,我們就是非常有信心的。 

 

以思維課程的引進和實施帶動幼兒園整體質量的提高

 

 

我們主張以思維教育的引進和實施帶動幼兒園整體課程的提高,我想我們這次的研討會可能有很多人的給大家的講座中都會涉及到這個問題。第一、思維課程,他有他的獨特性。我們就到課程的市場去看一看,那么很多課程他就基于某一個領域、某一個知識點,和單獨的一方面,我們就思維來做的,在后面的問題當中,我們會了解到思維他涉及的問題是什么,我們給出的這套課程不是光出的一套教材,不是光給孩子出幾本書,不是光給老師一個教案,我們給出的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所以這套完備的解決方案應該說非常有利于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使思維教育融入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納入幼兒園教育的體系) 

 

第七個主張使思維教育融入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其實我們是真的希望,思維教育納入到幼兒園教育體系當中去。這其實說是最好的,是我們最終的一個理想。應該說思維發展過程,不同于其他的過程。比如,學畫畫,學美術,學了一個月不能再學了。沒關系我們可以隔一段時間再學。而思維發展,它實際上是有連續性的。所以,雖然我們定位于把思維課程放在幼兒園的一個補充課程的一個位置上,但是如果簡單的、人為的把思維教育同日常的教育給割裂開,不管從當時的效果還是從長遠的效果肯定都是不夠的。思維發展從那個角度看,都具有連續性,所以我們更需要把思維教育融入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當中去。第二個,我們其實希望在我們的教育當中,要重視自然和滲透的作用。看似沒有教育實則有教育,我想這應該是教育的比較高的境界。這是不容易達到的,所以我們在想看似沒有教育實則有教育,它真地體現了教育的無痕。那么我想這種自然,這種滲透,它會使教育的效果能夠更持久,只有將思維教育融入到幼兒園的日常工作當中去,我想才能真正的發揮資源和滲透的作用。 

 

使幼兒\教師\家長共同成長

 

 

主張八,在思維課程中,能夠使幼兒、教師、家長獲得共同的成長,應該說思維教育的最終目的要落在孩子的思維發展上,但是要真正落到促進幼兒的發展上,那么教師的責任非常大。在這里頭,我們教師是主要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那么我們做了思維教育了,還要做好,如果要把思維教育做好,老師必須用心,只要是用心做,就可以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們教師用心做了,那么夠不夠呢?我們還需要來自家庭的力量,我想這種支持不等同于給家長留一些思維方面地作業吧。讓大家帶著孩子做個游戲吧,我們設計的時候也設計了很多這樣親子的活動,我想這是不夠的,而且是很表面的,其實,我們希望,能夠從家庭獲得支持,獲得力量,是從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上。也就是說,家長要認可你,接受你,思想要和你一致,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多地支持,所以,我想在這里面我們要做的更多地是促進家長教育上的改變,教育觀念上的改變。

 

 

這就是我們的八個主張,我所做的是教研工作,我希望更多的和大家來探討教研當中的問題。

 

 

二、八個問題

 

 

在思維課程的實施當中,有一些是我們要面對的,還有一些是我們發現的,還有一些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總結出八點來,下面我們來一一地說明,

 

第一、如何理解與把握思維課程目標專門的指向性

第二、如何看待和把握思維課程的預設性方案的特殊作用

第三、如何看待思維課程與幼兒園一般化(綜合)課程之間的區別

第四、如何理解與把握幼兒的思維特點

第五、如何讓操作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與價值

第六、有效解決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

第七、明確課程與五大領域關系問題

第八、有關幼兒主體性培養問題 

 

如何理解與把握思維課程目標專門的指向性 

 

首先說如何理解和把握思維課程的專門的指向性,我們在做教研的過程當中,有很多老師不太理解目標的指向性問題,有的時候常常還會出現混淆的問題。我們說我們目標的指向性強,不等于我們去排斥其他得目標,我們的指向性強,可以使思維發展在這樣專門的活動中成為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非常明確我們的目標,然后來實現和達成這個目標,目標的指向性強,為什么不排斥達成目標呢?這里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方說,我們在做語義類的活動的時候,我們想看個孩子是不是對這個詞語理解了,我們給孩子提個問題:小朋友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你們說是在上午,還是在下午,孩子的回答會有多少種呢?上午、下午、早上、晚上、中午,只要孩子知道的這個時間段,他都有可能回答。那么如果我們作為幼兒園一般的語言課來講,那么這個問題該怎么問呢?上午、早上。沒有問題。對的。但是就我們語義類的,上午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說下午,我們可能會明白,孩子不理解上午和下午是什么意思,還有的孩子回答是早上,如果做語言課來講,是早上,這個回答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作為語義類的答案來講,我們就要思考上午和下午了。語義類的問題,我們更多的重在孩子對語義類的理解。那么,我們平時做語言類的活動,幼兒園的語言課可能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表達,這就是我們目標指向性強的一個特點,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孩子思維上發展的特點。再比如我們說目標指向性強,它可以使思維發展在這樣的活動當中能夠成為我們更為關注的特點,怎么來解釋它呢?咱們還說一個小例子,比如說,圖形類的發散類活動,我們給孩子提供了很多幾何圖形的小卡片,我們讓孩子拼出他所想象的一樣東西,孩子說我能拼汽車,我能拼宇宙飛船,我能拼大球。我還能拼樓房,我們說孩子的想象力多豐富啊,但是作為圖形類的活動,我們要讓孩子真地拿卡片把他所想象的東西表現出來,也就是說要把想象的東西落實出來。如果我們老師不太明白這個語言類的活動的要求,經常會把這個活動做成一個語言活動,也就是說,孩子手中有很多卡片,但是孩子從頭到尾一直再用語言表達。孩子說我能拼很多東西,但是落到圖形上表達不出來。這就是說我們的目標指向性非常強,我們要用圖形的方式解決圖形的問題。那么,我想通過這兩個小例子來明白,我們的目標指向性強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如何看待和把握思維課程的預設性方案的特殊作用 

 

第二個問題如何看待和把握思維課程的預設性方案的特殊作用。我們在做教研活動當中,老師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我們現在有很多活動?現在上面有些負責行政管理的部門又在讓我們注重教案了,過去我們都在生成活動,方案教學,包括我們模仿國外的教育模式。在這里,我們想我們要理解我們思維課程為什么要有預設性,應該說,課程的特性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我們這套課程方案的預設性。這套課程有三個特性,我們可以說是系統性,也可以說是專門性。也就是說我們把一套預設好的東西給老師,也就是說給老師提供一條道路,我們給老師的這條路,是使老師能夠到達一個使老師施展才華的地方。除了給老師找了一條路,我們還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有準備的教育環境。為什么這么說呢?看到班上的孩子確實熱鬧。孩子很活潑,大家風風火火的。孩子很活潑,老師也很忙。然后有的老師就提出來了,怎么感覺像放羊啊,老師的作用在那兒?我們看的時候,就發現孩子就像放羊。這個老師說,放羊有什么不好,羊就是放出來了。但是那次活動之后,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后來,我想明白了,放羊要看在哪里放,我在沙漠里放羊,羊可以活嗎?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準備好這樣的環境,我們就不能隨便放。我們想我們給老師找到了一些通道,我們再提供一些相應的環境所需要的材料,我想這時候可以放羊了。 

 

我再說說預設的特殊作用,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預設性性在我們的課程體系起到了支架性作用。這個預設性確保了我們實施過程當中的有效性。有利于操作材料的合理利用。材料太多了,不好弄,應該說,這個操作材料尤其是在實施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還有一個作用能夠提高教師對課程的建設能力。在這里,我們可以坦誠地說,鑒于目前幼兒園的課程沒有規定性的文件。只是給了我們一個綱要和規范,所以幼兒園的課程有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就缺乏課程意識,從理論上說,每個教師就可能會有自然的課程意識,那么這種潛在課程意識,但是如果課程意識的淡薄,教師就會對所面臨的課程的建設能力。對課程的駕馭水平。不知道大家關注過沒有,在前年的《學前教育》,有一篇文章叫《緘默的中層》,他說的問題就是現在教師很茫然,尤其是年齡越大的教師,在教研上,在其他一些活動的討論上。當然不清楚,不明白的事誰敢多說啊。不敢說話,不敢多做。大家就含糊著,對于一個幼兒園教師,如果教育更發達,可能對教育的要求就更高,可能比中小學,比大學更高。但是對于我們的現狀來說,我們的幼兒園教師還沒有達到那種要求,我們的專業學習中也沒有對課程做一個專門的培訓。那就出現了一個什么問題呢。我們對課程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當我們沒有對課程形成了一個真正的概念時,觀念時,我們就會發現什么是好的課程。尤其是現在,課程那么多。新的觀念很多,有的時候,這種觀念占上風,有的時候那個觀念就反過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包括日常中生活中的東西,我做了十幾年的教師,我特別了解教師,各個專家吹得風都不一樣,我們常常處在矛盾中。包括我們,專家各執己見。所以專家意見的不統一,我們老師就很模糊,所以有時候我們就不說話了。作為一個教育實施者,我們總是這樣肯定是不行的。那么現在我們設計到了這套課程,大家通過對課程的了解,這套課程帶給你的不是一點點收獲。你會在這里面有一些發現。那么我們說課程,老師如果有課程意識,對課程的概念清晰,對課程的脈搏可以把握的話。那我么老師肯定會對這個課程在使用過程中有建設作用,只要我們了解了,明白了,我們的老師肯定有這能力。在具體到我們的思維課程中,我們如何理解和把握思維課程的預設性。制定好的計劃包括安排好的課程目標和進度,課時,老師來充分的執行計劃,這樣一套課程就帶有預設性。你保證目標的實踐,雖然說,思維課程帶有預設性,帶時和預設課又不完全一樣。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課程具備幾個要素,我們安排了借個內容,至少你不能少于這個時間的活動。在課時上,每周做兩次。怎么去把握預設課程。不管是什么樣的課程。要讓老師去做,只要你把它由靜態到動態,這里面自然有生成的活動,我們希望在變化的過程當中,我們要鼓勵我們的教師在充分理解我們的課程上。把我們提供的活動設計作為一個支持性的參考,老師要根據自己班上孩子的特點,來分析,來安排,如果我們的孩子超越了這個特點,前面的活動我們可以不做。也就是說我們要把我們提供的這種活動設計,作為具有支持性的參考。孩子對這個配對對非常感興趣。孩子在外面活動時,孩子就什么都去找對,老師就把配對對看成了全班的一個主題活動,包括爸爸媽媽帶他們到什么地方玩,這一段時期都是關于配對對活動,。有個詳細的介紹。老師在做這個過程中,總結了很多好的經驗。老師知道怎樣去使用咱們的教材了,我們明白對課程的目標,活動的內容,活動的方面,包括它一個基本的課程設計,但是我們永遠也不能設計的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常常給我們一些意想不到,不管我們是怎樣的預設,也就是說在孩子的發展上,我們給教師的活動設計上,可以生成,也可以重建。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知道它由一個基礎,目標不偏離。然后把發展落在孩子的身上。 

如何看待思維課程與幼兒園一般化(綜合)課程之間的區別

 

下面,我們來講我們面對的第三個問題。區別的問題,作了一個階段后,大家就感受到內容直接指向目標,基本上我們的內容直接指向目標。而且我們強調有內在關系,三個緯度的原則,我們是有依據的,在有的區別就是操作性非常強,還有我們的課程,只要做幼兒園。我們的教研就會跟進。我們各地的教研中心都非常認真地。致力于要把各地的最好的教研老師都集中到我們中心來。每次從各地教研中心回來我們都要反省。我們行政的支持不是很強。我們靠我們的認真,靠我們的敬業。我們也不太可能。把教研的老師,等老的教研老師退休了就趕緊拉過來,這些教研老師非常有能力,非常好。在廣州,有一個業務能力很強的園長悄悄地考察我們的教研老師,這個園長背著我和我們當地的教研老師聊天,趙霞老師,你為什么來東方之星啊。你的教研不是非常好么?問其他的老師怎么來的。我當時有一種什么感覺,看看決定不決定來。這個老師非常重視自己的名譽。我特別來,每一個到我們教育中心來做教研的老師,可不是說有什么誘惑力,回味他們退休后的生活。跑園還很辛苦,始終伴隨著教研,是我們各中心所有教研老師的結果。始終伴隨著教研是我們各個中心老師的共同結果。我們的課題一直在做,我們的課程一直在改,我們要把很多新的東西不斷的補充進來,那么這幾個區別。 

 

如何看待思維課程與幼兒園一般化(綜合)課程之間的區別 

 

下面我們來看如何理解和把握幼兒的思維的一般特點,孩子的一般性特點這些特點我們都很熟,孩子的思維特點是什么樣的。就我們所知道,幼兒的思維特點,就是隱蔽性,那么孩子思維特點還具有階段性。從孩子的大腦發育來說,出生后腦重量的變化,所以說孩子的思維發展有非常明顯的階段性,多維性,還有孩子的思維發展的依附性,就是他的思維發展要伴隨的操作,材料,所以說它有這樣的特性。我想說的是這么幾個不同,孩子的思維不同于成人,他的思維不同于成人,我們成人思維帶有常規性,帶有慣性,在成人的腦中有約定俗成的東西。在我們的腦中,孩子的思維讓我們覺得意想不到,孩子沒有限制,他們的思維就很活躍,如果我們真正的承認孩子的思維和成人的不同,只要我們承認,我們就不要輕易的隨便的否定孩子的任何一個想法,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瓶子里面裝有水,有一個孩子說,金魚和書,我們老師意識到了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就問孩子為什么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因為書里有金魚的故事,包括書里孩子有金魚的圖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沒有錯誤,要去承認他的不同,再有一個不同尋常,不一定是正常的,不一定是正確的,所謂的正常和正確,實際上是我們成人給出的標準,脫離了正常就不正常了,因為這些標準是成人劃分得,所以一些看似正常的,我們也強調孩子的不同反響,孩子經常會有驚奇的奇思妙想,我們要承認孩子的思維,除了我們說的,我們還要打破我們的認識,不同成人,不同尋常,不同凡響。如果你承認這三點,你就會理解孩子,將有利于我們更好的把握孩子的思維特點,如果你接受了這些,你就會慢慢的把握這些思維的特點。

 

如何讓操作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與價值 

 

如何讓操作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價值,我們的操作材料有眾多的作用。操作材料有眾多的用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包括一些觀察的方法,通過材料就可以顯現出來,在使用材料的過程當中,我們目標的實現對材料的依賴非常強。如果沒有這些材料,我們的材料一定要認識到,操作材料的作用,每個孩子都會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把一些材料補充進去,把一些材料作為其它的內容,老師要做孩子的操作材料,咱們的材料可以反復使用,包括做其他活動都可以用。再有怎樣來發揮作用,對實施我們課程的老師有一定的要求。一個是熟悉,一個是熟練。要在熟悉操作材料的基礎上做活動。熟練對操作材料的熟悉程度。常常會手忙腳亂,教具出示的順序,時機,擺放的位置,包括這個教具為什么出現,有什么作用。在這個材料的使用上,我想老師要提的兩點要求。 

 

有效解決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 

 

在過去,我們作為教育者,地位比較高。老師比較受人尊敬。老師一直認為我是教育者,在教改后,這種想法不可動搖。我們作為教育者,不光是管人,還是引導者,還是孩子的支持者,是孩子的伙伴,現在,我想做為思維課程的老師,還要是觀察者,研究者。為什么?因為我們是思維的課程,對孩子深入、細致、持久的觀察上。還要作為研究者,我們老師在更多的時候,我們要作為一個研究者,孩子做活動,甚至幫著孩子動手,失去了觀察孩子的機會,失去了了解他的機會。那么我們怎么才能讓老師更好的去觀察去研究。如果讓老師自己去找材料,做材料。那肯定是不現實的,我們給老師提供了預設的課程,我們給提供大量的教具,我們做的這幾點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放我們的老師,就是讓老師做研究觀察,實際上老師在這個過程當中。對老師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轉換老師的角色,可以發揮群體作用。我們這么多的人,我們不就是關心孩子的思維教育問題嗎,群體的作用,小的群體,包括我們幼兒園,小的教研組,包括明天一整天的觀摩,都是幫助我們轉換老師的角色。解決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慢慢的體會轉換。 

 

明確課程與五大領域關系問題 

 

第七個問題明確課程與五大領域關系問題,也是我去做教研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我們知道幼兒園的課程綱要劃分了五大領域內容,但是按照五大領域來劃分只是一種形式,關鍵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如果我們按領域來說,每個領域都有關鍵能力,比如說健康領域,涉及到自我保護和調節能力;語言領域----理解/表達能力;社會領域----交往/合作能力;科學領域----邏輯/推理/判斷能力;藝術領域----創造/表現能力 

 

每個領域都有關鍵培養關系。這些能力的培養和什么直接相關,那一個不涉及思維能力,所以說思維能力的發展是能夠促進一個孩子全面的發展,在這五個領域中,有的老師問,和領域和社會性發展好像沾不上邊。孩子出去了,能夠知道排隊等候,這些都是結果,沒有體現過程,只要他知道謙讓了,就達到目的了。

 

有關幼兒主體性培養問題 

 

獨立-------自信和自主

自制-------目標明確的自覺行為(自律)

專注-------熱情和投入

秩序-------規則和效率

合作-------與人共處 

 

那么我們看這些結果來自什么,其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一個人的主體性問題。如果要讓一個人具有主體性,我們就要培養。要讓一個人表現在哪些方面,獨立,專注,還體現在合作,秩序,獨立師怎么來的,獨立的價值在自信和自主,我們看一個孩子,媽媽說寶貝你要問客人好!孩子扭扭捏捏說,“客人好!”有沒有擺脫成人,有的孩子不用父母提醒,“主動就問客人好。”說明孩子很自信,目標行為,說明這個孩子可以自律,因為具有自律的人,意味他的行為是自覺的,他往往會成為一個為了目標而自覺付出,所以自覺地價值,專注的價值在于熱情和投入,任何一個成功的人,熱情和投入,孩子在做我們活動時,非常專注,旁邊有很多人,但是孩子連頭都不扭,孩子就專注于他喜歡的東西,應該說這個孩子他肯定會有獲得,我想這個專注是讓孩子能夠承擔起責任。能夠讓孩子非常長久的關注一件事,專注的過程本身,孩子也是快樂的。有的老師認為,孩子怎么不活潑,怎么這么安靜啊。是不是老師逼著他做,在這個過程中,他很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很快樂。  

談談秩序。規則體現的是公平,效率體現的是結果,我們為什么喜歡玩游戲,因為游戲體現著效率和規則。如果不公平和毫無結果,這樣的情況下,在社會中會混亂,我們通過課程的實施,我們得到的特別多的反饋的是,家人說,做事不用人催了,我們家的孩子知道怎么樣和小朋友玩了。他和其他的孩子非智力因素發展之間的聯系,我們說自制,目標都有結果,課程的游戲性,我們的游戲事物當中,特別有助于孩子在大家要,我想這些方面應該是能夠促進孩子主體性的培養,在社會性的培養上,落在了孩子的全面地發展上。我為什么想放這首歌,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雙翅膀。莊稼的成長,我自己再有好的體會,我還會和大家交流。

東方之星幼兒教育機構研究中心 趙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