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避免寶寶悶熱窒息綜合症

冬天來了, 家長因為擔心寶寶受凍, 就及時地給寶寶添加了衣服和棉被。 但是,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 寶寶常穿得過多, 蓋得過厚, 捂住口鼻, 可能會造成寶寶缺氧而窒息, 也叫做悶熱綜合症。

寶寶得這種疾病的原因

一、完全是由新手爸媽的經驗缺乏所引起的, 他們害怕凍傷寶寶, 即使家裡有暖氣也要把寶寶穿的“裡三層外三層”的裹著。 其實他們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二、由於寶寶太小, 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還不完善, 所以, 在過熱或過冷時不能及時調整。

三、再加上寶寶還沒有語言表達能力, 也講不出來,

Advertisiment
自己唯一表達的方式—就是煩躁不安、吵鬧或拒奶等。

悶熱綜合症症狀

小兒先出現過高熱, 體溫一般在40℃以上, 最高可達42℃以上, 還有大汗淋漓, 衣服和被子濕透, 有脫水表現(小兒眼窩下陷, 囟門凹陷, 口唇乾燥, 皮膚乾燥), 很快出現面色蒼白、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規則(快慢不一)或呼吸暫時停止, 口唇、指甲青紫, 精神極差, 哭聲低弱, 反應遲鈍, 抽搐, 嚴重者出現昏迷、呼吸衰竭。

嬰兒悶熱綜合症治療

降溫退熱是治療的基本措施。 家長應該首先去除捂熱的原因, 撤離高溫的環境, 讓孩子儘快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並儘快把孩子送到醫院救治。 孩子體溫很高, 要迅速降溫。 最好採用物理降溫法, 如用冰墊、溫水擦浴等, 不要用發汗藥,

Advertisiment
以免出汗過多加重虛脫。

迅速給氧是治療的必須手段。 給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壓, 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含量, 改善機體缺氧症狀和呼吸狀態。 如有腦水腫出現, 應該採取高壓氧治療。

液體療法也是搶救治療的一項重要措施。 由於患兒高熱大汗後使水液大量丟失, 會引起脫水和酸中毒, 因此必須積極補充水分, 糾正酸中毒。 應採用靜脈補液, 補充葡萄糖、生理鹽水和碳酸氫鈉。

除以上治療措施外, 對抽搐的患兒要應用抗驚厥藥, 如安定、魯米那、水合氯醛等。 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 給予能量合劑和維生素C等藥物, 以促進腦功能的恢復。 同時要注意加強全身支持療法並保證營養的供給。

應該提醒每一位孩子的家長, 對孩子切不要包裹得太緊太厚,

Advertisiment
保暖過度和缺乏新鮮空氣會使孩子發生捂熱綜合征。 這種情況病死率很高, 而且既使搶救存活, 後遺症也很容易發生。 同時也提醒醫務人員, 應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及時診斷和處理是降低病死率、減少後遺症發生的關鍵。

怎樣避免悶熱窒息綜合症發生?

1.嬰兒出生後盡可能單獨睡, 將搖籃或小床放置在大人床旁邊, 既便於照顧, 又可避免同睡時擠壓嬰兒, 或不慎將衣被蓋住嬰兒的頭面部。

2.不宜讓嬰兒口含乳☆禁☆頭睡覺, 防止因此發生口鼻被堵, 或嗆咳後窒息、缺氧等嚴重不良後果;

3.為小兒增減衣被原則上以面色正常、四肢溫暖、不出汗為宜。 如小兒行為異常, 或者臉上有汗, 體溫在37℃以上, 即表明保暖過度,

Advertisiment
應該鬆開包裹或者減少衣服。 如小兒手腳發冷、體溫不足36℃, 說明保暖不夠, 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溫。

不管氣候多麼寒冷, 嬰幼兒睡覺時, 也應將其棉衣、棉褲脫去, 至多穿1─2件內衣。 蓋被應鬆軟, 厚薄適度。 如須加強保暖, 可將墊被加厚。 千萬不可將被蓋過頭, 或在嬰兒的頭面部蒙上紗巾、毛巾等物。

4.培養小兒的抗寒能力, 從小進行冷空氣浴鍛煉, 即是嚴冬也不放棄。

悶熱綜合症的應急處理

一旦發現嬰兒出現上述悶熱窒息綜合症的症狀, 千萬不要驚慌失措。 如僅為面色欠佳, 仍有自主呼吸, 刺激後身體有反應, 應趕快將患兒移出捂緊的被窩, 放置於空氣新鮮的地方, 讓其吸入新鮮空氣, 改善缺氧狀況。 如嬰兒同時發高燒, 可松解衣服,

Advertisiment
減少包裹, 揩幹汗水或用溫水擦浴, 更換濕衣服。 也可在頭部枕上冷水袋, 以利散熱降溫, 降低代謝, 保護大腦。 整個應急過程中須注意適當保暖。 同時撥打醫療求救電話, 立即送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

請務必記住, 無論在家中或醫院, 遇此情況, 禁用退熱劑!防止因此使患兒出汗更多, 加重脫水, 惡化病情。 如果嬰兒手腳冰冷, 呼吸不規則或無呼吸, 刺激無反應, 不可稍有延遲, 應暴露頭面部, 清除口鼻分泌物, 疏通呼吸道, 及時口對口人工呼吸(必要時加作體外心臟按摩), 同時就近送醫院搶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