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避免寶寶得孤僻症

有很多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寶寶會得孤僻症, 因為寶寶不喜歡和大人親近, 同時也不喜歡和其它孩子玩。 孩子如此不愛和人親近, 是感情冷漠?還是?媽媽心裡不由嘀咕。 下面, 就讓我們一步一步來尋找原因吧。

怎樣避免寶寶得孤僻症
一、趕緊自我檢討
有些父母常抱怨, 孩子怎麼感情冷漠, 跟我一點兒也不親。 有爸爸就這樣問:我家孩子很冷漠, 什麼人都可以抱他, 對父母似乎沒有特別的依戀。 現在已經快3歲了, 昨天他媽媽出差一周回家, 他根本就不理睬, 看到日思夜想的小寶貝對自己如此冷漠, 他媽媽難過了好一陣。
Advertisiment

親子依戀是孩子的本能, 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正常的親子依戀, 那麼該檢討的是大人, 而不是抱怨孩子感情冷漠。 當前有一部分孩子是由祖輩或者保姆照顧, 這些孩子同樣受到細心的養育, 但他們依戀的對象往往不是父母, 對父母表現冷淡或回避。 如果處理不當, 這種親子隔閡可能一輩子都難以消除。 對孩子而言, 3歲前是和父母建立親子依戀的關鍵時期。 如果已經錯過了這一時期, 那麼在孩子5歲前還有補救的可能。
1、不要說:我沒有時間
對於兩三歲時才接回父母身邊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花雙倍的時間陪伴他。 不要因為剛開始孩子對自己冷淡而生氣惱火, 也不要因為孩子最喜歡奶奶而心生嫉妒。
Advertisiment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在玩耍和溝通中自然而然建立親子依戀。 此外, 不要因為看不慣孩子之前養成的一些生活習慣, 就輕易地在他面前流露出對之前看護人的不滿, 相反, 要教育他不忘祖輩帶他的辛苦。
2、不要問:你最喜歡誰
帶孩子的長輩往往有這樣的心理, 覺得孩子是自己辛苦帶大的, 就應該和自己最親。 如果聽到別人問孩子“你最喜歡誰”, 孩子說的是自己就高興;如果孩子說的是別人, 就覺得自己白忙乎了。 長輩們, 不要去和孩子的父母爭奪孩子的愛, 更不要把孫輩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 為了家庭的幸福和諧以及孩子的健康發展考慮, 即使父母不在孩子身邊, 也應該經常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直是最愛他的,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建立親子依戀。
二、獨有獨理:我不愛和小朋友玩
孩子不愛親近人, 除了上面的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在兩歲多的孩子中也比較常見, 那就是不愛跟同齡孩子玩。 2~3歲的孩子比較“獨”, 這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家庭環境和性格因素都有關係。
1、我這個年紀就這樣
孩子發展同伴關係有一個過程, 最開始孩子和別的孩子打交道時, 並不是對人感興趣, 而只是看上了對方的玩具或物品。 兩歲多的孩子對跟自己同齡的孩子沒興趣, 喜歡自己獨自玩, 這是普遍現象, 可以把這一時期稱為“單獨遊戲時期”或“平行遊戲時期”。
2、我家沒同伴
如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 家裡看護人較多, 往往幾個人圍著孩子轉, 孩子缺少同伴交往經驗。
Advertisiment
而由於平常接觸的都是成人, 孩子也難以產生找同伴遊戲的願望。
3、我害羞
性格因素也會影響同伴交往, 性格開朗、外向的孩子更容易交朋友, 而膽小、敏感、內向的孩子在適應新環境和開展同伴交往方面難度較大。 但性格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 又有後天影響, 兩歲多的孩子正是可塑性很強的時候, 如果教養方法得當, 敏感內向的孩子也能開朗活潑起來。 延伸閱讀: 發育遲緩超3個月就應警惕 小兒多汗易致智力發育遲緩 什麼跡象意味著寶寶發育遲緩? 生長發育遲緩表現 寶寶智力發育遲緩的12種表現 <>12下一頁

分享到:

三、面對孤僻兒童, 家長該怎麼做
兩歲多的孩子不愛親近同齡人, 這雖然是正常現象, 父母在放心之余,
Advertisiment
也應抓住這個孩子從“平行遊戲”向“合作遊戲”的過渡期, 努力培養一個合群的孩子。
1、給你足夠的安全感
每天晚上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是建立親子依戀的一種好方法。 如果平常工作實在太忙, 那就睡前花上半個小時, 和孩子躺在暖暖的被窩裡, 一起翻閱一本圖畫書吧。 雖然兩歲時的記憶會被遺忘, 但是爸爸媽媽傳遞給孩子的愛和溫暖會一直留在孩子心中。
2、給你多一點機會
雖然兩歲多的孩子還處於“平行遊戲”階段, 但這不是指孩子間一點兒互動也沒有, 他們也會密切觀察和模仿小夥伴, 嘗試初步的互動。 父母應該抓住時機, 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同伴交往的機會。
父母可以邀請親戚家的小朋友來家裡玩, 協助孩子做好小主人。 另外,自己也不要“宅”在家裡了,多找機會帶孩子出去活動活動筋骨,比如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聚會,尤其是野餐郊遊類型,在大自然中捉小蟲、玩泥巴,很容易調動孩子遊玩的積極性和交往的興趣。
3、我們一起用賞識的眼光看別人
從“平行遊戲”到“合作遊戲”需要一定的交往能力和技能,這是孩子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掌握的方式方法。兩歲多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萌發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直接的,比如想玩別人的玩具就動手去搶,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時就動手,結果常常是弄哭了對方自己也挨駡。為了更好地讓孩子與同伴和平共處,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比如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夥伴。隨著年齡增長,妒忌、虛偽等一些心理問題會找上孩子。常常從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對別人的不滿,這自然會引起同伴的反感,進而影響彼此的關係。改善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不能只用一種挑剔的態度去看待別人的短處,應該學會用賞識的眼光去發掘別人的長處。比如,當你看到孩子對別人的缺點指指點點時,不要馬上認同,試著讓他換一個角度去發現別人的優點才是父母明智的做法。
放低姿態,傾聽孩子的心聲吧。兩歲多的孩子,一切都還來得及。
四、排除“病理獨”
如果感覺兩歲多的孩子情感冷漠,對周圍人和事漠不關心,言語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異常,家長首先要排除自閉症的可能。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病症。2~6歲是自閉症最佳的干預和治療期,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自閉症有以下3點較為顯著的特徵:
1、交流障礙:語言能力發育遲緩(排除發音器官問題);叫他他沒有反應(排除聽力問題);讓他指東西他不會;不與別人對視,眼神總是飄忽不定。
2、刻板行為:會在較長時間內獨自重複某項刻板行為,興趣狹窄。
3、感覺遲鈍:有些自閉症患兒對疼痛感覺遲鈍,有自傷行為。
如果以上三條都符合,應立刻到專業醫療機構診斷治療,及早塑造寶寶良好的性格心理和行為習慣。
另外,自己也不要“宅”在家裡了,多找機會帶孩子出去活動活動筋骨,比如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聚會,尤其是野餐郊遊類型,在大自然中捉小蟲、玩泥巴,很容易調動孩子遊玩的積極性和交往的興趣。
3、我們一起用賞識的眼光看別人
從“平行遊戲”到“合作遊戲”需要一定的交往能力和技能,這是孩子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掌握的方式方法。兩歲多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萌發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直接的,比如想玩別人的玩具就動手去搶,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時就動手,結果常常是弄哭了對方自己也挨駡。為了更好地讓孩子與同伴和平共處,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比如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夥伴。隨著年齡增長,妒忌、虛偽等一些心理問題會找上孩子。常常從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對別人的不滿,這自然會引起同伴的反感,進而影響彼此的關係。改善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不能只用一種挑剔的態度去看待別人的短處,應該學會用賞識的眼光去發掘別人的長處。比如,當你看到孩子對別人的缺點指指點點時,不要馬上認同,試著讓他換一個角度去發現別人的優點才是父母明智的做法。
放低姿態,傾聽孩子的心聲吧。兩歲多的孩子,一切都還來得及。
四、排除“病理獨”
如果感覺兩歲多的孩子情感冷漠,對周圍人和事漠不關心,言語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異常,家長首先要排除自閉症的可能。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病症。2~6歲是自閉症最佳的干預和治療期,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自閉症有以下3點較為顯著的特徵:
1、交流障礙:語言能力發育遲緩(排除發音器官問題);叫他他沒有反應(排除聽力問題);讓他指東西他不會;不與別人對視,眼神總是飄忽不定。
2、刻板行為:會在較長時間內獨自重複某項刻板行為,興趣狹窄。
3、感覺遲鈍:有些自閉症患兒對疼痛感覺遲鈍,有自傷行為。
如果以上三條都符合,應立刻到專業醫療機構診斷治療,及早塑造寶寶良好的性格心理和行為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