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進行社會交往規範教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有馬斯洛把人的種種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實現自我的需要。 他把社交需要作為一個人的高級需要之一, 認為一個人在基本上滿足前兩種需要後, 社交需要開始形成強烈的動機, 它包括社交的個體希望得到別人的安慰和支持, 離群索居會感到痛苦;希望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 保持友誼與支持相互信任等等。 每個人都希望有個可歸屬的群體, 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員並得到關心和照顧, 而不感到孤獨, 因此, 有社會交往的需要,

Advertisiment
這也是一種歸屬感。

對於幼兒, 他們一開始進行的社會交往往往是出於一種好奇心, 或出於對某人某物的吸引等。 因此, 他們的動機和目的是相當簡單的:精神上的愉快。 這也是很多父母關心孩子交往的動機和目的考慮。 但僅停留在這一層是不夠的, 作為父母, 要善於引導孩子由簡單的交往向複雜的交往發展, 由交往的低層次向交往的高層次過渡。

交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但都受著一定的社會準則和規範的制約和調節, 並趨於不斷完善之中。 對幼兒進行的準則和規範教育主要指以下幾個方面:

1.團結友愛

年幼天真的孩子, 如同他們手裡玩的橡皮泥一樣, 具有很大可塑性。 孩子們之間能否友好相處,

Advertisiment
關鍵在於父母的引導和教育。

父母應該有意識帶著孩子走出家庭的小天地, 讓他們多接觸一些小夥伴, 多結交一些好朋友;在玩的過程中, 有意識地買一些糖果之類的東西給孩子, 啟發他分一些給身邊的小朋友。 孩子們在一起, 為了玩得新鮮有意思, 就要互相商量, 這就培養了尊重別人的意見的習慣。 他們玩得融洽歡快, 便培養了友愛互助的精神。 在遊戲中大家約好了一定的規則, 誰也不能違犯, 也就培養了遵守紀律的品德。 正是這些共同活動中, 孩子知道了應該想到別人, 懂得了友愛謙讓, 這樣與其他小朋友就能友好相處了。

2.禮貌待人

即教育孩子學會問候別人, 懂禮貌。 如有一個小女孩, 坦率而溫順, 但不知為什麼,

Advertisiment
碰到相識的人總不知問候。 別人向她問候“你早”, 她卻低下頭不應答, 原因不在於性格孤僻, 而在於她的家長所說的“不善於交往”。 一般的, 人們都喜歡性格開朗、微笑著向人問候的孩子和有禮貌的孩子, 大家都樂意與他(她)更多地交談。 如果遇到熟人就躲, 或遇人問候不知搭理的孩子, 大家就會產生一種不好的印象, 也就不大喜歡與他(她)接觸, 這樣他(她)的朋友就會很少, 性格就愈發孤獨。 因此, 父母要儘量重視讓孩子養成問候的習慣。 家長可以考慮以下幾種辦法:

(1) 造成相互問候的家庭氣氛

養成問候的習慣。

(2) 從小事入手誘導孩子學會問候

可以給孩子創造一些到鄰居家借東西或送東西的機會, 讓孩子經常接觸一些人,

Advertisiment
使他感到與人交往是愉快的, 消除他(她)內心的“怕生”心理。 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 要先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逐漸地孩子就會主動去做, 久而久之就會用明朗的聲音向人問候了。 另外還應注意交往中忠誠守信、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關心集體等品德的培養。

(3) 影響兒童交往的因素

① 交往語言素養 交往的效果可能好, 也可能差, 這取決於兒童們之間的依賴和相互理解的程度, 取決於是否採用最通俗易懂, 對方易於接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及相互關係的能力。 當交往用口頭語言時, 交際素養表現為善於表述自己的思想和傾聽別人的講話, 表現為富有同情心、能產生共鳴。 列寧曾指出:“語言是人類交際最重要的工具。

Advertisiment
”在交際過程中, 使用恰當、準確, 富有表現力而又明白易懂得的語言, 便意味著能取得相互理解。 否則, 就很難順利溝通雙方的思想和感情。 這就需要父母説明兒童在學習語言方面下功夫, 達到語言交流暢通。 這是社會交往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② 道德修養 受過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兒童與沒有受過良好道德教育的兒童在交往中的表現明顯不同。 前者說話文明禮貌, 待人接物處理得當, 且誠實、正直、善良, 對集體和他人的強烈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很容易與他人友好相處, 而後者待人接物表現較差, 交往中處處為自己考慮, 不關心集體和他人, 不易“合群”。 因此, 加強兒童的道德規範教育, 對積極開展健康的交往活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③ 個人生活態度 如果兒童開朗、活潑、樂觀,就有利於與別人交往;反之,與別人的交往就會遇到困難,並且常常也不願與別人交往。因此,父母要重視從小培養兒童良好的性格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④ 父母個性及父母與周圍人們之間關係的影響 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是靠學習、模仿得來的,學習模仿的對象首先是父母及父母與處於同一生活區域的人們之間的關係。如果父母熱情開朗,善於交際,並經常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與周圍人相處也很好,耳濡目染,兒童就會逐漸養成與人們交往的習慣,也比較容易與人相處。

相反,如果父母性格孤僻,不會交際,與周圍人們很少來往,就必然使兒童失去其它家庭常有的大量的學習和鍛煉機會。交往能力得不到及時鍛煉,一旦與生人接觸,就會顯得不自在。久而久之,心理形成一種自卑感,從而失去交往的興趣和勇氣,這對兒童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③ 個人生活態度 如果兒童開朗、活潑、樂觀,就有利於與別人交往;反之,與別人的交往就會遇到困難,並且常常也不願與別人交往。因此,父母要重視從小培養兒童良好的性格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④ 父母個性及父母與周圍人們之間關係的影響 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是靠學習、模仿得來的,學習模仿的對象首先是父母及父母與處於同一生活區域的人們之間的關係。如果父母熱情開朗,善於交際,並經常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與周圍人相處也很好,耳濡目染,兒童就會逐漸養成與人們交往的習慣,也比較容易與人相處。

相反,如果父母性格孤僻,不會交際,與周圍人們很少來往,就必然使兒童失去其它家庭常有的大量的學習和鍛煉機會。交往能力得不到及時鍛煉,一旦與生人接觸,就會顯得不自在。久而久之,心理形成一種自卑感,從而失去交往的興趣和勇氣,這對兒童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嬰兒社會交往適應能力發育過程是怎樣的?

    社交方面,2個月可以逗笑,會注視媽媽的臉,7個月會認生,九個月會做拜拜姿勢,一歲會示意需要,兩歲的時候會做遊戲,三歲會穿衣。新生兒也有社交能力,嬰兒期的社交就是媽媽抱著小孩,孩子注視著大人面部會表現... [詳細答案]

  • 1回答

    瘦弱矮小兒該怎樣進行跳繩?

    體格瘦弱和矮小的小兒,通常食欲低,食量小,易患病?熏平時運動較少。家長需要向小兒宣傳運動可使飯量增大、身體變棒、個子長高,少生病,少打針,少吃藥,引起孩子對運動的興趣。運動強度應小一些,如慢頻率跳繩... [詳細答案]

  • 1回答

    請問提高情商具體要怎樣進行?

    提高情商的方法:1、多讚美別人:高情商的人善於讚美別人,這種讚美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看到別人優點的人,才會進步得更快,總是挑揀別人缺點的人會固步自封反而退步。2、保持好心情:高情商的人每天保持好的心... [詳細答案]

  • 1回答

    預防節後綜合征應該怎樣進行度假?

    現在國外對度假已經有新的概念了,不是跑好幾個景點,而是專門在一個地方,享受當地的陽光、自然環境等,發發呆,讓思想放空,好好輕鬆一下,享受環境給我們帶來的那種寧靜的感受。不一定非要坐上飛機、火車走很遠... [詳細答案]

  • 6回答

    兒童家庭數學教育可以怎樣進行?

    對兒童家庭數學教育一定要生動、有趣、生活化,使孩子很容易感興趣,比如在生活中教孩子認識時間、年月日,認識樹木的高矮粗細、有多少顆,動物園裡有多少種動物,各種顏色的積木有多少等等,同時老師也要向家長宣...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