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家:最犯傻的一種兒童教育,被騙了多年還不醒?

在開始今天的文章前, 先給大家來個笑話:

有個人感冒了, 找巫師治療, 巫師開了一些“神奇”的藥丸, 7天后完美治癒, 結果當他滔滔不絕地跟人分享他的明智時, 被人瞪白眼:你不知道感冒即使不吃藥也是7天會好嗎?

著名的Gesell雙胞胎實驗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Gesell曾經做過一項雙胞胎實驗, 在兩個寶寶48周大的時候, 他讓雙胞胎中的老大開始每天進行10分鐘的爬樓梯練習, 到52周時, 老大能熟練爬上5級樓梯;而老二53周才接受這樣的訓練, 到了兩個寶寶55周, 他們同時能爬到樓梯的頂端。 我們可以說老大53周前的練習是徒勞的嗎?所以,
Advertisiment
Gesell認為,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自然成熟的過程, 早期訓練不能改變成長的進程, 人為對兒童成長過早訓練, 基本是無效的。 難怪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 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 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 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

有不少媽媽會經常留言諮詢這類問題, 該不該帶孩子參加早教班。 我一般都是用上面這一則心理實驗回答她們。

兒童早教班的真相

有些媽媽說, 不參加超前的, 而是參加一些恰好符合孩子生長進程的怎麼樣?即在孩子生長進程中選擇對應的學習, 比如早教機構裡的針對月齡寶寶的身體平衡技能、上肢力量的訓練、墊上運動能力……不少早教機構美其名曰說針對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深入研究出來的課程,
Advertisiment
幼兒說認為, 這些高大上的課程字眼, 是商人們華麗的外套, 簡單地表達, 就是我們傳統的“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的說法, 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遲, 但無論遲早卻一定會來, 否則就是不正常, 不正常的找早教更是有害無益。 而正常孩子呢?這倒像是一個人找巫師治療感冒一樣, 巫師開了一些“神奇”的藥丸, 7天后完美治癒, 但你不知道感冒即使不吃藥也是7天會好嗎?

有人說, 不對啊, 我帶孩子上早教班, 可以幫孩子找玩伴。 這樣的美好充其量是自我意淫, 因為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 0-3歲兒童成長的重要任務是安全感的建立,

Advertisiment
玩伴是3歲後的需求, 你沒見3歲內的孩子一般跟別的孩子在一起時, 除了爭搶玩具就是自己單獨玩嗎?那是因為他們基本上還處於平行玩耍的階段, 他們的合作意識還未建立, 所以找玩伴也不是3歲內寶寶的需求。 因此政府規定3歲的孩子才能上幼稚園是有合理依據的。

早教班給家長帶來錯覺

帶孩子上早教班還會給家長一種錯覺。 很多家長以為, 讓孩子上了早教班, 智力會躍進一個層次, 孩子也會優質地成長, 從而鬆懈了自身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並且還有些家庭的孩子上早教班不是由父母陪同, 而是家裡的爺爺奶奶, 這種做法不僅沒益處還有害處。 因為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要在父母的陪伴中慢慢搭建,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以為讓孩子上了早教班, 不重視親自陪伴的時間和品質, 那麼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 他們不能從早教班裡找到心理成長的安全感, 還會由於父母的忽略而給心理帶來缺陷。 這是很多熟悉兒童心理成長的心理學家和學者們所擔憂的。

“早教機”能給孩子用嗎?

也有家長問, 那麼早教機可以給孩子玩嗎?答案是不拒絕, 但爸媽親自做會更優質。 市面上的早教機一般是播放兒歌、故事、詩歌, 事實上這只是一台台佈置得可愛炫目的電腦而已, 而如果換成是爸爸媽媽給孩子唱歌讀詩, 加上情感交流的元素, 更能促進孩子們的情感和智力的成長。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對幾千個家庭進行了研究,
Advertisiment
他發現, 兒童的智力發展和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依存關係。 所以, 可以把早教機當玩具使用, 但不可將孩子的成長依賴在一台早教機上。

那麼, 怎樣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

有句話說得很好, 孩子大腦的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 最佳的營養是安全感, 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孩子的成長一定要媽媽的照顧和陪伴, 這是重要的大前提;其次不要學人家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抱多了會嬌氣”等, 你試想一下, 一個從一片漆黑的子宮來到這個世界的小生物, 眼睛也看不清, 躺在一個摸不著邊的世界裡, 內心充滿恐懼和無助, 他經常在用啼哭迫切地想要一絲熟悉的氣息和溫暖, 如果你任其哭得嘶啞也不靠近,他們會心灰意冷從此很少哭鬧,但他們的小小心靈已經受到了傷害,你把他們變成了冷漠的個體;最後,關注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生長規律,該練習抬頭的時候經常讓寶寶趴著,該爬的時候給寶寶騰出爬行的空間,該學話的時候多跟寶寶交流,詩歌、故事、兒歌經常在孩子身邊吟唱,給孩子充分的耐心和愛,這對孩子來說已經是最優質和最適合孩子的早教。讓別人幫你做?我建議你需謹慎考慮! 如果你任其哭得嘶啞也不靠近,他們會心灰意冷從此很少哭鬧,但他們的小小心靈已經受到了傷害,你把他們變成了冷漠的個體;最後,關注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生長規律,該練習抬頭的時候經常讓寶寶趴著,該爬的時候給寶寶騰出爬行的空間,該學話的時候多跟寶寶交流,詩歌、故事、兒歌經常在孩子身邊吟唱,給孩子充分的耐心和愛,這對孩子來說已經是最優質和最適合孩子的早教。讓別人幫你做?我建議你需謹慎考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