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引導孩子遠離人際交往的誤區

通常情況下, 父母總是會反復的對孩子講這樣一句話:“不要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孩子的安全, 然而殊不知, 這也同時阻礙了孩子在人際關係方面的鍛煉, 使他的交際意識受到限制, 易造成孩子的自閉性格。

家長害怕孩子對於陌生人的警惕度太低, 會受到傷害, 這是能夠理解的, 然而一定不可以成為妨礙孩子正常交際的原因, 因為這兩者並非一回事。 前者, 應該提升孩子的判斷能力, 提高警惕度;而後者, 是孩子一生在社會立足的基礎, 不可隨意干預!

實際上, 無論對於哪一個孩子而言,

Advertisiment
他們都渴望自己可以擁有很多談得來的好夥伴, 可以在小朋友那裡得到認可、鼓勵、支援與信任。 但是家長在此方面的教育卻令他們的交往意識一步步地降低, 林林的媽媽就是一個例子:林林的媽媽總是跟林林說,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壞人, 遇到陌生人一定要躲著走, 也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更不可相信陌生人的話, 而林林卻越來越內向, 朋友也越來越少, 經常一個人發呆。

以上這種禁止的教育方法也許讓孩子不知所措, 也許使他們封閉、孤僻、不喜歡和人交往, 嚴重的甚至使他們變得人緣很差, 沒有人和他做朋友。

對於正處於學習知識、瞭解社會以及探索人生階段的孩子, 和同齡人交往並且建立友誼是普通的心理需求。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只要不脫離正常的人生軌道, 家長無需對他們太過限制, 也不要暗示他們誰也許不是好人。

你對他的限制會造成孩子過早地世俗以及功利, 讓他們感到不滿, 激發叛逆心理, 從而對他們的交際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嚴重的可能導致其形成孤僻、抑鬱以及偏執等心理障礙。

目前社會中有許多小孩子的行為已經使人擔憂:他們自私、攻擊性強、孤僻, 過度傾向於女性化。 所以, 他們總是不喜歡見生人、不敢和陌生人交流、沒辦法和別人相處甚至對於怎麼與人相處一竅不通等現象。 而這就是因為家長過度限制他們的交往意識造成的。

對孩子而言, 擁有較強的交往能力是百利而無害的。 喜歡和他人交往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以後在學校中不但可以輕鬆地和同學交往, 還可以輕鬆地和老師等成人交往。 而且孩子是不是喜歡于別人交流, 在集體中人緣怎樣, 會影響他以後的學習以及人生的發展。 所以, 家長應該從小關注培養寶寶和人交往的能力。

身為成人, 我們都存在一種感觸:每次回想起兒時的生活都異常激動, 對孩童時期的玩伴感覺各外親切, 講起與兒時小夥伴一起玩的每種趣事都如數家珍。 這些經歷都向我們證明:孩子需要朋友, 父母應該鼓勵與引導孩子學會交朋友。

實際上, 正確的引導孩子與人交往並不是一件難事, 家長只需不對孩子設置太過明顯的障礙就可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