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幼兒學習講話的三個階段

一個發育正常的幼兒從生下來到學會講話, 要經過發音、理解語言及表達語言三個階段。


一、發音階段(即語言前期)。 新生兒出生時不會講話, 但第一次啼哭是今後語言的基礎。 2~3個月時, 會用哭聲表示他餓了, 尿布濕了, 或不舒服等。 還會發出簡單的音調, 如“a”“m”等聲音。 4~5個月時, 成人與他講話時, 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二、理解語言階段, 幼兒是在先理解詞的意義後才能說出詞。 約在1歲以後, 幼兒能理解大人的講話。 如叫“拍拍手”, 他會用自己的雙手來拍。 問他“貓咪呢”?他即會去看貓。 說“再見”, 他會把手舉起來搖動。

Advertisiment


三、表達語音階段。 隨著幼兒逐漸長大, 他的活動範圍也增大, 與周圍人交往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 他要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意願。 開始時, 他常用一個字來代表許多意思。 如:“帽帽”, 可能表示他要戴帽子, 或表示要戴好帽子到外面去玩。 “飯飯”, 表示他要“吃飯”, 或表示這是“飯”。 到2-3歲時, 他會用幾個字的詞句來表達。 如“媽媽抱”, “外面去”等。 以後幼兒掌握的詞彙逐漸增多, 先為簡單詞, 後逐漸增加到形容詞、副詞, 使語言表達更為完整。


在生長發育過程中, 幼兒是從周圍的人那兒學會講話的, 所以大人要有目的地同幼兒講話, 促使他能摹仿正確的發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