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你了解新生兒

在母體內發育成長, 并且吸取必須的營養吸氧氣之嬰兒, 出生以后, 必須靠自己由腸子吸收養分, 供呼吸取氧氣而生存。 因此, 嬰兒的身體構造, 在短時間內便會產生急速的變化。

所謂的新生兒期, 指嬰兒誕生后至習慣外界的生活止時期, who(世界保健機構)以出生后4周止為標準, 我國亦沿用此標準。


(1)身高

此生時嬰兒身高, 通常男嬰較女稍長, 男女嬰平均在49-51厘米左右。 出生時的身高, 依人種、母親年齡、生產次數而不同;除此之外, 與母親的體格、骨盤大小、妊娠中的休養及營養狀況有密切關系。

(2) 體重

出生時的體重,

Advertisiment
男嬰3.0-3.4千克(平均3.2千克), 女嬰2.9-3.3千克(平均3.1千克)。 與身高相同, 體重亦受母親相當大的影響。

由體重可了解嬰兒的發育程度, 這是最重要的參考, 故出生時體重重的嬰兒, 大致發育良好, 而體重輕的則發育較差。 不過, 這只是大致的標準, 有體重的輕但成熟的嬰兒, 也有體重重但未成熟的嬰兒, 不必為嬰兒比平均重輕而煩惱不安。

出生后第三天體重會減輕, 這是因為胎便及尿的排泄, 再加上皮膚及呼氣的水分蒸發后, 乳汁的吸取量少而引起的現象, 通常約減輕出生時10%的體量。 慢慢開始吃奶后, 體重便增加, 約10日體重會恢復出生時的體重, 以后, 每日增加30-40克, 一個月后約有4千克重了。

(3)頭蓋

新生兒的頭大, 臉的比例較小, 這是特殊的體格。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頭圍在出生時, 男嬰平均35.5厘米, 女嬰平均33.1厘米, 比胸圍還大。

(4)囟門

囟門分有:在前面的為大囟門, 后面的為小囟門。 出出時兩種都是分開的:小囟門出生后不久便會關閉;大囟門約一年到一年半才關閉。

(5)胸廓

新生兒的胸部與成人不同, 呈圓筒狀, 即前后的幅度與左右的幅度幾乎等長。 肋骨也與成人不同, 幾乎呈水平。 胸圍男嬰平均32.8厘米, 女嬰32.6厘米。

(6)感覺

在觸覺上, 唇及其周圍皮膚及舌頭部非常發達, 所以手指或乳☆禁☆頭碰觸, 便立刻產生反應。 其他皮膚的觸覺并不完全, 但是, 觸覺在母親胎內時已存在了。

①痛覺

出生后, 很快便有痛覺的存在, 故注射時會號哭。

②溫覺

嘴唇四周、舌頭等能辨認溫度, 由不喜歡的東西及過熱的牛奶可知。

Advertisiment

③視覺

幾乎無法分辨明暗, 但是, 向瞳孔照射光線, 又多少有點反應, 似乎又能區分些微的光度, 一直等到16周后才明顯。 剛出生時, 嬰兒是不流淚的。

④聽覺

比較上, 聽覺較發達, 有大的聲音會驚嚇。

⑤味覺

味覺也較為發達, 在乳☆禁☆頭上涂上糖水, 會喜歡吃, 但是涂上醋便不吃了。

⑥嗅覺

嗅覺亦極發達。

(7)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 一分鐘約40-50次, 為成人的兩種倍半。 呼吸的形成采腹式呼吸, 幾乎不用胸部。 其特征是哭泣或轉動身體, 或改變身體位置時, 呼吸次數但急速增加。

(8)脈博

新生兒脈博跳動, 一分鐘130-16次, 約為成人(60-70次)兩倍半。 睡覺時與哭泣時, 次數大多不同。 嬰兒的呼吸數一般都在睡眠時計算。

(9)體溫

新生兒的體溫在37℃左右, 因為體溫的調工機能不完全,

Advertisiment
汗腺也不發達, 故易受外界氣溫的影響, 會有很大的起伏。 因此, 若不明此理, 嬰兒出生后, 將房間弄得太暖或穿太多的衣服, 體溫度會升高。 在測量體溫時, 此種因素必須考慮在內。

(10)睡眠

新生兒幾乎整天處于睡眠狀態, 若哭的次數太多, 可能是某些地方有異常的現象。

(11)皮膚

新生兒的皮膚呈紅, 全身長的胎毛, 因汗腺不發達, 不太流汗。 在屁股、腰、肩、背部等, 有青色斑點(蒙古斑)。

(12)消化器官

嬰兒的胃為酒瓶狀, 大致呈垂直。 嬰兒在喝過奶后, 立刻放下來睡, 或稍微振動便會吐奶, 主是因為此種胃的關系。 胃的容量剛出生時約50毫升, 一次給太的奶或水, 也會吐出來的。

嬰兒的腸約為身體的六倍長, 比成人的四倍還要長, 因為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力較成人弱,

Advertisiment
若不能消化吸收, 立即引起下痢。

剛出生的嬰兒, 由母體承受某種程度的抗體, 所以, 較不易感染傳染病。 但是, 由病原所引起的結核、百日咳、水痘等, 抗體難以移入嬰兒體中, 要特別留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