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巧妙醫治兒童的自損行為

對有自損行為的患兒, 家長不應責怪和打罵, 也不宜采用強制手段加以制止, 需做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 鼓勵孩子參加集體生活, 多做有益的游戲, 轉移其注意力。 平時要讓孩子少看, 最好不看電視中的驚險武打片, 對已造成的皮膚傷害, 應請醫生用藥治療。

巧妙醫治兒童的自損行為

尤需提醒患兒家長注意的是, 與孩子經常接觸的成人, 若有拔白發、拔胡須、吸吮手指、啃咬指甲等壞習慣的, 往往是誘發孩子出現自損行為的重要因素, 故成人應改掉這些壞習慣, 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 對因缺乏鋅、銅等微量元素誘發本病的患兒,

Advertisiment
經補充糾正后可獲得痊愈。

對于較嚴重的自損行為,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采用厭惡行為療法來矯治。

一是短時隔離法:即當患兒出現自損行為時, 將其關在空房內, 直到自損行為停止為止。 一般約關10分鐘左右。 這種短時隔離可以成為一種厭惡刺激, 引起兒童的不愉快感覺。 經過若干次重復, 在兒童的大腦里會形成自損行為與不愉快, 情緒的條件聯系。 以后只要一出現自損行為, 馬上就會出現不愉快的條件反射。 通過這種條件反射, 可抑制患兒的自損行為。

二是橡皮筋彈擊法:即在患兒手腕套上橡皮筋, 當患兒出現自損行為時, 立即警告他:“不準這樣”, 同時給予拉橡皮筋彈擊, 直到患兒的自損行為停止為止。

Advertisiment
彈擊的強度應掌握在能引起患兒疼痛又不損傷他的程度。 經過這樣多次治療, 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兒童的自損行為。

幼兒愛說慌與品質劃等號? 13-18個月寶寶的控制欲 幫你走出孩子反抗期的誤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