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尹建莉:不限制就是培養想像力的最好辦法

不限制就是培養想像力的最好辦法

文=尹建莉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我的答案是:想像力不用培養, 不限制就是培養。 在教育上, 並非家長做得越多越好, 有時恰恰相反。 尤其在培養孩子想像力方面, 我認為“少就是多”是一條黃金法則。

因為成人常常受制于經驗和常識的束縛, 自己如果不是想像力豐富的人, 在培養孩子想像力方面其實非常有限。 賣菜的小販可以稱出一筐土豆的重量, 但他不相信有人會稱出地球的重量, 他的常識中, 稱重只有一桿秤。 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有限, 來理解和指導一個有無限可能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如果你想培養一個能算出地球重量的人, 最好不要把他的思維早早地固定到秤桿上。 減少干涉, 才能給孩子留下開闊的思考空間。

兒童本身都有豐富的想像力, 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這個不許動、那個不能那樣做之類的限制, 並且他早早地接觸了書籍, 能從書籍這扇窗中望出去, 看到現實以外的世界, 那麼想像力就可以得到正常發展。 大約在圓圓四五歲時, 我給她買了一套《恐龍》, 通過那套書圓圓瞭解到, 恐龍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曾是地球的主宰, 後來因故滅絕, 現在只能在博物館看到它們的化石。 圓圓有一天又翻看這本書, 突然問我, “媽媽, 以後是不是就該有本《人》書了?”我乍一聽,

Advertisiment
愣了一下, 然後就明白了。 是啊, 現在人是地球主宰, 誰能保證億萬年後, “人”不是另一種文明生物談論到的遙遠的“恐龍”呢?

有人說過,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 我十分相信這句話, 只有在一個自由的靈魂中, 才能產生真正的自我思考, 才能產生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種力量, 必須在幼兒期萌發、茁壯, 否則就會萎縮。

圓圓大約4歲時, 有一天在茶几上擺弄一根鞋帶, 她把鞋帶中間繞個大圓, 兩頭在圓的兩側直垂下來, 像一個梳著直披肩髮的頭像, 她說這是媽媽。 我一看, 真的很像, 表示出驚喜。 她接著用這根鞋帶擺出了蝴蝶結、小豆苗、大蟒蛇、蜜蜂、剪子、帶把的氣球等等, 甚至擺出了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圓圓, 都十分傳神。 因為當時只有膠片相機,

Advertisiment
不捨得浪費膠片, 我就找張紙, 把她擺出來的造型都畫下來。 後來, 幾乎所有看到這張紙的人都會為圓圓的造型能力驚歎。 這當然首先是圓圓的天賦所在, 但我們作為家長, 至少沒有壓抑和破壞她這份天賦。

檢驗你的孩子在家中是否獲得了尊重和自由, 家庭是否為他提供了一個放飛想像的空間, 這裡有一道簡單的自我測驗題:當孩子不小心闖了禍, 如打了杯子或碰翻電腦, 他的第一個反應是為那損壞的東西而難過, 出現內疚情緒, 還是急於看你的臉色, 出現辯解的行為?

有位家長說她很用心教育孩子, 可是2歲的孩子特別不聽話, 總是什麼都要亂動, 不讓動就大哭, 她每天為此和孩子發生好多次衝突,

Advertisiment
感覺很抓狂。

也許這位家長理想中的孩子應該除了玩具什麼都不亂動, 要動也會提前徵求家長意見。 天下有這樣的孩子嗎?如果她知道我女兒圓圓小時候不僅是什麼都喜歡動一動, 還經常搞破壞, 是否會大吃一驚?

大約也是圓圓兩歲多的時候, 有一天只有我和她在家。 我當時忙著幹自己的事, 圓圓似乎在我的梳粧檯那邊玩, 感覺她很安靜, 就沒去關照她。 過一會兒, 忽然聽見圓圓說“呀, 不好吃”。 跑過去一看, 發現她兩隻小手、臉蛋上都是白白的東西。 我嚇了一跳, 馬上就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我剛買的一瓶面霜, 全被這小傢伙抓出來, 抹到臉上、鏡子上, 而且嘴裡也有!可能是我的樣子把圓圓嚇著了, 她臉上一瞬間浮起害怕的表情。

Advertisiment
我趕快笑著對她說:“沒事, 別動, 媽媽給你拍張照片!”抓起手邊相機給她拍了照, 然後開始清理。 我先用白紗布擦她嘴裡的油, 一邊擦一邊問她:“寶寶是不是聞著這個很香, 以為很好吃, 就吃了一口?”她點頭。 我問她好吃嗎, 她搖搖頭說不好。 我笑笑, 對她說, 嗯, 這個不是吃的東西, 不好吃, 也不能吃, 只能往臉上搽。 然後又告訴她, 再香的東西, 如果不是吃的, 都不能往嘴裡放。 圓圓忽閃著眼睛, 在認真聽我的話, 看樣子她聽懂了。

我一邊給她洗臉洗手, 一邊又對她說:“你把油搽到臉上是對的, 不過搽得太多了, 你有沒有注意到媽媽每天給自己和小圓圓用搽臉油時, 都是只用一點點?”我給她用毛巾擦乾淨臉和小手後, 從她的兒童霜中沾一點油出來, 讓圓圓看看手指上的量,然後塗到她的臉蛋上。一邊塗一邊告訴她,每次洗過臉,用這一點點就夠了,不需要太多。圓圓乖乖地讓我塗油,聽我給她講這些,很配合很滿意的樣子,洗過臉後,蹦蹦跳跳玩去了,以後再也沒破壞過我的任何一瓶面霜。

後來,我的一位鄰居看到我給圓圓拍的那張照片,聽完我講的故事後,感歎地說:“你真是好脾氣,要是我,得罵她一頓。一瓶油就這樣被她糟蹋了!”鄰居的想法可能有一定代表性,不過我覺得遇到這類事情發不發火,和“脾氣”無關,其實和對事情的認識有關。

如果家長看到這種“破壞”的潛在價值,知道孩子的自尊比一瓶面霜更重要,知道一次大膽的嘗試能讓孩子獲得一種常識和探索的興趣,就會知道一瓶面霜被孩子破壞了,有可能比它搽到臉上更有價值——這樣想的話,心中還會有不快,還會發脾氣嗎?

“教育”並不是單純的規範和監督,其實,“放縱”也是一種教育,是一種形式消極、意義卻積極的教育。在這種“縱容”下,孩子可能損壞一些東西,可能製造更多家務,甚至可能受點小傷,而這正是走在受教育的軌道上。

讓圓圓看看手指上的量,然後塗到她的臉蛋上。一邊塗一邊告訴她,每次洗過臉,用這一點點就夠了,不需要太多。圓圓乖乖地讓我塗油,聽我給她講這些,很配合很滿意的樣子,洗過臉後,蹦蹦跳跳玩去了,以後再也沒破壞過我的任何一瓶面霜。

後來,我的一位鄰居看到我給圓圓拍的那張照片,聽完我講的故事後,感歎地說:“你真是好脾氣,要是我,得罵她一頓。一瓶油就這樣被她糟蹋了!”鄰居的想法可能有一定代表性,不過我覺得遇到這類事情發不發火,和“脾氣”無關,其實和對事情的認識有關。

如果家長看到這種“破壞”的潛在價值,知道孩子的自尊比一瓶面霜更重要,知道一次大膽的嘗試能讓孩子獲得一種常識和探索的興趣,就會知道一瓶面霜被孩子破壞了,有可能比它搽到臉上更有價值——這樣想的話,心中還會有不快,還會發脾氣嗎?

“教育”並不是單純的規範和監督,其實,“放縱”也是一種教育,是一種形式消極、意義卻積極的教育。在這種“縱容”下,孩子可能損壞一些東西,可能製造更多家務,甚至可能受點小傷,而這正是走在受教育的軌道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