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心童年期情感忽視 讓孩子墮入黑暗之海

你有過那種很努力的考到了全班前幾名, 興沖沖的和父母講, 得到的回復只是“又不是考了第一, 這你就驕傲了?”的經歷嗎, 儘管我們的父母可能並不是故意的, 但他們的這種忽視性的回應確實會給我們造成創傷。 這就是童年期的情感忽視


童年期情感忽視是什麼?
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是由臨床心理學家Dr. Jonice Webb提出的一個概念。 指的是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創傷。
“童年期情感忽視”, 你是不是在做這樣的壞事?
幼時自己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認可、接納和回應,
Advertisiment
孩子便學會了隱藏或壓抑真實感受, 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哭鬧真是無理取鬧, 一邊呆著去, 我才不理你;
有什麼不喜歡的?你就應該喜歡。 我替你做主了;
我很忙, 還要賺錢養家, 別總纏著我陪你……
當孩子感到傷心難過, 沒人關心一下:“寶貝, 你怎麼了?”
當孩子需要得到安慰的時候, 父母注意不到或者故意視而不見。
沒人問詢問一下孩子:“你想要什麼?”
從學校回來情緒低落, 沒人問一聲:“今天在學校裡, 是不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
孩子的情緒感受經常的被父母忽視或者誤讀, 那麼父母就無意中給孩子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號:
“你的情緒不重要”
“你的感受是錯的”
“你的情緒是不被接受的”。
當孩子的情緒自我被否定了, 這個信號就等同於:“你,

Advertisiment
不重要;你, 不被接受!”

>>推薦閱讀:你的孩子遠比你想像的優秀 “發現”比“讚美”更重要

童年期情感忽視, 給孩子留下了什麼烙印?
來自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博士通過網路問卷和自我報告分析得出結果:比起身體虐待、性虐待和身體忽視(忽視生理需求, 孩子餓了也不給吃飯), 情感忽視和同伴傷害更容易使一個人長大後有社交焦慮障礙, 甚至造成精神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