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心溺愛造成孩子心理損傷

患者故事

有些孩子從2歲開始, 就不願和外界接觸。 他不主動和別人說話, 對別人說的話也不理不睬, 只是自己和自己做遊戲。 時間長了, 他的智力、社會交際能力下降。 父母著急:孩子為什麼變成了這樣?是不是耳朵出了問題?於是, 帶他到五官科醫院檢查, 結果未發現問題。 其實, 這是兒童孤獨症。

家長溺愛、教育不正確, 往往造成兒童孤獨。 比如, 在我們國家大量存在隔代撫養問題。 有一對老夫婦, 年輕時忙於幹大事業, 忽視了對子女的照顧, 年紀大了, 要彌補年輕時的疏忽, 主動要求帶孫子。 兒子想, 孩子在幼稚園裡群養群放的,

Advertisiment
總不如父母帶著放心;老人也可享受含飴並孫之樂, 兩全其美。 於是, 孩子的童年就被安排在爺爺奶奶身邊度過。 這樣做好嗎?不好!此為“養而不教”。 不是說爺爺奶奶不會教育孩子, 而是教育不得法, 孩子缺乏對群體的適應。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 身體不好, 又是關節炎, 又是哮喘, 一到冬天, 連門都不敢出, 對孩子也這樣要求:“好孩子, 就在家裡玩, 外面冷, 我們不出去。 ”於是孩子看著小夥伴們在外面快樂地打雪仗, 自己只能待在家裡玩那些乏味的電動狗、小汽車。 就這樣, 孩子悶了一個冬天, 既沒像左鄰的小哥哥那樣感冒, 也沒像右舍的小妹妹那樣咳嗽, 但他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 不愛動了, 經常窩在小角落裡,
Advertisiment
別的孩子來叫他玩, 他也不去。 沒辦法, 父母只好把他送到幼稚園, 但孩子就是不合群, 做遊戲、吃飯總是獨來獨往, 老師感到孩子有問題。 父母這才著急, 趕緊帶他上醫院。

●病在一個“關”字

尹學兵:許多父母抽不出許多時間來陪孩子, 就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或“關”在家裡, 以致孩子不適應群體生活, 出現孤獨症。 那麼, 在父母繁忙的情況下, 該怎麼養育孩子呢?

嚴正偉:孩子的心理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也不是一兩天能治好的。 雖然治起來花不了多少錢, 但父母需要抽出很多時間來陪孩子。 因為更多的教育在家裡, 而不在醫院, 所以, 這一對父母對醫生說, 他們很累。 其實, 早把孩子送到幼稚園, 讓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

Advertisiment
每週帶孩子逛逛公園、做做遊戲, 可能就不會出現孤獨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