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衛生習慣從小培養

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生活節奏加快等因素, 使家長更喜歡以更多的方式給孩子這樣或那樣的幫助, 包括穿衣、進食、個人衛生等, 幾乎是面面俱到。 這一方面導致家長的負擔加重, 同時不知不覺地剝奪了孩子自理生活的機會。 因此, “我不會、沒做過”就成了一些孩子的口頭禪, 這是很不好的一種傾向。

做家長的應該從小就養成孩子自己動手的良好習慣, 尤其是良好的衛生習慣, 這樣做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也可減少孩子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疾病以及寄生蟲病、傳染病的發生。

培養習慣可在幾方面進行:

Advertisiment

洗手、洗臉

七八個月還不會站的孩子, 可讓他坐在父母膝頭, 由父母給他洗臉;九十個月能站起來後, 就應讓他站著洗;待孩子能夠得著開自來水龍頭時, 應在大人的照看下, 讓他在自來水龍頭前, 自己將臉、耳後、頸部、手腕等處洗乾淨。

要讓孩子養成早晚洗手洗臉, 外出回家後、吃東西前均洗手的習慣。 還要教育孩子飯前、便後主動洗手, 弄髒手、臉後要隨時洗淨。

漱口、刷牙

孩子2歲時, 開始用涼開水漱口, 3歲至4歲時讓其飯後漱口, 開始學刷牙, 早晚各一次。 應教會孩子刷牙時順著牙縫上下刷, 由外側到內側。 這樣才能刷掉殘留在牙縫中的食物, 保護牙齒, 預防齲齒。

洗澡、洗腳

大多數孩子都比較喜歡洗澡, 孩子不習慣時,

Advertisiment
可先讓其拍水, 待熟悉後再下水。 大人幫助其洗澡時, 動作應輕柔、敏捷, 注意不要把肥皂沫弄到孩子的眼、鼻、耳中, 水溫要適宜。

三四歲的孩子應學會讓其在洗時自己用毛巾或手擦前胸、胳膊、腿。 睡覺前養成洗腳的習慣。

四五歲的孩子就應在大人的幫助下洗腳了。 教孩子把腳趾、腳跟部洗乾淨, 洗完後擦乾, 夏天應天天洗澡、換衣, 其他季節也應定期洗澡、洗頭, 勤換內衣褲。

勤理髮、勤剪指(趾)甲

孩子的頭髮以整潔、大方為宜。 指甲長了, 藏汙納垢, 很不衛生, 也容易抓傷皮膚, 應定期給孩子修剪, 大些的孩子家長應教會其自己修剪。 但不宜剪得太短, 以免孩子用手時磨傷指腹部皮膚引起疼痛。

擦鼻涕

大人給孩子擦鼻涕時,

Advertisiment
動作要輕, 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一歲半的孩子家長應提醒他用手帕擦鼻涕。 二三歲的孩子就應自己學會隨時用手帕擦鼻涕。

家長應勤督促、多指導, 多用語言鼓勵孩子, 使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