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呼吸道與肺

氣體進人肺部要經過一條漫長道路, 叫做呼吸道。 首先是鼻控, 再往下是咽、喉、氣管、主氣管、支氣管•••••主氣管向下分為左右兩個支氣管, 支氣管又分為許多細支氣管, 每個細文氣管又再向下多次分支, 最後通到肺泡。 整個支氣管系統好象一棵倒掛的樹, 因此又叫氣管樹。

整個呼吸道內層由呼吸道粘膜組成, 在顯微鏡下可看到許多小毛毛, 叫纖毛。 這些纖毛總是朝著外面的方向不停擺動, 枯膜還分泌粘液。 這樣, 纖毛的擺動和拈液的沖刷, 就象馬路上的清潔車一樣, 經常不斷清掃外界俊人呼吸道的東西(灰塵、細菌等),

Advertisiment
使氣管內經常保持清潔而泥潤, 被清除的東西由粘液裹挾, 被纖毛的運動一直送到喉頭, 通過咳嗽排出休外, 這就是痰。 粘膜下層有許多血管分佈, 血管不但起輸送氧氣及養料作用, 還起到溫暖空氣的作用。 進人呼吸道的空氣, 經過這一漫長管道到達肺泡時, 變得既清潔、濕潤而又溫暖, 為進一步的氣休交換創造了有利條件。

小兒的呼吸道長度比成人短, 口徑又狹窄, 一但發炎, 粘膜便充血種脹, 很容易堵塞。 由於整個呼吸道沒有成熟, 為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血液供應必須格外充分, 因此枯膜層血管非常豐富, 炎症時比成人更容易腫脹。 另一方面, 小兒的枯液腺發育不足, 粘膜容易乾燥的粘膜上, 纖毛的擺動就差,

Advertisiment
最終使氣管枯膜排除灰塵和細菌的功能減弱。

嬌徽的肺, 人的肺臟是個蜂窩狀的組織, 由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肺泡組成。 無數細支氣管最後都與一串串肺泡相連結, 象葡萄串一樣。 肺泡是一層極薄的膜, 外層佈滿血管, 氧及二氧化碳的交換就在這裡進行。 小兒的肺臟也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成熟。 一般來講, 孩子長到6-7歲, 肺的結構才與成人完全一樣。 初生嬰兒的肺容最只有65-67毫升, 與20歲的成年人比較, 相差20倍。 與成人相比, 小兒的肺泡數目少, 肺容裡也小。 另一方面, 小兒的新陳代謝要比成年人旺盛得多, 需載量大, 這就形成尖銳的矛盾。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只有加快呼吸頻串, 這是提高氣體交換率最有效的辦法。

Advertisiment
因此, 小兒每分鐘呼吸次數比成年人多, 年齡越小次數越多。 按每分鐘呼吸次數計算, 出生至一歲是30次, 一歲至三歲是24次, 四歲至七歲22次, 成年人只有16次。 如果發生炎症, 成年人由於有很大儲備能力, 可應付這種變化。 別看肺泡小得只能用顯微鏡才能看到, 如果把整個肺臟內的肺泡都展平, 總面積可達50-100平方米。 在正常情況下, 並不是全部肺泡都參加工作, 實際上只有1/20的肺泡參與氣體交換, 其餘的肺泡都處於休息狀態, 一旦有需要它們才投人工作。 例如, 成人的一側肺得了病, 喪失功能, 另一側完全正常, 醫生就可以把患病的一側肺葉全部切除, 餘下的一側肺葉完全可以代替全部工作。

而在小兒, 這種儲備能力相對較小,

Advertisiment
一且發生炎症, 適應能力就小得多。 小兒的肺臟血管豐富, 含氣是相對較少, 含氣少, 影響氣休交換, 而含血多則容易發炎。 這就是嬌嫩的肺, 它之所以總是患病, 就是由於有以上的弱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