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兒挑食怎麼辦如何解決

很多父母都有同樣的煩心事:自己的寶寶實在挑食:有的堅決不喝牛奶, 有的堅決不吃雞蛋;有的一見豆腐就噘嘴, 有的吃到羊肉就要吐, 相反, 那些所謂的“垃圾”食物, 比如餅乾、蛋糕、糖果、甜飲料、炸薯片、速食麵……幾乎都是寶寶的天生愛物。

兒童期的飲食是一生口味形成的基礎, 小時候挑食的孩子很可能會把這個壞習慣持續一生, 影響他們的終生健康。 拒絕很多富含營養素的新鮮食品, 鍾愛高脂肪高糖的食品, 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兒童營養不平衡, 身體瘦弱或虛胖。

可是, 寶寶怎麼會挑食的呢?怎樣才能改變他們的習慣呢?寶寶偏食的7個理由

Advertisiment

1、因提前吃了香甜食物而產生口味偏

這是最常見的一個幼兒挑食原因。 寶寶的味蕾敏感度遠遠超過成年人, 他們即便從成年人感覺淡而無味的母乳中, 也能喝出香甜的滋味來實際上, 過多的鹽對嬰幼兒未成熟的腎臟具有毒害作用, 味精雞精之類調味品也會干擾嬰幼兒的氨基酸平衡, 糖對營養平衡也是有害無益的。

所以, 一歲以內的寶寶, 無需給任何鹽和糖, 直接吃食物的清淡原味就可以了。 如果不給人工調味食物, 連甜味的果汁也稀釋到淡甜再喂孩子吃, 那麼孩子會非常喜歡胡蘿蔔泥和蒸南瓜的淡淡甜味, 喜歡玉米糊和糙米粥的清香, 喜歡雞肉糜和鴨肝泥的鮮美

Advertisiment

父母應當從6個月起, 循序漸進地給寶寶嘗試各種各樣的清淡天然食物, 培養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種食物的原味。 但是, 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 而是把寶寶當成寵物一樣取悅, 給孩子吃各種自己覺得好吃的加工食品, 而且認為小孩子天生就該吃甜食, 做食品的時候故意加入白糖, 給孩子吃含有各種添加劑、糖、香精、增味劑的加工食品。

這些食物連大人都覺得味濃, 對孩子更是一種極大的味覺刺激。 而孩子一旦習慣這樣的味道, 往往就會追求甜鮮香濃等味覺刺激, 不肯再接受天然食物的味道。

2、受環境影響對食物產生口味偏好

孩子偏食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就是周圍環境的影響。 周圍人對食品的各種議論,

Advertisiment
都會無意間被孩子聽到, 對食物產生各種看法。 比如說, 孩子沒有鑒別力, 還特別容易受同齡人的影響, 所以電視上各種零食的有趣廣告, 孩子很容易全盤接受, 因為電視裡的小朋友們都吃這種食品。 又比如, 父母親友都認為牛肉是至上的美食, 孩子就不太可能對牛肉產生反感, 相反他會以吃這種食品為榮。

父母自己就不喜歡吃青菜, 孩子也容易對青菜感情疏遠。 如果父母親友當中有偏食現象, 而且這種行為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和寬容, 那麼寶寶就會認為挑食偏食理所當然, 甚至覺得這是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獲得更多關注的一種方式。

3、因食物味道過濃而產生反感

前面說到, 與成年人相比, 兒童的味覺更為靈敏,

Advertisiment
這也意味著對食物的特殊氣味和味道更為敏感。 一些成年人認為“好吃”的濃味食品, 幼年的孩子可能感覺刺激過度強烈, 從而本能地產生拒絕。 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類味道獨特的食物遭到反感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這裡。

因此, 在兒童上學之前, 特別是1~3歲的幼兒期, 應當為他們準備味道淡于成年人的飯菜, 也不必強求他們馬上接受一些具有刺激性氣味的食品。 只要家裡常備這些食物, 大人們正常進食這些食物, 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耳濡目染, 早晚會慢慢地接受它們。

4、因烹調不當產生反感

如今很多父母烹調水準往往不盡如人意, 不擅長烹調很多食材, 也難怪孩子不愛吃比如說, 好好的青菜, 做得口感塞牙,

Advertisiment
味道奇怪, 寶寶覺得彆扭也不難理解。 有的孩子覺得家裡做的某種菜不好吃, 一直拒絕食用, 但某日在別人家裡或餐館裡, 吃到這種食物的另一種做法, 很可能就會欣然接受。

一位媽媽曾經告訴我, 她的寶寶以前不肯吃她炒的蒜蓉小白菜, 但換了雞湯煮小白菜的方式, 寶寶突然愛吃了。 我一聽就明白, 她把小白菜炒老了, 菜梗太韌性, 而且蒜的味道寶寶也不喜歡。 雞湯煮的方法能讓菜變軟, 有鮮味, 沒蒜味, 所以寶寶就接受小白菜了。

因此, 父母不必因為孩子拒絕吃某種菜, 就斷定孩子討厭這種食材, 要把“這道菜不好吃”和“這種食物不喜歡吃”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 自己努力提高烹調水準, 嘗試一種食材的多種烹調方式。 不如這麼說:“寶貝,今天媽媽可能做得不太好吃,明天媽媽換個做法你再嘗嘗,好不好?”

5、食物不符合幼兒的興趣

同時還要考慮到,寶寶的觸覺和視覺也十分敏銳。他們喜歡那些漂亮而小巧的食物,對於形狀過大、過粗、色澤暗淡的東西缺乏興趣。如果寶貝覺得吃起來太費勁,根本吃不完,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一些兒童食品的生產商正是抓住了孩子的這些特點,讓孩子們對一些小零食“愛不釋手”。所以,給孩子做食品,應當做得小巧一點,可愛一點,能用手抓,或者一口能吃進去。

很多聰明的媽媽把孩子的餐盤做得富有情趣,把雞蛋做成太陽,把青菜做成小草,把胡蘿蔔切成花朵,讓吃飯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就比較容易讓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6、因情緒因素而產生好惡

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一些不好的情緒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在飯桌上,孩子因為不吃某種食品而遭到訓斥,很可能會使他們對這種食品產生反感;而如果父母用某種食品作為獎勵,很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喜愛這種食品。電視上、電影中的人物吃某些食品,也有可能激起孩子對這種食物的興趣,比如有大力水手吃菠菜情節的動畫片,讓千萬小朋友也欣然接受了菠菜。

所以,儘量不要把食物與某種負面情緒相聯繫,而是要多表揚寶寶愛吃多種食物的優點,讓寶寶體會到食物帶來的正能量。

7、因吃了不舒服而反感

在少數情況下,寶寶吃了某種食物確實感覺口腔或胃腸不舒服,他或她就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強迫孩子吃某種東西,而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特別是可能發生過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黏膜損傷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觀察。等到孩子身體強壯一些,年齡長大一些,還有很多機會來接受原來不能接受的食物。

不如這麼說:“寶貝,今天媽媽可能做得不太好吃,明天媽媽換個做法你再嘗嘗,好不好?”

5、食物不符合幼兒的興趣

同時還要考慮到,寶寶的觸覺和視覺也十分敏銳。他們喜歡那些漂亮而小巧的食物,對於形狀過大、過粗、色澤暗淡的東西缺乏興趣。如果寶貝覺得吃起來太費勁,根本吃不完,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一些兒童食品的生產商正是抓住了孩子的這些特點,讓孩子們對一些小零食“愛不釋手”。所以,給孩子做食品,應當做得小巧一點,可愛一點,能用手抓,或者一口能吃進去。

很多聰明的媽媽把孩子的餐盤做得富有情趣,把雞蛋做成太陽,把青菜做成小草,把胡蘿蔔切成花朵,讓吃飯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就比較容易讓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6、因情緒因素而產生好惡

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一些不好的情緒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在飯桌上,孩子因為不吃某種食品而遭到訓斥,很可能會使他們對這種食品產生反感;而如果父母用某種食品作為獎勵,很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喜愛這種食品。電視上、電影中的人物吃某些食品,也有可能激起孩子對這種食物的興趣,比如有大力水手吃菠菜情節的動畫片,讓千萬小朋友也欣然接受了菠菜。

所以,儘量不要把食物與某種負面情緒相聯繫,而是要多表揚寶寶愛吃多種食物的優點,讓寶寶體會到食物帶來的正能量。

7、因吃了不舒服而反感

在少數情況下,寶寶吃了某種食物確實感覺口腔或胃腸不舒服,他或她就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強迫孩子吃某種東西,而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特別是可能發生過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黏膜損傷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觀察。等到孩子身體強壯一些,年齡長大一些,還有很多機會來接受原來不能接受的食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