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貧血的按摩護理方案

貧血也是小寶寶時期常見的一種症狀或綜合征, 是指末梢血液中單位容積內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低於正常值, 或其中一項非常明顯的低於正常值。 臨床症狀表現以皮膚與黏膜蒼白、造血器官代償性增大為特徵。 貧血不僅妨礙小寶寶的生長發育, 還容易成為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誘因。 對貧血症的治療主要是用藥物治療, 但在近些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 按摩對小寶寶貧血症也有驚人的療效, 尤其對不能接受藥物治療的小寶寶, 就顯得更為必要。

●貧血的病因病機

產生貧血的原因,

Advertisiment
主要分為紅細胞生成減少、溶血和失血三大類。 在小寶寶內科治療中主要為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為多。 常見病因有以下幾種:

(1)先天稟賦不足:產生的原因是, 有些早產、雙胎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體格過小、體質過弱兒, 或母親妊娠期間貧血, 都可使新生兒貧血。

(2)後天調養失當:產生的原因是, 有些小寶寶出生後生長過快, 或人工餵養而輔食增加不夠等因素, 都可能造成生血必需的營養物質缺乏。

(3)感染、中毒:因一些慢性病所致, 比如腎炎、淋巴瘤、白血病等都可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 使得紅細胞生成減少。

(4)胃腸道畸形:此病變造成長期腹瀉、嘔吐, 患兒食欲不振, 進食量過少, 都可能造成營養物質的吸收障礙。

以上原因或紅細胞本身生成過少,

Advertisiment
或是缺乏生成紅細胞的營養物質如鐵、維生素B12、葉酸等, 都能使紅細胞的生成數減少。 紅細胞減少, 對周圍組織器官的供氧就會減少, 久而久之, 就會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

根據中醫理論分析, 貧血屬於虛勞、血症的範疇。 常見原因有:

①先天稟賦不足:因先天稟賦不足而導致腎精不足。 精化生.為血, 因此精少則生血亦少。

②後天調養失當:後天調養失當故傷及脾胃, 胃不受納, 脾失健運, 使氣血無法生成, 因此血少。

③其他原因是:諸蟲寄生, 亦可由於蟲嗜水谷耗損小寶寶生血物質。 此外還有失治誤治、用藥不當, 亦可滯膩中氣, 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而造成了貧血之症。

●貧血的診斷分型

(1)貧血的診斷標準

①症狀現象表現為.早期可出現乏力倦怠、精神不振、頭暈頭痛、厭食噁心等症,

Advertisiment
並逐漸出現皮膚、黏膜蒼白, 以皮膚、口腔黏膜、結膜、手掌和甲床等處最為明顯。 貧血過重的患者, 除以上症狀較重外, 還可出現肝、脾、淋巴結等器官不同程度的增大。

②經實驗室檢查, 6歲以下小寶寶盤紅蛋白低於11克, 6歲以上小寶寶血紅蛋白低於12克, 紅細胞低於400萬的即可確診為貧血症。

(2)貧血的瓣證分型

貧血者多以虛損症為主, 病變多累及脾、心、肝、腎。 由於虛損的臟腑不同。 所兼病症寒熱性質有所不同, 臨床診斷還可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症型。

①脾胃虛弱型:其症狀表現為, 可見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納呆倦怠、四肢乏力, 或有腹瀉便溏、唇舌色淡、苔薄脈弱。

②心脾兩虛型:其症狀表現為,

Advertisiment
面色萎黃或蒼白, 倦怠乏力, 食少納暴, 心悸氣短, 頭昏目暈, 唇口黏膜蒼白, 指甲色淡, 舌質淡胖, 苔薄, 脈虛細。

③肝腎陰虛型者:其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 兩顴嫩紅, 目眩耳鳴, 潮熱盜汗, 口舌不燥, 指甲枯脆, 肌膚不澤, 舌紅少苔, 脈細數。

④脾腎陽虛型者:其症狀表現為:面色夠白或蒼白如蠟, 口唇淡白, 畏寒肢冷, 食少便溏, 消瘦或浮腫, 少氣懶言, 精神倦怠, 舌質淡胖, 脈沉細。

(3)貧血的治療原則

治療貧血的主要原則是補益臟腑, 促進生血。 補益臟腑:主要在辨證的基礎上認識病損臟腑, 瞭解病症性質, 並根據病情予以調治。 或重在脾胃, 或重在心脾, 或重在肝腎, 或重在脾腎, 均宜以補益手法為主。 促進生血:主要運用手法重點按摩於長骨頭,

Advertisiment
利用小寶寶機體稚幼、生機勃勃的特點, 刺激長骨頭加速生血, 以補充體內血液總量的不足。

(4)此病的按摩手法

①振顫法。 將患兒置於仰臥位。 用手掌撫於小腹部, 以關元穴為主, 同時作順時針揉法36次;再用掌根從關元到中脘穴行振顫法1~2分鐘。

②腹部波形揉法, , 將患兒置於仰臥位。 醫生在腹部用雙掌作波形揉法, 重點章門、天樞穴。 按摩後可有患兒腸蠕動加快、腸鳴音亢進等現象。

③用拇指點壓氣沖穴, 但時間不宜過長, 可使大腿內側有發熱感。

④在雙側下肢進行多指拿揉法, 重點按摩於長骨端處, 如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關節連接處, 還可加用搓法。 可重點髀關、血海、梁丘、陰陵泉、三陰☆禁☆交、足三裡、公孫等穴位。

⑤將患兒置於俯臥位。 沿督脈由長強到大椎穴進行連續提撚法.反復施術。

⑥將患兒置於俯臥位。用雙手大魚際在患兒背部由督脈向兩側進行快速分合法,至局部有熱感為宜。

⑦點揉脾俞、胃俞、肝俞、心俞、腎俞、膈俞、承扶、委中等穴。

⑧沿腿後側進行拿揉法,重點按摩於長骨遠端;搓揉環跳、絕骨等穴。

⑨將患兒置於正坐位。輕揉素髎穴,也可在鼻翼兩側進行揉法。

⑩揉百會穴,點揉天柱穴。在兩臂進行多指拿揉法,重點按摩於長骨端,按摩法與下肢相同:重點天宗、曲池、太淵、內關等穴。

愛心提示

(1)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偏食。

(2)治療中可配合藥物治療。

沿督脈由長強到大椎穴進行連續提撚法.反復施術。

⑥將患兒置於俯臥位。用雙手大魚際在患兒背部由督脈向兩側進行快速分合法,至局部有熱感為宜。

⑦點揉脾俞、胃俞、肝俞、心俞、腎俞、膈俞、承扶、委中等穴。

⑧沿腿後側進行拿揉法,重點按摩於長骨遠端;搓揉環跳、絕骨等穴。

⑨將患兒置於正坐位。輕揉素髎穴,也可在鼻翼兩側進行揉法。

⑩揉百會穴,點揉天柱穴。在兩臂進行多指拿揉法,重點按摩於長骨端,按摩法與下肢相同:重點天宗、曲池、太淵、內關等穴。

愛心提示

(1)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偏食。

(2)治療中可配合藥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