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小兒肥胖病因症狀及防治

孩子肥胖也是一種病症, 如不及時治療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多不利影響, 家長一定不能不以為然。
[病因]
肥胖包括單純性肥胖和症狀性肥胖兩種。 單純性肥胖多數與食欲旺盛、活動過少、孕婦進食過多或遺傳因素有關。 寶寶以單純性肥胖為多, 男寶寶多於女寶寶。 任何年齡的寶寶均可發生肥胖, 最常見於嬰兒期寶寶, 其次為學齡前期及青春前期。
另外, 還有一種是症狀性肥胖, 是由於下丘腦、腦垂體、腎上腺皮質、性腺等病變引起的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
[症狀]
寶寶體重超過按身高計算標準體重的20%。
Advertisiment
食欲旺盛, 不喜活動, 動則氣喘, 多汗。
皮下脂肪分佈均勻, 面頰、乳部、肩部及腹部較顯著。
肥胖寶寶骨骼發育較早, 其身高略高於同性別、同年齡寶寶。 智慧正常。
肥胖嚴重者腹部及大腿部皮膚可有紫色條紋。
男寶寶常因會陰部脂肪堆積遮埋外生☆禁☆殖☆禁☆器, 而顯得陰☆禁☆莖短小, 常被誤認為外生☆禁☆殖☆禁☆器發育不良。
症狀性肥胖則除肥胖外還伴有其他疾病的相應症狀和體征。 幼年肥胖可延續至成年肥胖, 且與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有密切關係。
[檢查診斷]
寶寶體重超過同性別、同年齡、身高標準體重的20%以上, 肩胛骨下角皮下脂肪厚度大於20毫米。
單純性肥胖可測定血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等, 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往往升高。
Advertisiment

症狀性肥胖可行X線顱骨側位元片、頭顱CT掃描或腎上腺B型超聲檢查等協助診斷。
[飲食療法]
在保證患兒生長發育需要的基礎上進行飲食控制。 一般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為宜。 可多加用蔬菜、水果以減少饑餓感。 常用的蛋白類食物有瘦肉、魚、豆類及其製品。 避免油膩、甜食及含食鹽較多的飲食。
[預防與調理]
改變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寶寶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不提倡過度節食, 應給予富有營養而少熱量的飲食。
制定體育鍛煉計畫, 增加運動量, 使機體熱量消耗增多, 從而控制肥胖。 但應避免劇烈活動, 以免食欲增加而更加肥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