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疳積的治療

疳積的症狀及病因

疳積是因為飲食失調, 護理不當, 以致脾胃受損, 運化失司, 消化吸收功能長期受到障礙而導致的一種慢性消化系統疾病。 該病大多見於3歲左右的幼兒, 並且因為患兒臟腑長期失於濡養, 氣液乾涸, 因此在臨床中通常表現為患兒形體乾枯贏瘦, 氣血不榮, 頭髮稀疏, 精神疲憊, 腹部脹大, 且青筋暴露, 或見腹凹如舟, 飲食異常等特徵。

疳與積在臨床中是有一定區別的。 古代醫家認為, “積為疳之母, 無積不成疳”, 不僅明確地指出了疳積的發病機制, 同時也為疳積的治療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Advertisiment
疳積的臨床治療當以消積化疳, 調理脾胃為原則。 但是, 在臨床具體施治過程中, 則當根據疳積程度的不同, 分別採取先補後攻, 先攻後補, 抑或內外分治, 攻補兼施等方法。 除此之外, 在應用藥物治療疳積的同時, 飲食營養的合理調節, 對於該病的治療效果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治療小兒疳積的內服方

1、【疳積散】

組成:雞內金30克, 神曲、麥芽、山楂各100克。

功用:適用于小兒諸種疳積, 飲食不振, 肌肉瘦弱等。

用法:將以上各藥研為極細末後和勻, 每服3克, 1日3次, 糖開水送服。

2、【益黃散】

組成:陳橘皮30克, 公丁香6克, 訶子肉(炮)、青橘皮、炙甘草各15克。

功用:適用于小兒脾胃虛弱, 腹痛瀉痢, 不思飲食, 嘔吐腹脹, 神倦面黃, 以及疳積, 腹大身瘦等。

用法:將以上各藥研為粗末後和勻,

Advertisiment
每服5克, 水煎取汁, 食前飲之。

3、【五穀蟲紫金散】

組成:五穀蟲(稻米內生的小白蟲)50克, 紫金錠(又名玉樞丹, 一種中成藥)3克。

功用:化食消脹。 適用于小兒疳積, 面黃肌瘦, 腹脹。

用法:將五穀蟲曬乾或置於瓦上焙乾, 與紫金錠共研末。 每日早、晚餐時, 取l—2克, 用米湯調服。

4、【四味雞內金散】

組成:玉米、黃豆、白扁豆、芡實、雞內金各等量。

功用:補脾健胃, 益腎利濕, 理氣消脹。 適用于小兒疳積, 身體消瘦, 腹如舟狀, 食欲低下, 大便呈糊狀, 精神不振, 舌苔淡白, 指紋淡紅。

用法:將玉米、黃豆、白扁豆、芡實、雞內金分別洗淨, 曬乾, 微火炒黃酥, 砸碎, 共研末, 裝瓶備用。 每次取15~30克, 溫開水送服, 每日3次。 連服l—2個月。

5、【二肝丹】

組成:雞肝、豬肝(均切成薄片)各30克,

Advertisiment
地膽草、九節菖蒲各3釐米, 漏蘆30克, 胡黃連、地榆各15克。

功用:適用于小兒疳積, 腹中煩熱, 口幹, 大便燥等。

用法:先將諸藥共碾碎為細末, 加食鹽少許, 同雞肝、豬肝一同入水中煮之, 俟二肝煮熟後再置於石臼中搗成膏狀, 和丸, 如玉米粒大小。 每服10丸, 白開水送服亦可。

6、【蓮肉糕】

組成:糯米500克, 幹蓮子250克。

功用:健脾益胃。 適用于小兒疳積, 久病身體虛弱, 飯量減少, 大便呈糊狀。

用法:蓮子洗淨, 用清水泡發, 去心, 入鍋, 加水適量, 煮至熟爛, 揉搓成泥:糯米淘洗乾淨, 與蓮肉泥混合, 攪拌均勻, 加入少量水, 放人大碗或小盆中, 隔水蒸熟。 涼後置乾淨的案板上壓平, 切成塊狀, 裝盤。 上面撒上白糖, 即可食用。 當做糕點食用, 適量食用。

7、【六昧甜蛋糕】

組成:五穀蟲、山藥、蓮子各50克,

Advertisiment
使君子仁、茯苓、焦山楂各15克, 白糖適量, 雞蛋數個。 功用:補脾健胃, 滋腎益肺。 適用于小兒疳積, 皮膚乾燥, 頭髮枯 黃, 肚大腹脹, 青筋暴露, 飲食不香, 或伴有貧血浮腫。

用法:五穀蟲置於瓦上, 小火焙乾, 山藥、使君子仁炒黃。 將五穀蟲、山藥、使君子仁、蓮子、茯苓、焦山楂一起搗碎研末。 取粉末12—15克, 加入雞蛋1個, 紅糖少許, 水適量, 攪拌均勻後, 隔水蒸熟。 每天1劑, 晨起空腹食用, 10天為1療程。

8、【雞內金餅】

組成:生雞內金90克, 麵粉250克, 白砂糖不拘多少。

功用:適用于小兒疳積而因脾胃虛弱者。

用法:先將雞內金軋細後過羅, 再置於盆中浸以滾開水, 半日後和入麵粉、白糖, 用所浸之水和勻, 作成一個個薄餅, 烙成黃色, 隨意食之。

9、【消食脆餅】

組成:雞內金1—2個,

Advertisiment
麵粉100克, 鹽、芝麻適量。

功用:消食開胃。 適用于小兒飲食不當造成的積食不消, 飯量減少。

用法:將雞內金洗淨曬乾或用小火焙乾, 研末。 將雞內金粉與麵粉、鹽、芝麻一起和麵, 擀成薄餅, 置鍋內烙熟, 用小火烤脆即成消食脆餅。 作為主食或點心服食。

10、【茯苓餅】

組成:茯苓、米粉、白糖各500克。

功用:益胃補氣。 適用于小兒疳積, 面黃肌瘦, 懶動少語, 睡覺易驚醒, 大便呈糊狀, 重者可見面部浮腫, 青筋暴露。

用法:茯苓搗碎, 研末, 與米粉、白糖混合均勻, 加水適量, 調成糊狀。 用平底鍋煎成薄餅。 作點心, 隨意食用。

11、【益脾餅】

組成:熟棗肉250克, 雞內金60克, 生白術120克, 乾薑粉60克。

功用:方中大棗味甘, 能溫補脾、益氣養血。 大棗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C, 蛋白質是潰瘍創面修復所不可缺少的材料;維生素C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雞內金味甘澀、性平,能健胃消食。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全方具有補脾溫中、健胃消食的功用。

用法:將雞內金、白術洗淨,以文火焙乾,研成細末,加入乾薑粉和棗肉,同搗如泥,製成小餅,放人烤箱內烘乾,取出放人塑膠食品袋內備用。該餅色、香、味俱佳,空腹當做點心,餐後充當零食,細嚼慢嚥,有滋有味,小兒喜歡吃。

12、【三甲餅】

組成:龜板、鱉甲、穿山甲、雞內金各等分。

功用:軟堅化積。適用于小兒疳積,症見消化不良,食積乳積,腹痛腹瀉,痞塊脹滿。

用法:將龜板、鱉甲、穿山甲分別醋制,雞內金炒黃,研細末,每次5克,加適量麵粉混勻,烙成小餅。每日l~2次,空腹食之。

13、【蒸鱔魚】

組成:黃鱔1條,雞內金6克,調料適量。

功用:益氣健脾消積。適用于小兒脾虛氣弱,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毛髮枯焦之疳證。

用法:將黃鱔去內臟,加雞內金放鍋中隔水蒸熟,用蔥、薑、醬油調味服食。每日1次,連食1周。

14、【黃鱔蒸內金】

組成:黃鱔(又叫鱔魚)1條,雞內金10克。

功用:消食健胃,補虛損。

用法:將黃鱔殺死後去頭及內臟,洗淨切塊放於碗內。雞內金焙乾研末,撒在黃鱔肉上,加佐料少許,水適量,隔水蒸熟。加入醬油、味精調味。每日1劑,分2次吃完,連續服用數日。

15、【青蛙粥】

組成:青蛙1~3只(以患兒食量而定),大米50克。

功用:清熱涼血,寬中益氣。適用于小兒疳積,食量減少,身體消瘦,皮膚乾燥,頭髮焦枯,有異食癖(如喜吃生米、泥沙等異物)者。

用法:青蛙宰殺後剝去內臟,沖洗乾淨,切成小塊,人鍋,加水,煮至蛙肉熟爛;再加米煮成粥,放少量佐料調味。每日晚餐食用,每日1次。

16、【鬍子鯰米粥】

組成:鬍子鯰(又名鯰魚、塘虱魚)1條,幹蓮子10克,大米50克。

功用:滋補脾腎。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瘦小,喜吃異物,皮膚乾燥,頭髮黃枯。

用法:將鬍子鯰剖肚去內臟,沖洗乾淨;將蓮子泡發後,去皮去心。將鬍子鯰、蓮子同人鍋,加水適量,煮至魚肉熟透,再放人大米同煮,至米爛湯稠即可。加佐料調味後,作主食吃。

17、【鵪鶉粳米粥】

組成:鵪鶉1只,粳米150克。

功用:益氣健脾。適用于小兒疳積,腹脹,食欲不振。

用法:鵪鶉殺死後,去毛及內臟,洗淨,切成小塊,入鍋,加水適量,煮熟,再加入淘洗乾淨的粳米,煮成糊狀即可。加少量佐料,分3~4餐吃肉喝粥。隔日1劑,連服10劑。

18、【焦鍋巴米粥】

組成:鍋巴50—100克。

功用:開胃健脾,增強食欲。適用于小兒疳積,吃飯不香。

用法:將鍋巴放在小火上烤成兩面焦黃後,人鍋,加水適量煮成粥。每日2次,代粥食。

19、【山藥米粥】

組成:幹山藥50克,大米或小黃米(又叫穀子、粟米)50克,白糖適量。

功用: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適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用法: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人鍋,加水適量,熬成粥。每日當早、晚餐吃。

20、【白蘿蔔粥】

組成: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

功用:開胸順氣,健胃消積。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腹脹。

用法: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早、晚代粥食。經常食用。

21、【豬肚米粥】

組成:豬肚500克,大米50克。

功用:補中益氣,健脾胃。適用于小兒體瘦,食欲不振,易疲倦。

用法:將豬肚洗淨,入鍋煮熟,撈出,切絲,分成10份;大米淘淨,與豬肚絲一份同人鍋,加入豬肚湯適量,熬成粥,加入少量佐料調味。每日1次,趁熱吃粥。經常食用。

22、【薏米綠豆荷葉粥】

組成:薏米仁15克,綠豆50克,鮮荷葉2張。

功用:清熱解暑,健脾消積。適用于暑季小兒疳積,伴有食欲不振,口幹喜飲者。

用法:將荷葉洗淨,撕成小塊,與薏米仁同人鍋,加水先煮30分鐘,撈出荷葉,再加入綠豆煮爛即可。每日早、晚代粥食,連服10日為1療程。

23、【核桃蠶蛹湯】

組成:核桃仁100—150克,蠶蛹50克。

功用:益氣養血健脾。適用於氣血雙虧之疳證。

用法:將蠶蛹略炒,與核桃仁放鍋中隔水燉熟,隔日1劑,不拘時食,並飲湯汁。連服5~7劑。

24、【丁香薑汁牛奶飲】

組成:丁香2粒,生薑l塊,鮮牛奶250毫升,白糖少許。

功用:補益脾胃,降逆氣,止嘔吐。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瘦弱,進食即吐。

用法:生薑洗淨,搗碎取汁(約10毫升)。將姜汁、牛奶、丁香人鍋同 煮,煮沸5分鐘後撈出丁香,加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服食,嬰幼兒吐 奶可分多次飲服。

25、【四味泥鰍湯】

組成:活泥鰍100克,黃芪、黨參各15克,山藥50克,紅棗5枚。

功用:健脾養胃,補腎。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虛弱,易出汗,飲食不香。

用法:泥鰍放清水中,滴幾滴植物油,每天換一次水,令泥鰍吐盡腸內髒物。1周後取出泥鰍。鍋內放入植物油適量,燒十成熱,加幾片生薑,然後將泥鰍於鍋中煎至金黃,加水3碗,加入黃芪、黨參、山藥、紅棗,煎至1碗。分2次飲湯吃泥鰍。經常食用至病癒止。

26、【黨參黃芪蒸鵪鶉】

組成:鵪鶉1只,黨參、黃芪各15克。

功用:補益五臟,養血生津,清熱利濕。適用于小兒疳積氣虛津傷者。

用法:將鵪鶉殺死後,去毛及內臟,沖洗乾淨,將黨參、黃芪及少量的水倒入鵪鶉腹內,置小盆或大碗內,加少量的鹽、油調味,隔水蒸1小時,揀去黨參、黃芪即可。吃肉喝湯,一天食完。隔日1劑,連服3~5次。

27、【山楂蜜膏】

組成:鮮山楂、蜂蜜各50克。

功用:健脾開胃,補中潤燥。適用于小兒疳積。

用法:將山楂洗淨,切片,入鍋,加水適量,煮爛。用飯勺搗碎山楂,使其呈糊狀,倒入蜂蜜,繼續加熱收膏。稍涼後裝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半匙至一匙。開水沖化飲服。

28、【芸豆卷】

組成:芸豆500克,紅棗250克,紅砂糖150克,糖桂花適量(也可不用)調味。

功用:健脾利濕。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食欲減退,大便呈糊狀或伴有顏面浮腫。

用法:芸豆淘洗乾淨,置清水泡發,入鍋煮至酥爛,涼後,揉搓成泥狀備用。紅棗用水泡發後沖洗乾淨,去核去皮,入鍋煮熟爛,趁熱加入紅砂糖、糖桂花,攪拌均勻,按壓成泥狀。把芸豆泥攤在乾淨的案板上,按壓成1釐米厚的長片狀,將棗泥均勻地攤在上面,將芸豆泥片、棗泥片一起卷起成長條狀,用刀切成段,放人盤中。代點心吃,經常食用。

29、【蓮子豬肚】

組成:蓮子40粒,豬肚1個。

功用:健脾益胃。適用于小兒飲食下降,消瘦,大便呈糊狀。

用法:蓮子泡發後去心,裝入洗淨的豬肚裡,用線紮緊兩端,人鍋, 加水適量,燉熟至酥爛。涼後,撈出豬肚,切成細條狀,加少量佐料調 味。吃豬肚蓮肉,每日1~2次,服完為止。食前應加熱。

30、【使君夜明蒸羊肝】

組成:使君子仁數粒(按患兒年齡,1歲1粒),夜明砂(為乾燥的蝙 蝠屎,中藥店有售)10克,羊肝60克。

功用:健脾消積,清肝明目,殺蟲。適用于小兒疳積引起的消瘦,夜 盲症。

用法:羊肝洗淨切片,與使君子仁、夜明砂一起放人碗內,混勻,加 水適量,入鍋,隔水燉熟。加入佐料調味後,吃肝喝湯(或只飲湯)。

31、【雪梨山楂粥】

材料:雪梨、山楂、大米各25克。

調料:冰糖適量。

做法:1.大米淘洗乾淨;雪梨、山楂分別用清水洗淨、去核,切小丁。

2.煲鍋置火上,加適量清水,放入雪梨丁、山楂丁、冰糖同煮成果醬。

3.沙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人大米煮成粥,倒入雪梨山楂醬即可。

祛病功效:這款粥可清內熱,消食化滯。每天1次,連吃l周。

治療小兒疳積的外敷方

1、【敷神闕藥酒方】杏仁、桃仁、梔子、皮硝各10克,白胡椒7粒,蔥白 (每根寸許)7根,鴨蛋清1個,白酒5毫升。前5味藥共研細末,加蔥白搗 爛,再加入鴨蛋清、白酒調拌均勻,然後用紗布包紮成2餅,外敷神闕(肚臍)、命門[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與前臍中(神闕穴)相對]二穴,24小時後取下。

2、【敷湧泉藥酒方】生山梔仁30粒,杏仁9克,白胡椒6克,丁香30粒,蔥頭7個,麵粉1匙,雞蛋清1個。將藥物研為細末,用高粱酒、蛋清和勻,荷葉為托。貼敷於兩足心,小兒較大者酌增劑量。忌生冷、油膩、魚腥。

小兒疳積的的家庭護理方法

◆經常帶寶寶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曬曬日光浴,並讓寶寶多運動,以促進寶寶的能量消耗。

◆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寶寶按時作息。

◆如果寶寶經常出現咬牙嚼指、煩躁不寧、揉眉捋眼的現象,可能是小兒疳積的表現,父母應多加注意。

小兒疳積的飲食宜忌

◆忌食辛辣、炙烤、油炸、炒爆等食物如辣椒、胡椒、炒黃豆、炒花生等食物,以免助濕生熱。

◆忌吃生冷、性寒滋膩、肥甘黏糯等損害脾胃、難以消化的食品如羊肉、肥豬肉、蟹、田螺、蚌肉、大棗、粟子、柿子等。

按摩療法治療小兒疳積

1、清大腸

按摩者一手托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手掌側放,以另一手拇指橈側面或指腹,自嬰幼兒虎口沿橈側緣直推至食指尖,50-100次。

2、揉板門並板門推向橫紋

按摩者—手拇指指端在嬰幼兒大魚際中點揉手掌大魚際平面的板門穴,並以拇指橈側自嬰幼兒拇指指根大魚際向腕橫紋處直推,50—100次。

3、摩腹

按摩者用四指或全掌摩于嬰幼兒整個腹部,3~5分鐘。

4、補脾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一手拇指自其拇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直推,50~100次。

5、揉中脘

按摩者以右手食指、中指指腹按順時針方向揉嬰幼兒中脘穴(臍直上4寸),50 -100次。

雞內金味甘澀、性平,能健胃消食。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全方具有補脾溫中、健胃消食的功用。

用法:將雞內金、白術洗淨,以文火焙乾,研成細末,加入乾薑粉和棗肉,同搗如泥,製成小餅,放人烤箱內烘乾,取出放人塑膠食品袋內備用。該餅色、香、味俱佳,空腹當做點心,餐後充當零食,細嚼慢嚥,有滋有味,小兒喜歡吃。

12、【三甲餅】

組成:龜板、鱉甲、穿山甲、雞內金各等分。

功用:軟堅化積。適用于小兒疳積,症見消化不良,食積乳積,腹痛腹瀉,痞塊脹滿。

用法:將龜板、鱉甲、穿山甲分別醋制,雞內金炒黃,研細末,每次5克,加適量麵粉混勻,烙成小餅。每日l~2次,空腹食之。

13、【蒸鱔魚】

組成:黃鱔1條,雞內金6克,調料適量。

功用:益氣健脾消積。適用于小兒脾虛氣弱,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毛髮枯焦之疳證。

用法:將黃鱔去內臟,加雞內金放鍋中隔水蒸熟,用蔥、薑、醬油調味服食。每日1次,連食1周。

14、【黃鱔蒸內金】

組成:黃鱔(又叫鱔魚)1條,雞內金10克。

功用:消食健胃,補虛損。

用法:將黃鱔殺死後去頭及內臟,洗淨切塊放於碗內。雞內金焙乾研末,撒在黃鱔肉上,加佐料少許,水適量,隔水蒸熟。加入醬油、味精調味。每日1劑,分2次吃完,連續服用數日。

15、【青蛙粥】

組成:青蛙1~3只(以患兒食量而定),大米50克。

功用:清熱涼血,寬中益氣。適用于小兒疳積,食量減少,身體消瘦,皮膚乾燥,頭髮焦枯,有異食癖(如喜吃生米、泥沙等異物)者。

用法:青蛙宰殺後剝去內臟,沖洗乾淨,切成小塊,人鍋,加水,煮至蛙肉熟爛;再加米煮成粥,放少量佐料調味。每日晚餐食用,每日1次。

16、【鬍子鯰米粥】

組成:鬍子鯰(又名鯰魚、塘虱魚)1條,幹蓮子10克,大米50克。

功用:滋補脾腎。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瘦小,喜吃異物,皮膚乾燥,頭髮黃枯。

用法:將鬍子鯰剖肚去內臟,沖洗乾淨;將蓮子泡發後,去皮去心。將鬍子鯰、蓮子同人鍋,加水適量,煮至魚肉熟透,再放人大米同煮,至米爛湯稠即可。加佐料調味後,作主食吃。

17、【鵪鶉粳米粥】

組成:鵪鶉1只,粳米150克。

功用:益氣健脾。適用于小兒疳積,腹脹,食欲不振。

用法:鵪鶉殺死後,去毛及內臟,洗淨,切成小塊,入鍋,加水適量,煮熟,再加入淘洗乾淨的粳米,煮成糊狀即可。加少量佐料,分3~4餐吃肉喝粥。隔日1劑,連服10劑。

18、【焦鍋巴米粥】

組成:鍋巴50—100克。

功用:開胃健脾,增強食欲。適用于小兒疳積,吃飯不香。

用法:將鍋巴放在小火上烤成兩面焦黃後,人鍋,加水適量煮成粥。每日2次,代粥食。

19、【山藥米粥】

組成:幹山藥50克,大米或小黃米(又叫穀子、粟米)50克,白糖適量。

功用: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適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用法: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人鍋,加水適量,熬成粥。每日當早、晚餐吃。

20、【白蘿蔔粥】

組成: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

功用:開胸順氣,健胃消積。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腹脹。

用法: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早、晚代粥食。經常食用。

21、【豬肚米粥】

組成:豬肚500克,大米50克。

功用:補中益氣,健脾胃。適用于小兒體瘦,食欲不振,易疲倦。

用法:將豬肚洗淨,入鍋煮熟,撈出,切絲,分成10份;大米淘淨,與豬肚絲一份同人鍋,加入豬肚湯適量,熬成粥,加入少量佐料調味。每日1次,趁熱吃粥。經常食用。

22、【薏米綠豆荷葉粥】

組成:薏米仁15克,綠豆50克,鮮荷葉2張。

功用:清熱解暑,健脾消積。適用于暑季小兒疳積,伴有食欲不振,口幹喜飲者。

用法:將荷葉洗淨,撕成小塊,與薏米仁同人鍋,加水先煮30分鐘,撈出荷葉,再加入綠豆煮爛即可。每日早、晚代粥食,連服10日為1療程。

23、【核桃蠶蛹湯】

組成:核桃仁100—150克,蠶蛹50克。

功用:益氣養血健脾。適用於氣血雙虧之疳證。

用法:將蠶蛹略炒,與核桃仁放鍋中隔水燉熟,隔日1劑,不拘時食,並飲湯汁。連服5~7劑。

24、【丁香薑汁牛奶飲】

組成:丁香2粒,生薑l塊,鮮牛奶250毫升,白糖少許。

功用:補益脾胃,降逆氣,止嘔吐。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瘦弱,進食即吐。

用法:生薑洗淨,搗碎取汁(約10毫升)。將姜汁、牛奶、丁香人鍋同 煮,煮沸5分鐘後撈出丁香,加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服食,嬰幼兒吐 奶可分多次飲服。

25、【四味泥鰍湯】

組成:活泥鰍100克,黃芪、黨參各15克,山藥50克,紅棗5枚。

功用:健脾養胃,補腎。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虛弱,易出汗,飲食不香。

用法:泥鰍放清水中,滴幾滴植物油,每天換一次水,令泥鰍吐盡腸內髒物。1周後取出泥鰍。鍋內放入植物油適量,燒十成熱,加幾片生薑,然後將泥鰍於鍋中煎至金黃,加水3碗,加入黃芪、黨參、山藥、紅棗,煎至1碗。分2次飲湯吃泥鰍。經常食用至病癒止。

26、【黨參黃芪蒸鵪鶉】

組成:鵪鶉1只,黨參、黃芪各15克。

功用:補益五臟,養血生津,清熱利濕。適用于小兒疳積氣虛津傷者。

用法:將鵪鶉殺死後,去毛及內臟,沖洗乾淨,將黨參、黃芪及少量的水倒入鵪鶉腹內,置小盆或大碗內,加少量的鹽、油調味,隔水蒸1小時,揀去黨參、黃芪即可。吃肉喝湯,一天食完。隔日1劑,連服3~5次。

27、【山楂蜜膏】

組成:鮮山楂、蜂蜜各50克。

功用:健脾開胃,補中潤燥。適用于小兒疳積。

用法:將山楂洗淨,切片,入鍋,加水適量,煮爛。用飯勺搗碎山楂,使其呈糊狀,倒入蜂蜜,繼續加熱收膏。稍涼後裝瓶備用。每日3次,每次半匙至一匙。開水沖化飲服。

28、【芸豆卷】

組成:芸豆500克,紅棗250克,紅砂糖150克,糖桂花適量(也可不用)調味。

功用:健脾利濕。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食欲減退,大便呈糊狀或伴有顏面浮腫。

用法:芸豆淘洗乾淨,置清水泡發,入鍋煮至酥爛,涼後,揉搓成泥狀備用。紅棗用水泡發後沖洗乾淨,去核去皮,入鍋煮熟爛,趁熱加入紅砂糖、糖桂花,攪拌均勻,按壓成泥狀。把芸豆泥攤在乾淨的案板上,按壓成1釐米厚的長片狀,將棗泥均勻地攤在上面,將芸豆泥片、棗泥片一起卷起成長條狀,用刀切成段,放人盤中。代點心吃,經常食用。

29、【蓮子豬肚】

組成:蓮子40粒,豬肚1個。

功用:健脾益胃。適用于小兒飲食下降,消瘦,大便呈糊狀。

用法:蓮子泡發後去心,裝入洗淨的豬肚裡,用線紮緊兩端,人鍋, 加水適量,燉熟至酥爛。涼後,撈出豬肚,切成細條狀,加少量佐料調 味。吃豬肚蓮肉,每日1~2次,服完為止。食前應加熱。

30、【使君夜明蒸羊肝】

組成:使君子仁數粒(按患兒年齡,1歲1粒),夜明砂(為乾燥的蝙 蝠屎,中藥店有售)10克,羊肝60克。

功用:健脾消積,清肝明目,殺蟲。適用于小兒疳積引起的消瘦,夜 盲症。

用法:羊肝洗淨切片,與使君子仁、夜明砂一起放人碗內,混勻,加 水適量,入鍋,隔水燉熟。加入佐料調味後,吃肝喝湯(或只飲湯)。

31、【雪梨山楂粥】

材料:雪梨、山楂、大米各25克。

調料:冰糖適量。

做法:1.大米淘洗乾淨;雪梨、山楂分別用清水洗淨、去核,切小丁。

2.煲鍋置火上,加適量清水,放入雪梨丁、山楂丁、冰糖同煮成果醬。

3.沙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人大米煮成粥,倒入雪梨山楂醬即可。

祛病功效:這款粥可清內熱,消食化滯。每天1次,連吃l周。

治療小兒疳積的外敷方

1、【敷神闕藥酒方】杏仁、桃仁、梔子、皮硝各10克,白胡椒7粒,蔥白 (每根寸許)7根,鴨蛋清1個,白酒5毫升。前5味藥共研細末,加蔥白搗 爛,再加入鴨蛋清、白酒調拌均勻,然後用紗布包紮成2餅,外敷神闕(肚臍)、命門[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與前臍中(神闕穴)相對]二穴,24小時後取下。

2、【敷湧泉藥酒方】生山梔仁30粒,杏仁9克,白胡椒6克,丁香30粒,蔥頭7個,麵粉1匙,雞蛋清1個。將藥物研為細末,用高粱酒、蛋清和勻,荷葉為托。貼敷於兩足心,小兒較大者酌增劑量。忌生冷、油膩、魚腥。

小兒疳積的的家庭護理方法

◆經常帶寶寶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曬曬日光浴,並讓寶寶多運動,以促進寶寶的能量消耗。

◆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寶寶按時作息。

◆如果寶寶經常出現咬牙嚼指、煩躁不寧、揉眉捋眼的現象,可能是小兒疳積的表現,父母應多加注意。

小兒疳積的飲食宜忌

◆忌食辛辣、炙烤、油炸、炒爆等食物如辣椒、胡椒、炒黃豆、炒花生等食物,以免助濕生熱。

◆忌吃生冷、性寒滋膩、肥甘黏糯等損害脾胃、難以消化的食品如羊肉、肥豬肉、蟹、田螺、蚌肉、大棗、粟子、柿子等。

按摩療法治療小兒疳積

1、清大腸

按摩者一手托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手掌側放,以另一手拇指橈側面或指腹,自嬰幼兒虎口沿橈側緣直推至食指尖,50-100次。

2、揉板門並板門推向橫紋

按摩者—手拇指指端在嬰幼兒大魚際中點揉手掌大魚際平面的板門穴,並以拇指橈側自嬰幼兒拇指指根大魚際向腕橫紋處直推,50—100次。

3、摩腹

按摩者用四指或全掌摩于嬰幼兒整個腹部,3~5分鐘。

4、補脾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一手拇指自其拇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直推,50~100次。

5、揉中脘

按摩者以右手食指、中指指腹按順時針方向揉嬰幼兒中脘穴(臍直上4寸),50 -100次。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小兒疳積病如何治療

    你好,治療小兒疳積病,一般建議採用藥物治療的方法、配以食物調理,另外還可以加以推拿按摩作輔助。藥物治療上可服用化食丸、消乳丸等,但是建議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孩子的具體病情決定服藥量。 [詳細答案]

  • 1回答

    求教小兒疳積的居家治療法

    捏脊4遍:雙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寶寶的皮膚,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到大椎兩旁,即為捏脊一遍。如此反復4次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兒盜汗的治療方法

    交感神經緊張引起。心臟病、糖尿病或睡眠時呼吸不順暢,因身體內在的壓力促使交感神經始終處在緊張狀態,寶寶也會出現“夜睡盜汗”或是“手腳出冷汗”等現象。應對辦法:父母可以帶寶寶到兒科診所或醫院檢查,聽聽... [詳細答案]

  • 2回答

    小兒盜汗的治療

    要保持寶寶身體乾爽、水嫩給寶寶洗完澡後擦乾淨``如果寶寶皮膚乾燥的話就給擦點潤膚霜```如果寶寶皮膚水水嫩嫩的不幹``那擦點爽身粉就可以了```衣服不要穿太多```寶寶要是流汗了要勤擦```衣服濕了... [詳細答案]

  • 4回答

    你好,我想問一下關於小兒疝氣的治療方面…

    您好,小兒疝氣,一歲以內可以先觀察,用疝氣帶固定,有可能會逐漸自愈。一歲後如果仍沒有恢復,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平時注意如果出現疝氣嵌頓的情況,要及時就醫。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