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家庭護理】小兒發燒的治療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小兒發燒家庭護理是怎樣的?寶寶的抵抗力都比較低, 一不小心就會生病, 感冒發燒咳嗽是常事。 那麼, 小兒發燒家庭護理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小兒發燒的相關內容。

小兒發燒的檢查

Advertisiment

1.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降低, 多為病毒感染。 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 多為細菌感染。 外周血中有異常淋巴細胞提示病毒感染。 幼稚細胞則提示白血病。

(2)長期發熱患兒血培養, 檢查C-反應蛋白、前降鈣素原、血沉、抗鏈球菌溶血素“O”、肝腎功能、肥達反應、外斐反應、嗜異性凝集試驗、肺炎支原體抗體和類風濕因數等, 還應做結核菌素試驗。

(3)糞便常規、糞便培養考慮為消化系統感染者。

(4)尿常規當伴有泌尿系統症狀時檢查。

(5)腦脊液檢查當小兒高熱伴有頭痛、嘔吐、抽搐、意識障礙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時。

(6)骨髓穿刺當小兒高熱伴有貧血、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時。

Advertisiment

2.其他輔助檢查

根據臨床具體情況, 有針對性地進行有關輔助檢查, 如X線、CT、磁共振、B型超聲、心電圖等檢查及活體組織病檢。

小兒發燒家庭護理

1.減少衣被: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 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 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

2.在注意保暖、不要受涼的情況下, 將孩子衣物解開, 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 可使皮膚血管擴張, 增加散熱;另外, 水分由體表蒸發時, 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

3.多喝水, 有助於發汗散熱。

4.用冷毛巾敷在前額, 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 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小兒發燒的治療

1.治療原發病

Advertisiment

發熱是疾病的一種表現, 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因此, 對小兒發熱不能單純地著眼於退熱, 而應該積極尋找發熱的原因, 治療原發病。

2.退熱治療

高熱持續不退的患兒, 為避免引起腦細胞損傷和由於體溫過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需要適當的降溫措施。 尤其對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和高熱伴極度煩躁的患兒, 及時採取降溫措施很有必要。 發熱小兒出現以下情況需警惕或緊急處理:出現熱性驚厥;3個月內嬰兒發熱;發熱持續超過5天;發熱>40℃且通過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時內有效降溫;小兒行為明顯改變:如不愛玩耍、沒有食欲、很少說話、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或突然出現以前從沒有過的特殊表現;尿少,

Advertisiment
提示脫水, 如嬰兒每天尿濕尿布

3.常用的降溫措施有

(1)物理降溫溫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膠袋盛冰塊外裹幹毛巾敷頭、頸, 還可加敷腋窩和腹股溝等處。 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2)藥物降溫常用對乙醯氨基酚(>3個月小兒)或布洛芬(>6個月小兒)口服或直腸給藥, 每4~6小時可用藥一次, 小兒應慎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瑞士綜合征), 一般不主張單用激素退熱。

新生兒發熱不宜採用藥物降溫, 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

(3)中醫藥降溫針灸, 中藥口服、外敷或灌腸, 推拿。

(4)人工冬眠療法是以藥物(氯丙嗪和異丙嗪兩種藥物等量混合)和物理降溫相結合的一種降溫方法。 人工冬眠具有強有力的中樞神經保護性抑制作用,

Advertisiment
能使機體沉睡、降溫、代謝率降低、耗氧量減少。 主要適用於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續高熱不退或伴驚厥者, 如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腦炎、化膿性腦膜炎等。

4.其他對症支援治療

(1)提供舒適的降溫環境, 將患兒置放于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處, 衣著要涼爽透氣, 切忌採用捂被子發汗。

(2)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保持大小便通暢。

(3)給患兒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食物。

上述就是為您介紹的小兒發燒家庭護理,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旦發現寶寶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醫院檢查並及時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