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小兒營養性貧血病因防治

[病因]
小兒營養性貧血是由於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缺乏而引起的, 是威脅寶寶健康的一種常見病。
起病原因主要是食物中這類物質含量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攝入量不足。 再者是吸收不良, 如長期腹瀉、嘔吐、腸炎、急性和慢性☆禁☆感染時食欲減退等, 影響到胃腸道的吸收功能。 此外長期慢性失血和體內某些代謝障礙也可引起本病。
[分型]
本病分為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和混合性貧血。 前者是機體中鐵的缺乏, 後者是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所造成的, 混合性貧血為兩者都不足所致。
Advertisiment

[症狀]
缺鐵性貧血, 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 不停地做小動作, 理解力低、反應慢, 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 常見口唇、口腔黏膜、指甲和手掌明顯蒼白。 肝脾腫大很少超過中度, 並伴淋巴結輕度腫大。
維生素B12缺乏的貧血, 常表現為表情呆滯, 目光發直, 少哭不笑, 反應極不靈敏, 嗜睡, 不認親人, 運動功能發育慢或反應倒退, 不易出汗, 嚴重的可發展為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
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的貧血, 除眼結膜、口唇、指甲等處明顯蒼白外, 皮膚呈蠟黃色, 顏面稍顯浮腫, 頭髮細黃且稀疏。
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的貧血, 常伴有噁心或嘔吐, 大便稀溏, 含有少量黏液, 無白細胞等異常改變。 典型病例可見舌面光滑, 舌下正對下中門齒處發生潰瘍。
Advertisiment

[檢查診斷]
缺鐵性貧血可見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都減少, 其中血紅蛋白降低尤為明顯。 血清鐵蛋白減少, 降到10毫克/升就出現臨床症狀。 血液塗片中見紅細胞性變小。
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見維生素B12血清中含量低於100微克/升, 紅細胞較正常大。
葉酸缺乏性貧血, 血清中葉酸含量低於3微克/升, 紅細胞較正常大。
混合性貧血。 紅細胞大小相差懸殊。
[治療]
對於缺鐵性貧血, 可口服無機鐵鹽, 如硫酸亞鐵每日每千克體重0.03克, 富馬酸鐵每日每千克體重0.02克。 寶寶可服硫酸亞鐵合劑每日每千克體重用1.2毫升。 上述藥分3次服, 宜在兩頓飯之間服藥, 可減輕對胃粘膜刺激, 又利於吸收。 同時, 還可口服維生素C, 每日100毫克, 分2次, 在吃飯同時服用, 可增加鐵的吸收。
Advertisiment

對於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 可用維生素B12每週肌肉注射2次, 每次100毫克, 連續注射2~4周, 直至網織紅細胞正常。
對於葉酸缺乏性貧血, 可口服葉酸每日5~10毫克, 最好同時服維生素C每日100毫克。
對於混合性貧血, 可採用鐵劑和維生素B12或葉酸聯合用藥。
如用中藥時可諮詢醫生選用康兒靈、肥兒樂散劑、稚兒靈沖劑、小兒香橘丸等。
[飲食療法]
黑木耳15~30克, 紅棗20~30枚, 煎湯服食, 每日1次, 連服數日。
豬脊髓500克(連脊骨), 蓮藕250克, 煮熟後服食, 隔3天1次, 2~4次顯效。
枸杞子15~30克, 紅棗6~8個, 雞蛋兩隻同煮, 雞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 吃蛋飲湯, 年幼寶寶可吃蛋黃飲湯。
[預防與調理]
起居作息要有規律,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適當控制活動量。
給予富含鐵質、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如紫菜、海帶、魚以及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給予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 糾正長期素食的不良習慣。 維生素B12在肉類及動物肝、腎中含量較多, 而奶、蛋類含量少。
對葉酸缺乏而貧血的患兒, 年幼寶寶及時添加輔食, 如蘋果泥、菜泥、土豆泥、胡蘿蔔泥、肝泥等等。 年長寶寶應該保證飲食品種多樣化, 多吃綠色蔬菜、各種新鮮水果。
貧血寶寶抗病能力下降, 家長要注意居室溫度, 及時增減衣被, 嚴防感冒, 避免合併感染以加重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