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暈車,家長怎麼辦?

帶寶寶外出真是一件開心的事!不過萬一趕上寶寶暈車, 滋味可就不好受了, 不僅家長手忙腳亂, 寶寶的難受勁兒也讓人看了心疼。 那麼, 防止寶寶暈車都有哪些方法呢?外出前家長可以做些什麼準備來防止寶寶暈車呢?

為什麼會暈車?

研究表明, 天生暈車和天生不暈車的人都僅有0.4%左右, 也就是說孩子暈車一般不是天生的, 也並非不能矯正和緩解。

暈車, 在醫學上被稱為“暈動症”, 也叫“運動適應不良症候群”。 不屬於疾病, 而是身體受外界環境變化(如外部強烈移動或運動刺激等)從而產生的一種過度保護性應激反應,

Advertisiment
主要是自主神經調節過程出現障礙, 伴隨體內激素的變化, 引起出冷汗、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暈車具有特異性、適應性、誘導性等特性, 簡單來說, 在相同的環境下, 有的人暈車, 有的人不暈;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 有時候暈車, 有時候不暈。 這其中外界因素的誘導非常關鍵。 天氣高溫濕熱、車內通風不暢、不良氣味刺激、自身的身心調節因素如出行前精神緊張、過饑或過飽引起胃腸反射性刺激等因素, 容易誘發暈車。

對於幼兒來說, 由於前庭功能發育還不夠完善, 更容易在刺激下導致暈車, 而且情況往往要比大人嚴重。 如果孩子發生過一次暈車, 尤其在家長護理不當的情況下, 很容易對“坐車”產生恐懼,

Advertisiment
在下一次坐車時“自我暗示”, 導致暈車再次發生。 好在隨著年齡的增長, 坐車經驗不斷積累和前庭功能逐步完善, 人漸漸對車的搖晃有了一定的適應能力, 大腦逐漸習慣於這種資訊衝突, 暈車的症狀會逐漸減輕至消失。

寶寶暈車, 有什麼反應?

大一點的孩子會訴說不舒服, 或者靜靜地蜷縮在一旁, 眼睛緊閉, 雙手緊抓坐椅, 或者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煩躁症狀;對於還不善用言語表達的小寶寶來說, 只能通過手舞足蹈、哭鬧、煩躁不安、出汗、嘔吐、面色蒼白、抓緊父母不鬆手等異常舉動來表示, 尤其當汽車急刹車、急轉彎或突然起動時症狀更厲害。 所以父母應及時發現寶寶的輕度暈車症狀, 及早採取措施。

如何護理暈車

假如在汽車上發生暈車,

Advertisiment
請設法讓汽車在安全的地方停下來, 讓孩子下車, 呼吸新鮮空氣;假如在機艙或船艙裡發生暈車, 請讓孩子平躺下來, 解開衣領, 睜開眼睛, 注視一個相對固定不動的物體, 這樣可以稍微緩解噁心症狀。

如果孩子想吐就讓他吐, 嘔吐後, 用涼白開漱口。

在寶寶暈車發生的同時, 除了用藥, 父母的態度和幫助更加重要。 家長一定不能責怪或者不耐煩, 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不安, 誘發更嚴重的暈吐。 當暈車發生時, 父母可輕聲安慰, 在言語中表達出“不用擔心, 這只是暫時的, 過一會兒就好了”的意思, 準備好塑膠袋、清潔水等, 並給予積極的暗示, 例如“你不舒服的話靠著我睡一會兒, 一覺醒來就好了”, 或者給寶寶一些他喜歡的玩具或音樂,

Advertisiment
總之孩子精神越放鬆, 暈車症狀越能緩解。

緩解暈車的民間偏方

按壓內關穴

孩子有暈車症狀發生, 爸爸媽媽可用大拇指按壓內關穴緩解。 按的時候要用力, 讓孩子有隱隱作痛的感覺, 但不要讓孩子承受不了。 同時教孩子吐氣, 連續按幾次, 孩子會好受些。 內關穴的位置:從掌面與手腕關節處的橫紋算起, 約本人3指寬的位置。 注意不要把“按”變成“掐”, 孩子的皮膚很嫩, 稍不留神就會弄破, 家長指甲過長時尤其要注意。

巧用鮮薑、風油精

和孩子坐在行駛的車中, 媽媽拿一塊鮮姜片, 隨時放在孩子鼻孔下面讓孩子吸氣, 辛辣味吸入鼻中, 能起到緩解作用。 也可將風油精搽於太陽穴或風池穴,

Advertisiment
或滴在肚臍眼上, 用傷濕止痛膏敷蓋, 效果不錯。 使用風油精時, 注意不要讓孩子摸, 以防孩子沾了風油精的手再去揉眼睛。

臍部敷藥

取生薑1片, 放在肚臍上, 外用膠布或傷風止痛膏固定;如無生薑, 在肚臍上直接貼上一塊傷風止痛膏亦有防治作用。

注意

偏方不一定對每個孩子都適用, 對於有些孩子還可能產生相反的作用。 所以如果家長發現效果不佳, 應該停止改用別的辦法。 使用一切辦法都應當以讓孩子更加舒適為原則。

帶愛暈車的寶寶出行, 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搭乘任何長途交通工具的前一天晚上, 一定要有充分的睡眠。 小孩子在得知出遠門前一般容易激動、愛興奮, 家長應注意幫孩子調整情緒。

出發前要有適量的飲食, 以清淡和易消化為原則,過饑或過飽都易引發暈車。

為孩子選擇一雙柔軟舒適的鞋子,如拖鞋。寬大的空間可以防止腳部腫脹帶來的不適。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來說,應當教會孩子如何乘車和如何應對暈車。例如車在行進中,要保持鎮靜,閉目養神;頭部宜支靠在車子座位的固定靠背或物體上,可以採取諸如用小枕頭、充氣枕等將頭固定住,背部緊靠著椅背;在行進間,應避免看書或急速移動的情景如穿流不息的車輛或者緊鄰馬路的樹木等,要目視前方;不要讓孩子隨意吃喝,否則食物氣味(尤其是油膩氣味)容易引起孩子噁心。即使孩子真的很餓,一次也不要吃喝太多。

要保持車內良好通風,儘量避免臭味、引擎汽油味、煙味、魚腥味等,儘量遠離吸煙者,尤其在熱天坐車或者乘坐空調車、暖風車的時候。

如果周圍已有人出現暈車現象,最好不要讓孩子看見,至少是別總盯著看,或在心裡念念不忘,以免孩子接受心理暗示和“氣氛傳染”。

儘量給孩子選一個靠前、靠車窗的座位,切記不要讓孩子背對車子前行的方向。

對於有些有著“暈車史”的孩子,再乘車時會有心理障礙,家長應注意化解,讓孩子不要老在心裡存著“我要暈”之類的念頭。

如果孩子願意,家長可以和他多說說話、講講故事,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緊張情緒。

此外,如果你的寶寶愛暈車,平時多做一些平衡訓練會非常有幫助。在日常鍛煉的基礎上,閉眼單腳站立、折返跑、倒著走路、原地旋轉等都是很好的平衡性運動,可適當強化練習。

可以給孩子吃暈車藥嗎?

暈車藥的作用成分主要有幾種:抗組胺藥如異丙嗪、苯海拉明等;鎮靜藥和止吐藥如胃複安片、茶苯海明片、甲氧氯普胺等;競爭性抑制兒茶酚胺藥物如阿替洛爾;中藥製劑如生薑、五倍散膠囊。這些藥物大多作用於神經系統,有使人鎮靜、安神、嗜睡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不建議服用此類藥物,尤其是一歲以下嬰兒。

如果孩子屢次暈車且每次情況較為嚴重,可以考慮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使用暈車藥。常用暈車藥是茶苯海明,請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服用合適的劑量,切記,在上車半小時前服用(非臨上車時才服用),若是乘坐長途交通工具,可以每4小時服一次(一天不超過6次)。服用暈車藥以後一般會有嗜睡的症狀,家長也應提前做好準備。

以清淡和易消化為原則,過饑或過飽都易引發暈車。

為孩子選擇一雙柔軟舒適的鞋子,如拖鞋。寬大的空間可以防止腳部腫脹帶來的不適。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來說,應當教會孩子如何乘車和如何應對暈車。例如車在行進中,要保持鎮靜,閉目養神;頭部宜支靠在車子座位的固定靠背或物體上,可以採取諸如用小枕頭、充氣枕等將頭固定住,背部緊靠著椅背;在行進間,應避免看書或急速移動的情景如穿流不息的車輛或者緊鄰馬路的樹木等,要目視前方;不要讓孩子隨意吃喝,否則食物氣味(尤其是油膩氣味)容易引起孩子噁心。即使孩子真的很餓,一次也不要吃喝太多。

要保持車內良好通風,儘量避免臭味、引擎汽油味、煙味、魚腥味等,儘量遠離吸煙者,尤其在熱天坐車或者乘坐空調車、暖風車的時候。

如果周圍已有人出現暈車現象,最好不要讓孩子看見,至少是別總盯著看,或在心裡念念不忘,以免孩子接受心理暗示和“氣氛傳染”。

儘量給孩子選一個靠前、靠車窗的座位,切記不要讓孩子背對車子前行的方向。

對於有些有著“暈車史”的孩子,再乘車時會有心理障礙,家長應注意化解,讓孩子不要老在心裡存著“我要暈”之類的念頭。

如果孩子願意,家長可以和他多說說話、講講故事,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緊張情緒。

此外,如果你的寶寶愛暈車,平時多做一些平衡訓練會非常有幫助。在日常鍛煉的基礎上,閉眼單腳站立、折返跑、倒著走路、原地旋轉等都是很好的平衡性運動,可適當強化練習。

可以給孩子吃暈車藥嗎?

暈車藥的作用成分主要有幾種:抗組胺藥如異丙嗪、苯海拉明等;鎮靜藥和止吐藥如胃複安片、茶苯海明片、甲氧氯普胺等;競爭性抑制兒茶酚胺藥物如阿替洛爾;中藥製劑如生薑、五倍散膠囊。這些藥物大多作用於神經系統,有使人鎮靜、安神、嗜睡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不建議服用此類藥物,尤其是一歲以下嬰兒。

如果孩子屢次暈車且每次情況較為嚴重,可以考慮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使用暈車藥。常用暈車藥是茶苯海明,請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服用合適的劑量,切記,在上車半小時前服用(非臨上車時才服用),若是乘坐長途交通工具,可以每4小時服一次(一天不超過6次)。服用暈車藥以後一般會有嗜睡的症狀,家長也應提前做好準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