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可以給孩子吃暈車藥嗎?

可以給孩子吃暈車藥嗎?

暈車藥的作用成分主要有幾種:抗組胺藥如異丙嗪、苯海拉明等;鎮靜藥和止吐藥如胃複安片、茶苯海明片、甲氧氯普胺等;競爭性抑制兒茶酚胺藥物如阿替洛爾;中藥製劑如生薑、五倍散膠囊。 這些藥物大多作用於神經系統, 有使人鎮靜、安神、嗜睡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 不建議服用此類藥物, 尤其是一歲以下嬰兒。

如果孩子屢次暈車且每次情況較為嚴重, 可以考慮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使用暈車藥。 常用暈車藥是茶苯海明, 請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服用合適的劑量, 切記,

Advertisiment
在上車半小時前服用(非臨上車時才服用), 若是乘坐長途交通工具, 可以每4小時服一次(一天不超過6次)。 服用暈車藥以後一般會有嗜睡的症狀, 家長也應提前做好準備。

緩解暈車的民間偏方

按壓內關穴

孩子有暈車症狀發生, 爸爸媽媽可用大拇指按壓內關穴緩解。 按的時候要用力, 讓孩子有隱隱作痛的感覺, 但不要讓孩子承受不了。 同時教孩子吐氣, 連續按幾次, 孩子會好受些。 內關穴的位置:從掌面與手腕關節處的橫紋算起, 約本人3指寬的位置。 注意不要把“按”變成“掐”, 孩子的皮膚很嫩, 稍不留神就會弄破, 家長指甲過長時尤其要注意。

巧用鮮薑、風油精

和孩子坐在行駛的車中, 媽媽拿一塊鮮姜片, 隨時放在孩子鼻孔下面讓孩子吸氣,

Advertisiment
辛辣味吸入鼻中, 能起到緩解作用。 也可將風油精搽於太陽穴或風池穴, 或滴在肚臍眼上, 用傷濕止痛膏敷蓋, 效果不錯。 使用風油精時, 注意不要讓孩子摸, 以防孩子沾了風油精的手再去揉眼睛。

臍部敷藥

取生薑1片, 放在肚臍上, 外用膠布或傷風止痛膏固定;如無生薑, 在肚臍上直接貼上一塊傷風止痛膏亦有防治作用。

注意

偏方不一定對每個孩子都適用, 對於有些孩子還可能產生相反的作用。 所以如果家長發現效果不佳, 應該停止改用別的辦法。 使用一切辦法都應當以讓孩子更加舒適為原則。

帶愛暈車的寶寶出行, 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搭乘任何長途交通工具的前一天晚上, 一定要有充分的睡眠。

Advertisiment
小孩子在得知出遠門前一般容易激動、愛興奮, 家長應注意幫孩子調整情緒。

出發前要有適量的飲食, 以清淡和易消化為原則, 過饑或過飽都易引發暈車。

為孩子選擇一雙柔軟舒適的鞋子, 如拖鞋。 寬大的空間可以防止腳部腫脹帶來的不適。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來說, 應當教會孩子如何乘車和如何應對暈車。 例如車在行進中, 要保持鎮靜, 閉目養神;頭部宜支靠在車子座位的固定靠背或物體上, 可以採取諸如用小枕頭、充氣枕等將頭固定住, 背部緊靠著椅背;在行進間, 應避免看書或急速移動的情景如穿流不息的車輛或者緊鄰馬路的樹木等, 要目視前方;不要讓孩子隨意吃喝, 否則食物氣味(尤其是油膩氣味)容易引起孩子噁心。

Advertisiment
即使孩子真的很餓, 一次也不要吃喝太多。

要保持車內良好通風, 儘量避免臭味、引擎汽油味、煙味、魚腥味等, 儘量遠離吸煙者, 尤其在熱天坐車或者乘坐空調車、暖風車的時候。

如果周圍已有人出現暈車現象, 最好不要讓孩子看見, 至少是別總盯著看, 或在心裡念念不忘, 以免孩子接受心理暗示和“氣氛傳染”。

儘量給孩子選一個靠前、靠車窗的座位, 切記不要讓孩子背對車子前行的方向。

對於有些有著“暈車史”的孩子, 再乘車時會有心理障礙, 家長應注意化解, 讓孩子不要老在心裡存著“我要暈”之類的念頭。

如果孩子願意, 家長可以和他多說說話、講講故事, 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緊張情緒。

此外, 如果你的寶寶愛暈車,

Advertisiment
平時多做一些平衡訓練會非常有幫助。 在日常鍛煉的基礎上, 閉眼單腳站立、折返跑、倒著走路、原地旋轉等都是很好的平衡性運動, 可適當強化練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