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手口足病應對策略

手口足病是柯薩奇病毒感染的一種症狀, 它和脊髓灰質炎病毒、埃可病毒共同被命名為腸道病毒。

柯薩奇病毒感染率可高達80%左右, 只是多為隱性傳染, 只有約1%的寶寶有臨床症狀, 而且大多數可以自愈, 但病情嚴重的時候也可能導致病毒性心肌炎哦。

傳播途徑:糞—口

雖說“糞—口”途徑是主要傳播方式, 但柯薩奇病毒往往也通過飛沫和呼吸道分泌物傳播, 而在幼稚園、托兒所等地方, 因為接觸密切, 也會經過手、衣、物等間接傳播。

特徵:口與手足都長滿小疹子

皰疹性咽頰炎(也稱皰疹性咽炎)也屬於柯薩奇病毒感染,

Advertisiment
其中的一部分會轉為手口足病, 也就是說, 手口足病是皰疹性咽頰炎的延伸。

寶寶罹患手口足病的表現為突然發熱, 拒絕正常的吃食, 只愛吃流質, 而且還是要冷的流質食物!流口水, 嘴巴發臭, 大便很乾燥, 煩躁不安並且哭鬧不停。

當爸媽查看寶寶口腔的時候, 就會發現寶寶口腔上下鄂和黏膜上都佈滿了小小的白色水皰, 水皰破裂後, 就在整個咽頰處形成了粉紅色的潰瘍, 寶寶的神情看起來特別難受、不舒服。

這種情形持續一周時, 爸媽會特別無助, 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到醫院就診時, 醫生會提醒爸媽, 看看寶寶的小腳掌和小手掌, 爸媽脫下寶寶的襪子, 才發現寶寶的腳掌面和腳邊周圍都是小粒粒,

Advertisiment
發了好多疹子!再看看寶寶的小手掌, 也有很多疹子呢。

治療及預防:重視衛生為唯一妙方

手口足病到現在為止沒有什麼特效的療法, 只有對症處理。 比如在急性期, 爸媽就要注意讓寶寶多休息, 保持適當進食和補充水分。

一般5~10天后, 寶寶多數會自愈, 但嚴重者很可能會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 所以需要特別注意, 以免再次被感染。

爸媽要重視寶寶的衛生, 增強他的體質以利於防病。 有接觸史的寶寶可注射丙種球蛋白3~5ml;應該隔離患病的寶寶2周, 並對接觸者進行檢疫, 有助於阻止流行蔓延。

“發燒”以平均體溫增加1℃為標準

寶寶的體溫調節機能尚未成熟, 會因氣溫或室溫升高, 或因穿得太厚而發熱。 發燒的定義, 是以比健康時的體溫高1℃為准(通常以超過耳溫或肛溫38℃以上稱為發燒)。

Advertisiment
所以爸媽平時就要幫寶寶測量正常平均體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