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將決定權還給孩子

如此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不禁讓人敬佩;感歎之餘我們也該好好地反思自己的家教觀念和方式。 現在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 甚至為孩子會放棄自己的事業, 一心一意地陪同孩子, 可是面臨的問題卻似乎越來越多。 為什麼苦口婆心地勸說, 花盡心思密切地關注監督, 搞得身心俱疲結果卻收效甚微呢?甚至還會呈現惡性循環的趨勢?

因為孩子完全喪失了自我!許多孩子幾乎一直是在家長的密切監視之下, 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們容不得孩子的半點怠慢和缺點,

Advertisiment
一直在孩子耳邊指指點點或不停地批評孩子這也做得不好, 那也做得不行, 於是孩子在成人的指揮中, 在不斷的抱怨聲中真正地迷失了自我。 一個沒有了獨立自主意識的孩子無異于一台被家長遙控指揮的“機器人”, 機器人是沒有情感, 無論怎樣指揮總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可孩子是有情感的, 面對家長的指責不可能沒有半點怨言, 慢慢產生的抵觸情緒致使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激情, 久而久之效率反而會更低。

我把自己假期裡的一點心得體會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時間, 我作主

2013年8月11日星期日

暑假, 孩子看電視的問題一直成為我最揪心的事, 雖然老師有規定每天不得超過一小時電視時間,

Advertisiment
雖然丫頭很聽老師的話……但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旦她盯上電視哪兒還顧得上什麼一小時兩小時?

每天我只要一轉身見文文不在身旁就急忙找, 早上或午睡起床睜眼第一件事就是在擔憂這會兒文是不是在看電視……好像這事成了我的心頭大病……我感覺快被折磨得要發瘋了。

每次她盯著個電視目不轉睛時, 我都要在旁邊千叮嚀萬囑咐, 可她全然沒有聽見似的, 雕塑般專心致志盯著電視, 完全沒有感覺我在她耳旁說著關切的話, 甚至有時還還嫌我在她耳邊煩, 每天我都要重複很多回:“一個小時啊。 ”我心裡很清楚, 單純靠我這麼不斷重複, 結果會越來越糟, 非但起不了禁止的作用, 還是適得其反地使我的叮囑越來越沒有效力,

Advertisiment
這不每天的電視時間只有不斷增長勢頭。 我已經焦慮得快投降了。

終於不知哪天我實在是厭倦了每天像盯賊一樣地盯著她, 突發靈感般地直接把手機交給她, 幫她調好半小時的鬧鐘時間。 嘩, 好傢伙, 我發現有奇效, 竟然會很準時地主動離開電視。 幾天下來, 嘿, 竟然越來越有規律, 每天兩個半小時, 或者合併成一個小時, 超過的時間點也越來越短了。 這時間問題已不再是我的事了, 每天文要看電視都會主動說:“媽媽我看半小時電視, 你幫我把鬧鐘調好。 ”

我都有點感動了, 這已經不再是我的事了, 而已經成為她自己的事了, 自我管理監督的責任心越來越強了。 今天中午我午睡醒來她不在身邊, 好像在樓下玩兒,

Advertisiment
他爸爸毫不猶豫地說文肯定在樓下看電視, 因為之前這我們午睡的時間她看電視似乎已經成了習慣, 孩子成小時單獨呆著會無聊的, 必定是要開電視的, 我也能夠理解。 可是今天我卻強烈地預感文文是不會看電視的, 下樓一看, 她一個人呆著專心玩她的芭比娃娃, 給娃娃們穿衣打扮得很起勁兒呢。

真的不要期望一個沉迷在電視或遊戲中的孩子可以記得時間, 可以毅然決然地按規定時間離開電視電腦, 爸爸媽媽要有耐心給鋪一級“臺階”來幫助培養這份拒絕的能力。 不要生硬的說教, 給孩子以助力和信任, 然後放手讓孩子獨立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樣引導孩子自我教育, 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dvertisiment

我的練習, 我說了算

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陪文文練琴, 有點枯燥, 格外地小心翼翼, 生怕因為我的心急破壞了她的興趣, 我一直在努力地鼓勵她, 讚揚到她似乎受不得半點批評了, 讚揚更顯得蒼白無力了。 憂心忡忡的我感覺越是謹小慎微越偏偏出狀況。

湊巧翻到一本家教方面的書《孩子, 把你的手給我》, 便學著運用其中的理論來和孩子交流, 嘗試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產生情緒時, 無需說教、指責, 只要做好一面如實地反應孩子情緒的“鏡子”即可。 因為小孩子還沒有能力來感知自己的情緒狀態, 所以常常會情緒失控, 我們只要把孩子所產生的情緒真實地映照出來。 我嘗試努力改變自己, 練琴時, 我比文自己都焦慮, 因為看她一直錯,一直都很急躁地在“嗯”“唉”……但我卻裝著若無其事地說:你彈錯了感到很沮喪吧!你為自己出錯很煩惱吧……

她問我:媽媽,到底練3遍,4遍,5遍,你選那一個?

今天我很平靜地說:3遍,4遍,5遍……真的很難選擇啊,不知道練多少最合適(這如實反應了她的矛盾心理)……頓一會兒我又說:不過如果你讓我選,我就選中間的,選四遍。

話音剛落,文文竟然很爽快地:我選5遍吧!

一會兒她練得不耐煩了,覺得自己練得遍數足夠多了。又問我:媽媽,你覺得我要不要練了。

我並沒有急著回答她的問題,只靜靜地等待,她又緊追:媽媽,你說呀,我到底要不要再練了?她已經有急躁的跡象顯現出來。

我仍然是慢慢地,似乎漫不經心地道:你現在在猶豫要不要練了!(也是像面鏡子一樣如實反應她的狀態)

很快我又聽到她說:我有辦法了。

然後看到她翻開後面老師還沒有教的地方,開始認真地練起來。儘管我心裡並不贊同她這樣的超前,我多麼希望她能繼續練剛才老師教的曲目,練得更扎實,更標準。可是我知道對於一個小孩兒的認知來說,這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所以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有耐心靜靜地等待孩子慢慢悟得自我教育。所以我就安靜地任她往後翻往後練,順其自然,畢竟往後練能說明她的興趣所在,我要呵護她的興趣,這比什麼都更重要。終於一會兒她又回練到原來的曲目了。

做一面反應孩子真實情緒的鏡子感覺還不錯,蠻有成效,至少我們在平靜地對話,我發現關於孩子的行為真的不要急於指導性的意見,靜靜地等待或啟發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我的問題,我思考

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女兒平時跟我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顯得特別依賴我,每次寫作業我只要在她身旁,她總是喋喋不休地問這問那,搞得我很煩,很想引導她改正這個習慣,可操作起來還真不容易,我知道這源於她的不自信,我於是嘗試接納理解的她的感受,譬如暑假作業上有一個問題是:“你覺得自己識字多不多?”她自己也很迷糊,又想依賴我了,於是問:“媽媽,你覺得我認字多不多?”我重複:“你在想你認字多不多啊?”結果她不再問而是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當她做完一件事後又問我:“媽媽,你說我這會兒幹什麼呢?”往常我一定要訓斥她說:“做什麼事你自己拿主意,不要總問我。”結果一定是大家都鬧得不愉快,看似為了逼她自己拿主義,其實效果很一般。今天我直接回答說:“你在煩惱你不知道要幹什麼?”僅僅一小會兒沉默之後她便愉快地說:“我還是來看書吧!”就真的認真地捧起書來讀了。

我努力地嘗試鼓勵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其實我發現有時也並非孩子真的沒有主見,她只是在不夠自信時稍稍有點猶豫,想徵求成人的意見或是得到肯定。很多成人都自以為是急切地幫孩子做出選擇,結果孩子越發失去信心,越來越沒有主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意識,結果背道而馳。

一句簡單的話語其實就可以引導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完全不用苦口婆心地說教或聲嘶力竭地教訓。

目前很多家長都做著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們的積極主動反而正在剝奪本該屬於孩子的權利,逐漸削弱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如果家長們少點包辦代替,多點等待孩子自我成長的耐心,創造融洽的情緒氛圍進行有效的溝通引導,引導孩子自我教育,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往往是輕鬆了孩子更輕鬆了家長,家長朋友們何樂而不為呢?

因為看她一直錯,一直都很急躁地在“嗯”“唉”……但我卻裝著若無其事地說:你彈錯了感到很沮喪吧!你為自己出錯很煩惱吧……

她問我:媽媽,到底練3遍,4遍,5遍,你選那一個?

今天我很平靜地說:3遍,4遍,5遍……真的很難選擇啊,不知道練多少最合適(這如實反應了她的矛盾心理)……頓一會兒我又說:不過如果你讓我選,我就選中間的,選四遍。

話音剛落,文文竟然很爽快地:我選5遍吧!

一會兒她練得不耐煩了,覺得自己練得遍數足夠多了。又問我:媽媽,你覺得我要不要練了。

我並沒有急著回答她的問題,只靜靜地等待,她又緊追:媽媽,你說呀,我到底要不要再練了?她已經有急躁的跡象顯現出來。

我仍然是慢慢地,似乎漫不經心地道:你現在在猶豫要不要練了!(也是像面鏡子一樣如實反應她的狀態)

很快我又聽到她說:我有辦法了。

然後看到她翻開後面老師還沒有教的地方,開始認真地練起來。儘管我心裡並不贊同她這樣的超前,我多麼希望她能繼續練剛才老師教的曲目,練得更扎實,更標準。可是我知道對於一個小孩兒的認知來說,這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所以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有耐心靜靜地等待孩子慢慢悟得自我教育。所以我就安靜地任她往後翻往後練,順其自然,畢竟往後練能說明她的興趣所在,我要呵護她的興趣,這比什麼都更重要。終於一會兒她又回練到原來的曲目了。

做一面反應孩子真實情緒的鏡子感覺還不錯,蠻有成效,至少我們在平靜地對話,我發現關於孩子的行為真的不要急於指導性的意見,靜靜地等待或啟發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我的問題,我思考

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女兒平時跟我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顯得特別依賴我,每次寫作業我只要在她身旁,她總是喋喋不休地問這問那,搞得我很煩,很想引導她改正這個習慣,可操作起來還真不容易,我知道這源於她的不自信,我於是嘗試接納理解的她的感受,譬如暑假作業上有一個問題是:“你覺得自己識字多不多?”她自己也很迷糊,又想依賴我了,於是問:“媽媽,你覺得我認字多不多?”我重複:“你在想你認字多不多啊?”結果她不再問而是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當她做完一件事後又問我:“媽媽,你說我這會兒幹什麼呢?”往常我一定要訓斥她說:“做什麼事你自己拿主意,不要總問我。”結果一定是大家都鬧得不愉快,看似為了逼她自己拿主義,其實效果很一般。今天我直接回答說:“你在煩惱你不知道要幹什麼?”僅僅一小會兒沉默之後她便愉快地說:“我還是來看書吧!”就真的認真地捧起書來讀了。

我努力地嘗試鼓勵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其實我發現有時也並非孩子真的沒有主見,她只是在不夠自信時稍稍有點猶豫,想徵求成人的意見或是得到肯定。很多成人都自以為是急切地幫孩子做出選擇,結果孩子越發失去信心,越來越沒有主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意識,結果背道而馳。

一句簡單的話語其實就可以引導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完全不用苦口婆心地說教或聲嘶力竭地教訓。

目前很多家長都做著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們的積極主動反而正在剝奪本該屬於孩子的權利,逐漸削弱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如果家長們少點包辦代替,多點等待孩子自我成長的耐心,創造融洽的情緒氛圍進行有效的溝通引導,引導孩子自我教育,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往往是輕鬆了孩子更輕鬆了家長,家長朋友們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