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幾種常見的新生兒產傷性疾病

新生兒產傷是指分娩過程中對新生兒造成的損傷。 現在由於加強了產前檢查, 產傷發生率呈下降趨勢, 但仍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及致殘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 產前沒有定時檢查。

1、產瘤

產瘤是胎兒頭部先露部位頭皮下的局限性水腫。 由於產程過長, 或者盆骨小, 先露部位軟組織受產道壓迫所致。  主要表現為水腫, 頭先露者, 最常見的部位為頂部, 形成一個質軟的突起, 可超過骨縫, 壓之有柔軟感。 新生兒出生後, 血液恢復迴圈, 水腫逐步被吸收, 產瘤在幾天內即可消失, 不需要特殊治療可自行消失。

Advertisiment

2、 頭顱血腫

頭顱血腫是由於頭顱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 常由胎位不正、頭盆不對稱、使用產鉗助產等引起。 血腫部位以頭頂部最常見。 出生後幾個小時到幾天顱骨出現腫物, 逐漸增大, 血腫以一側多見, 發生於雙側的較少見。 血腫不超過骨縫, 邊界清楚, 按壓有波動的感覺, 其頭皮表面皮膚顏色正常。 如果是由產鉗所致, 皮膚常有破皮或呈紫紅色。

血腫大者常常導致黃疸加重及貧血, 嚴重者甚至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等。 血腫小的不需治療, 血腫可慢慢吸收消失, 吸收時間以腫起的大小而定, 短時間1個月, 長的話就4個月。 如果血腫很大並伴有中度以上高膽紅素血症者, 應該在無菌操作下抽吸血腫,

Advertisiment
並加壓包紮幾天, 以避免膽紅素腦病發生。

3、鎖骨骨折

鎖骨骨折是產傷性骨折中很常見的, 與分娩方式、胎位和出生體重有關, 比如中肩部娩出、臀位產。 骨折多發生在鎖骨較細、且無肌肉附著的中段處, 當胎兒肩娩出受阻時, 就容易折斷。 新生兒骨折的那邊上臂活動減少或不停哭鬧, 對鎖骨進行常規檢查即可發現, 寶寶骨折的那邊手臂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 經過X片可知道是否骨折。

4、臂叢神經麻痹

臂叢神經麻痹是新生兒神經損傷中最常見的。 由於難產、臀位產時, 肩娩出困難使臂叢神經拉扯受損。 按受損部位不同可分為:上臂型、中臂型、下臂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