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腸胃問題一問三不知?是因為你不懂這些“腸”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 腸胃疾病幾乎是每個寶寶都會遇到的問題。 當聽到寶寶說肚子痛或出現哭鬧反應時, 有的父母摸不清頭緒甚至無法分辨孩子的實際狀況, 從而可能耽誤病情。 因此, 為了避免父母在遇到特殊狀況時“兵荒馬亂”, 家長應該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呵護寶寶的腸胃健康, 提升寶寶的抵抗力, 預防腸胃疾病上身。 那麼, 關於寶寶的“腸”識, 家長朋友們又瞭解多少呢?

關於寶寶的這些“腸”識, 媽媽你知道嗎?

小寶寶身體的各項器官和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 當有些“壞東西”乘虛而入時,

Advertisiment
寶寶的腸道抵抗力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 父母首先應掌握寶寶的腸胃發展規律, 才能給寶寶更好的呵護。

0-4個月嬰兒:新生兒的腸胃構造和一般成人的腸胃構造並無太大差異, 但是剛出生的寶寶消化道裡用於分解食物的消化酶或消化液還很少。 因此, 對於初生寶寶而言, 喝母乳是最好吸收和消化的營養來源。 新生兒常見的腸胃問題為胃食道逆流, 例如孩子哭鬧時腹部壓力增加, 會導致產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 由於嬰幼兒的食道位置大部分在胸腔內, 不像成人的食道有部分在腹部, 因此當腹部的壓力增加時, 寶寶相對來說容易噴出食物。

4個月-3歲寶寶:出生4個月後的嬰兒, 腸胃系統開始逐漸成熟, 消化酶的分泌也逐漸增加;寶寶2、3歲時,

Advertisiment
腸胃功能基本發育完全。 此階段寶寶腸胃的照顧重點主要是餵食問題, 如果家長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過晚, 可能會導致寶寶在吃半固體的食物時, 出現適應不良的腹瀉情況。 因此, 4個月大的寶寶可以根據情況酌情添加輔食, 最晚也不要晚於6個月, 在添加輔食時需從液體、食物泥、半固體、進展到固體, 讓寶寶的腸胃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腸”治久安的根源所在, 媽媽做到位了嗎?

1、小小營養素, 選擇大學問

嬰幼兒的腸胃敏感嬌嫩, 抵抗力相對成人較低, 如果吃了不新鮮的食物, 很容易引起腸胃疾病, 出現胃脹、嘔吐、腹瀉等症狀。 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們, 很多寶寶腹瀉是由缺乏營養素引起的, 如維生素A和鋅。

Advertisiment
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 保證消化道粘膜抵禦病菌的能力。 此外, 維生素A和維生素D還有助於人體巨噬細胞、T細胞和抗體的產生, 增強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 醫學研究發現, 維生素A攝入不足可導致腹瀉發生率提高3倍, 而腹瀉的孩子又往往存在營養素大量丟失, 導致維生素A水準進一步下降, 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 維生素A的每日攝入可一定程度降低嬰幼兒腹瀉發生率, 這就是醫生建議從寶寶出生15天起補充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且堅持到3歲的原因之一, 可以為寶寶的嬌嫩腸胃樹立一道堅實的保護牆。

另外, 適當地補充益生菌可以維持腸道內“菌”隊的平衡, 提升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益生菌能利用寶寶體內的食物消化殘渣,

Advertisiment
直接或間接產生維生素、氨基酸、短鏈脂肪酸等多種營養物質, 對寶寶的骨骼成長和心臟健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通過代謝產生有機酸, 幫助提高寶寶鈣、磷、鐵的利用率, 還能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 並且能夠調節腸道菌群, 讓寶寶的腸道更快蠕動, 避免造成食物“積壓”。

2、保衛腸道健康, 媽媽有“益”識

①母乳餵養:母乳可以滿足寶寶對營養的需求, 更有助於寶寶消化能力的發育。 母乳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和抗體, 可抵消大腸桿菌所分泌的腸毒素, 保護寶寶的腸道不受侵害。

②少吃生冷:生冷食物會刺激胃腸黏膜, 導致血管收縮, 胃腸道分泌紊亂, 繼而誘發“冷食性胃腸炎”, 寶寶因此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不適症狀,

Advertisiment
嚴重者可能會引起腸套疊, 導致腸梗阻甚至危及生命。

③注意保暖:寶寶腹壁脂肪薄, 胃腸道調節功能不成熟, 易受外界寒冷影響, 出現腸胃蠕動障礙, 如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腹脹、胃腸蠕動加快導致腹瀉、胃腸痙攣導致腹痛等。

④重視細菌:如果周圍環境太乾淨, 讓寶寶沒有接觸細菌的機會, 腸道就無法接觸數量和種類足夠豐富的細菌, 會影響腸道的發育和免疫系統功能的發展。 所以, 寶寶適量接觸細菌進入到腸道後, 其免疫功能才會更加強大。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一定要保護好寶寶的腸胃, 吃好、喝好、睡好、抵抗力好的寶寶才能夠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