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腸胃功能不好如何調理

病毒性腸胃炎, 會有什麼後果?目前, 引起嬰幼兒嘔吐、腹瀉的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前者可由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感染引起, 後者主要是由飲食因素和氣候因素導致。

兒童患者以嘔吐為主, 進食後不久即嘔吐。 大多數被病毒感染胃腸的患兒, 起病較急, 可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有的發熱, 體溫可達39℃~40℃, 發病當日可排出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 常有黏液, 無腥臭味, 吐瀉嚴重者會有脫水症。

病毒襲擊胃腸引起的嘔吐、腹瀉, 使用抗菌藥物無效, 主要的醫療措施是減輕腹瀉造成的脫水症狀。

Advertisiment
另外, 還要注意患病時酌情減少戶外活動。 家長們不必過於擔憂, 只要注意以下幾點, 稍加調理, 一般1周內即可痊癒;應對病毒的6個關鍵“動作”

一、勤於觀察觀察患兒的體溫、精神狀況及大便次數和形狀;發熱可能早於腹瀉或在腹瀉初起時, 患兒表現出不愛玩、不願吃東西、磨人、哭鬧。 一旦患兒出現精神委靡、抽搐、驚厥等症狀, 或出現膿血樣便, 應及時就醫。 觀察患兒大便次數, 判斷患兒的脫水情況, 每天排便在5次左右, 哭聲響亮, 哭時有淚, 皮膚顏色及彈性正常, 囟門不凹, 脫水程度尚輕;若每天排便10次以上, 排便量大, 失水量大, 則應及時補水, 防止脫水造成的各種症狀的發生。

二、預防脫水;在家中, 父母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

Advertisiment
加入20克白糖(約兩平匙)和1.75克食鹽(約半啤酒瓶蓋), 調配成口服補液。 由於腹瀉的患兒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 所以要鼓勵患兒多喝口服補液。 小於兩歲的患兒每次腹瀉後可補充口服補液50~100毫升, 每天的攝入量不少於500毫升;大於兩歲的患兒儘量多喝, 每天攝入量不少於1000毫升甚至更多, 以預防脫水。

三、不要急於行動;不要急於止吐、止瀉。 一般病毒性腹瀉會有自限性, 不需服用抗生素類藥物, 1周內多能自愈。 服用大量的抗生素類藥物可能會導致腸內菌群失調, 加重腹瀉發生。 對於腹瀉、嘔吐, 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儘量補充丟失的水分。 患兒可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 母乳餵養兒繼續喂母乳, 人工餵養兒應在平時進食的配方奶中多加1倍水量,

Advertisiment
以補充丟失的水分。

四、清潔臀部;由於排便次數增多, 肛門周圍的皮膚及黏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家長要特別注意肛門部位的護理。 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 或用細軟的紗布蘸水清洗, 洗後可塗些油脂類藥膏, 以防紅臀, 並要及時更換尿布, 避免糞便或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 發生破潰。

五、口腔護理;患兒常有嘔吐, 進食少, 口腔多乾燥及不潔, 細菌易在口腔繁殖, 常伴有口炎, 因此要勤漱口, 經常保持口腔清潔和濕潤。

六、處理廢物;大便中存在著致病微生物, 便盆、尿布、痰盂等應處理好。 料理大便後必須洗手, 以免交叉傳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