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總是拉肚子怎麼辦 新媽必學的防治方法果斷秒藏

近日, 我們家的小侄兒不知道怎麼了, 小肚肚一直在嘩啦啦的響, 伴隨而來的就是瞅瞅的稀粑粑。 可把他媽給急壞了, 各大小藥店不停的來回奔波, 但終究不見效果。

作為家長之一, 我可是很擔心, 這小傢伙可是咱們家的寶貝。 於是, 告訴寶貝媽媽, 先等等(因為我記得曾經我在某個網站收藏了一篇專門針對小兒腹瀉的防治方法)。 果不其然, 被找到到了那篇《寶寶拉肚子, 媽媽怎麼辦》的攻略。

我相信很多新媽媽在遇到孩子拉肚子的時候, 都可能是不知所措的, 現在有了這個攻略可以對症下藥了哦~

Advertisiment

首選要找到小孩拉肚子的原因

一般而言, 小孩拉肚子都是因為他們的消化器官未完全成熟。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 所以, 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 然而, 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 分泌的消化酶較少。 因此, 消化能力較弱, 容易發生腹瀉。

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

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 所以飲食稍有改變, 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 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 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 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 都可引起腹瀉。

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

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

Advertisiment
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 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 也常可引起腹瀉。

那麼小孩拉肚子怎麼辦

飲食治療法。

給小兒營養豐富的食物:繼續母乳餵養, 若患兒不是母乳餵養, 可用患兒日常食用的奶或乳製品繼續餵養。 若患兒年齡在6個月以內, 且還沒有開始吃固體食物, 則用等量水稀釋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餵養患兒兩天, 若患兒年齡在6個月以上或已開始食用固體食物, 則給些米粥或其他澱粉混合食物, 有條件者可加些蔬菜、魚或肉末, 每次餵飯可加些植物油。

給些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 以補充鉀;喂新鮮製作的食物, 這些食物要很好地烹製、研磨或搗碎;鼓勵患兒進食,

Advertisiment
每日至少喂6次;腹瀉停止後繼續給患兒喂上述食物;且在腹瀉停止後兩周內每天至少加餐一次直至體重恢復正常。

藥物治療法

如小兒腹瀉3天不見好轉或出現下列症狀時, 就應該帶折孩子兒去看醫生

多次水樣便。 頻繁嘔吐。 明顯口渴。 不能正常飲食。 發燒。 大便帶血。

偏方治療法

小孩腹瀉時, 若能在藥物治療的同時, 飲食上給予胡蘿蔔泥分次服食, 有助於病情康復。 取新鮮胡蘿蔔適量, 洗淨切碎, 加水煮爛, 然後取出胡蘿蔔搗成糊狀即成(煮胡蘿蔔的水留作備用)。

食用時, 每100毫升煮胡蘿蔔的水中, 加入5至10克(約一小匙)胡蘿蔔泥。 進食量主要根據小孩的食欲, 可按平時的食量喂給。 一般來說, 小孩餵食胡蘿蔔泥2至3天,

Advertisiment
大便即可成形。

家庭護理

及時補充水分, 預防和糾正脫水。 尤其是對急性水樣便腹瀉的孩子, 父母給孩子喂更多的液體以預防脫水。 由於腹瀉的危害是因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而造成的, 因而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是必須的, 父母可給孩子喂各種方便的、小兒可接受的、有效的液體。 如母乳、牛奶、優酪乳、米湯、稀粥、菜場、白開水等以及口服補液鹽等。

只要孩子想喝, 就應喂給。 具體服用方法:小於2歲的小兒, 1~2分鐘喂1小勺;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用杯子喝, 如果患兒嘔吐, 停10分鐘再慢慢給患兒喂服, 每2~3分鐘喂1勺, 直到腹瀉停止。

如何預防小孩拉肚子

預防寶寶拉肚子, 不要給寶寶吃隔夜輔食。 避免夏季斷奶, 以免寶寶腸胃不適。

Advertisiment
人工餵養時, 應注意飲食衛生和水源清潔。 無論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應適時添加輔食, 添加過程應循序漸進, 不要幾種輔食同時添加。

合理安排飲食, 注意均衡膳食營養。 夏季食物應以清淡為主, 給寶寶多吃點蔬菜泥、水果汁等。

家裡養有寵物的家庭, 一定要搞好寵物的衛生, 同時不要一邊給寶寶餵食物一邊喂寵物。

注意居室通風, 保持空氣新鮮。 避免帶孩子去人多的場所, 以免感染。 父母可以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多走走, 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孩子抵抗力。

小孩拉肚子的護理要點

適當增減衣物。

嬰幼兒的衣著, 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 避免過熱, 夜晚睡覺要避免孩子腹部受涼。 在炎熱的夏季應多給孩子喂水, 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最好給孩子經常進行溫水浴。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

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小編的話: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眼裡的心肝寶貝,寶媽寶爸在遇到孩子不適的時候,一定要沉著、冷靜,理性的判斷孩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需不需要上醫院,而不能聽風就是雨,失去判斷,從而影響耽誤孩子的病情。

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最好給孩子經常進行溫水浴。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

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

小編的話: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眼裡的心肝寶貝,寶媽寶爸在遇到孩子不適的時候,一定要沉著、冷靜,理性的判斷孩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需不需要上醫院,而不能聽風就是雨,失去判斷,從而影響耽誤孩子的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