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睡覺出汗多

寶寶睡覺為什麼會出汗

小寶寶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 並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症狀。 不少爸媽認為是孩子體質虛弱, 因而虛汗不斷。 其實, 有相當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多見於頭和頸部, 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 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所謂生理性多汗, 是指孩子發育良好, 身體健康, 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 爸媽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 喜歡給寶寶多蓋被, 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Advertisiment
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 再加上過熱的刺激, 只有通過出汗, 以蒸發體內的熱量, 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此外, 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

病理性多汗是在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 如患佝僂病的孩子, 表現為頭部多汗, 哺乳時或入睡後出汗增多, 熟睡後逐漸消失, 而與氣候無關, 同時有佝僂病的其他症狀。 體弱的病兒出汗往往是在白天活動或夜間入睡後, 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 多見於1歲左右的小兒和斷奶前後的小兒。

因此, 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 應仔細區別, 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小孩睡覺愛出汗是怎麼回事

孩子睡眠時出汗幾乎是每個爸媽都會遇到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有些爸媽因此而憂心忡忡, 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是不是缺鈣了?孩子是不是體質虛呀?

其實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汗液可以帶走體內多餘的熱量和一些諸如尿酸、脂 肪酸等代謝產物。 由於小兒生長發育迅速, 新陳代謝較成人旺盛, 所產生的熱量及代謝產物 也相對較多。 同時, 小兒植物神經發育不健全, 在入睡時, 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經會因失去大腦的控制而一時興奮, 出現汗多現象, 這完全是正常的。 只要孩子無其他症狀, 如煩躁、哭鬧、易醒等, 就不必管他。 這樣出汗往往見於入睡後半小時之內, 且以額頭汗出為主, 一般在睡後2小時之內慢慢停止, 多見於3~7歲的小兒, 並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 有人稱之為生理性多汗。

Advertisiment

但如果孩子平素身體虛弱, 夜間入睡時大汗淋漓, 如同水澆, 甚則整夜汗出不止, 透枕濕衣 , 且伴有煩躁、哭鬧、消瘦等症狀, 則屬於病理性多汗。 常見的原因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 病。 除夜間多汗外, 還伴有煩躁、睡眠不甯、易驚醒、方顱、忱禿、雞胸等症。 如果有上述 症狀, 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 飲食時也應注意多食富含鈣質的食物, 如魚、蝦皮等。 通過積極治療, 多汗可被很快糾正。

如果小兒常在天亮前出現多汗, 同時伴有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而快, 則有低血糖的可能, 這 時可給孩子喝些糖水或進食些糕點, 即可糾正。

對於生理性多汗, 可採用自製的浮小麥糯米粥, 能有效止汗。 即每天取糯米、浮小麥各50克 ,

Advertisiment
加水適量, 文火煮粥, 頻飲。 或用黃芪15克, 大棗20枚, 加水適量, 文火煮湯, 喝湯食棗 , 每日1劑。

此外, 小兒患結核、貧血、風濕、類風濕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汗多現象。 故小兒多汗時,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

寶寶睡覺出汗是盜汗嗎

小兒屬於純陽之體, 體質嬌嫩柔弱, 肌肉皮膚都很薄弱, 和成人比較就特別容易出汗。 如果小兒只有單純少量汗出是正常現象。 反之孩子根本不出汗, 就應考慮汗液排泄有問題了, 如果汗出量過多, 而兼有其他症狀, 則應考慮是否生病了。 孩子出汗, 可以表現為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自汗、盜汗等。

自汗是指沒有用發汗藥或排除氣候炎熱、衣被過厚、劇烈活動等其他刺激因素而晝夜稍動則自然出汗者。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孩子多是陽氣不固, 津液外瀉。

盜汗亦稱“寢汗”, 睡時汗出, 醒後即止。 一般孩子盜汗多因陰虛熱擾, 心液不能斂藏所致。 自汗, 要注意孩子是否有精神萎靡, 容易疲勞, 面色淡白, 活動時愛出汗, 易患感冒, 語聲低等。 這樣的孩子要注意忌口, 平時不要吃生冷冰鎮的食品和堅硬不宜消化的食物。 而應該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 如粳米、苡米、山藥、扁豆、蓮子、大棗等, 這些既能健脾益氣, 又能和胃, 可以煮粥食用。

盜汗, 孩子在睡覺時出汗, 醒時汗止, 形體消瘦, 皮膚乾燥無澤, 兩顴紅, 手足心熱, 大便乾燥, 小便黃, 煩躁不寧等, 屬於陰虛表現, 要忌煎、炸、烤、熏、油膩不化的食物和辛辣食物等。 應該多吃一些具有養陰生津的食物, 如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製品,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水果、蔬菜也應多吃,特別是要多吃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維生素多的果類。

護理多汗的孩子,應注意勤換衣被,並隨時用軟布擦身,或外用撲粉,以保持皮膚乾燥。身上有汗時,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受涼感冒。多汗易造成陰津虧損,陽氣受傷,因此要多給患兒飲水,飲食要忌辛散、攻伐之品,以防止正氣受傷,汗出更甚。

孩子睡覺頭出汗的原因

由於孩子生理特點的原因,孩子睡覺時頭出汗很多是很常見的現象。醫學上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生理性和病理兩種原因都可以引起孩子頭部出汗過多的。由於孩子新陳代謝旺盛,皮膚比較幼嫩,所含水分也較多,同時孩子的植物神經調節功能發育的還不健全,稍微一活動時就會容易出汗的。再加上孩子的活動常常比成人要多一些,睡覺時,要通過出汗排出體內積攢的熱量,就會大量的出汗。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之內出汗最多。

而出汗,常常以頭部最為明顯。這一般是屬於正常的,即生理性的盜汗。如果孩子的血鈣偏低,這類情況就是屬於病理性盜汗了。這類孩子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很容易的就會出過多的汗。可以給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微量元素,必要時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補鈣治療。

寶寶睡覺背部出汗怎麼辦

寶寶睡覺背部出汗怎麼辦?寶寶睡覺出汗多容易生病感冒,多汗寶寶巧護理,能防止寶寶皮膚疾病發生,同時也能減少寶寶感冒的發生幾率。

1、穿純棉質地內衣:純棉質地的衣服透氣、吸汗,貼身穿著也比較舒服。

2、調節室內溫度:每天早、中、晚堅持定時通風換氣,儘量做到每次開窗10—30分鐘。

3、衣服及被子不可太厚:寶寶衣著和被子的厚薄應與大人相當,尤其是冬天不要穿得過厚,蓋得太多,否則寶寶容易出汗。

4、勤洗澡:寶寶的皮膚十分嬌嫩,過多的汗液積聚在皮膚褶皺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這就要求勤給寶寶洗澡,以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防止皮膚潰爛並引發皮膚感染。

5、塗抹爽身粉:經常為寶寶塗抹爽身粉,能有效吸收寶寶皮膚多餘水分,令寶寶肌膚感覺乾爽舒適。爽身粉還能預防汗水刺激皮膚,及因衣物摩擦而引起的皮膚過敏和損傷。

寶寶睡覺出汗多的原因

寶寶睡覺出汗多——生理性多汗

1.體質因素

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的生長發育良好,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但是卻經常在睡眠中出汗。中醫認為,小兒系“純陽之體”,加之小兒“腠理疏鬆,肌膚薄嫩”,睡著覺後陽氣入裡,體內陽氣相對較多,通過陽氣的蒸騰作用很容易使小兒在入睡後稍有微汗。現代醫學解釋為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產熱較多,皮膚比較薄嫩,加上小兒活潑好動,很多孩子晚上上床後也得跟父母玩鬧一會兒,所以入睡後經常出現汗多的症狀。

2.睡眠習慣不良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即使在冬季,暖氣、空調也讓屋子裡的溫度很高,但是家長還是害怕晚上睡覺的時候凍著孩子,因此給孩子蓋得厚厚的,尤其是小寶寶,總是包得嚴嚴實實。殊不知,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產熱太多,再加上厚衣被的刺激,所以只能通過出汗才能發散體內的熱量,來調節到正常的體溫。

3.營養過剩

很多憤怒與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夠,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補品,在入睡前經常喝點奶或吃些熱量高的東西再去睡覺,結果睡覺後機體大量產熱,寶寶睡覺出汗多,只好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

寶寶睡覺出汗多——病理性多汗

1.自汗和盜汗

病理性多汗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汗證,是指在安靜的狀態下,或無故而全身或身體某一部位出汗過多,甚至大汗淋漓的現象。其中小兒比較常見的是自汗和盜汗。自汗指的是“不分寐寤,無故汗出者”,就是說不管孩子醒著還是睡著,都會出現無故出汗的現象;盜汗指的是“睡中出汗,醒時汗止者”。

在臨床上,孩子出汗的情況常常是自汗和盜汗同時並見。在中醫看來,不管是自汗還是盜汗,大部分都是“虛”的表現。因此,我們經常說孩子愛出“虛汗”,多是由於餵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餵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欲,適當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採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

2.疾病因素

還有些疾病也可使小兒表現出病理性多汗,如有的孩子後腦勺部位頭髮稀疏、脫落或沒有頭髮,這就是因為小兒頭部出汗太多,局部瘙癢,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造成枕部環狀脫髮,醫學上稱之為“枕禿”。這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早些發現並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當佝僂病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孩子常出汗的食療秘方

消化不良引起的出汗

小孩出汗多是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正確的做法不是補,而是助消化,保護腸胃。如果飲食還不合理,就會變成虛汗了。

建議

三星茶

因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出汗,應該給小朋友少吃東西,飲“三星茶”,即薏米、穀芽、山楂,另外的四種——淡竹葉、鉤藤、蟬蛻、甘草等偏涼下火,有部分小兒是不適合服用。“三星茶”也可以加雞內金(均需炒制),日常當茶煲給孩子喝能消食導滯。

陽氣不固、津液外泄的自汗

自汗的小孩平時不要吃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多吃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藥、扁豆、蓮子、紅棗等,這些食物煮粥最好,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和胃。

建議

粳米麥粥

粳米50克,燕麥60克,煮粥,可適量加紅糖。適合小兒脾胃虛弱、自汗神疲。

浮小麥山藥茶

浮小麥30克,山藥30克,將浮小麥用布包好,與山藥煮成湯,去渣,當茶飲。對自汗、盜汗、體瘦乏力、睡眠不實、多夢有輔助療效。

睡時出汗、醒後即止的盜汗

盜汗的小兒要忌吃煎、炸、烤、熏、辛辣、油膩的食物,宜多吃養陰生津的食物,並適當益氣,如小米、麥粉、雜糧、豆製品、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水果、蔬菜提倡多吃,特別是多吃蘋果、紅甘蔗、芭蕉、葡萄、山楂、龍眼等。

建議

紅棗浮小麥茶

紅棗5到10個, 浮小麥25克,以茶代飲。最好每日飲用。

紅棗稻根茶

紅棗10個,糯稻根25克,甘草5克。將糯稻根洗淨,與紅棗同煲,加甘草調味後飲用。止汗效果明顯,不過,藥味重了些。

特別提醒

以上食療湯劑,當在孩子沒有炎症(如沒有感冒、咳嗽、發熱、腹瀉等),而且消化狀態好的時候食用。

如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製品,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水果、蔬菜也應多吃,特別是要多吃蘋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維生素多的果類。

護理多汗的孩子,應注意勤換衣被,並隨時用軟布擦身,或外用撲粉,以保持皮膚乾燥。身上有汗時,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受涼感冒。多汗易造成陰津虧損,陽氣受傷,因此要多給患兒飲水,飲食要忌辛散、攻伐之品,以防止正氣受傷,汗出更甚。

孩子睡覺頭出汗的原因

由於孩子生理特點的原因,孩子睡覺時頭出汗很多是很常見的現象。醫學上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生理性和病理兩種原因都可以引起孩子頭部出汗過多的。由於孩子新陳代謝旺盛,皮膚比較幼嫩,所含水分也較多,同時孩子的植物神經調節功能發育的還不健全,稍微一活動時就會容易出汗的。再加上孩子的活動常常比成人要多一些,睡覺時,要通過出汗排出體內積攢的熱量,就會大量的出汗。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之內出汗最多。

而出汗,常常以頭部最為明顯。這一般是屬於正常的,即生理性的盜汗。如果孩子的血鈣偏低,這類情況就是屬於病理性盜汗了。這類孩子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很容易的就會出過多的汗。可以給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微量元素,必要時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補鈣治療。

寶寶睡覺背部出汗怎麼辦

寶寶睡覺背部出汗怎麼辦?寶寶睡覺出汗多容易生病感冒,多汗寶寶巧護理,能防止寶寶皮膚疾病發生,同時也能減少寶寶感冒的發生幾率。

1、穿純棉質地內衣:純棉質地的衣服透氣、吸汗,貼身穿著也比較舒服。

2、調節室內溫度:每天早、中、晚堅持定時通風換氣,儘量做到每次開窗10—30分鐘。

3、衣服及被子不可太厚:寶寶衣著和被子的厚薄應與大人相當,尤其是冬天不要穿得過厚,蓋得太多,否則寶寶容易出汗。

4、勤洗澡:寶寶的皮膚十分嬌嫩,過多的汗液積聚在皮膚褶皺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這就要求勤給寶寶洗澡,以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防止皮膚潰爛並引發皮膚感染。

5、塗抹爽身粉:經常為寶寶塗抹爽身粉,能有效吸收寶寶皮膚多餘水分,令寶寶肌膚感覺乾爽舒適。爽身粉還能預防汗水刺激皮膚,及因衣物摩擦而引起的皮膚過敏和損傷。

寶寶睡覺出汗多的原因

寶寶睡覺出汗多——生理性多汗

1.體質因素

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的生長發育良好,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但是卻經常在睡眠中出汗。中醫認為,小兒系“純陽之體”,加之小兒“腠理疏鬆,肌膚薄嫩”,睡著覺後陽氣入裡,體內陽氣相對較多,通過陽氣的蒸騰作用很容易使小兒在入睡後稍有微汗。現代醫學解釋為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產熱較多,皮膚比較薄嫩,加上小兒活潑好動,很多孩子晚上上床後也得跟父母玩鬧一會兒,所以入睡後經常出現汗多的症狀。

2.睡眠習慣不良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即使在冬季,暖氣、空調也讓屋子裡的溫度很高,但是家長還是害怕晚上睡覺的時候凍著孩子,因此給孩子蓋得厚厚的,尤其是小寶寶,總是包得嚴嚴實實。殊不知,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產熱太多,再加上厚衣被的刺激,所以只能通過出汗才能發散體內的熱量,來調節到正常的體溫。

3.營養過剩

很多憤怒與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夠,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補品,在入睡前經常喝點奶或吃些熱量高的東西再去睡覺,結果睡覺後機體大量產熱,寶寶睡覺出汗多,只好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

寶寶睡覺出汗多——病理性多汗

1.自汗和盜汗

病理性多汗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汗證,是指在安靜的狀態下,或無故而全身或身體某一部位出汗過多,甚至大汗淋漓的現象。其中小兒比較常見的是自汗和盜汗。自汗指的是“不分寐寤,無故汗出者”,就是說不管孩子醒著還是睡著,都會出現無故出汗的現象;盜汗指的是“睡中出汗,醒時汗止者”。

在臨床上,孩子出汗的情況常常是自汗和盜汗同時並見。在中醫看來,不管是自汗還是盜汗,大部分都是“虛”的表現。因此,我們經常說孩子愛出“虛汗”,多是由於餵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餵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欲,適當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採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

2.疾病因素

還有些疾病也可使小兒表現出病理性多汗,如有的孩子後腦勺部位頭髮稀疏、脫落或沒有頭髮,這就是因為小兒頭部出汗太多,局部瘙癢,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造成枕部環狀脫髮,醫學上稱之為“枕禿”。這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早些發現並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當佝僂病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孩子常出汗的食療秘方

消化不良引起的出汗

小孩出汗多是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正確的做法不是補,而是助消化,保護腸胃。如果飲食還不合理,就會變成虛汗了。

建議

三星茶

因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出汗,應該給小朋友少吃東西,飲“三星茶”,即薏米、穀芽、山楂,另外的四種——淡竹葉、鉤藤、蟬蛻、甘草等偏涼下火,有部分小兒是不適合服用。“三星茶”也可以加雞內金(均需炒制),日常當茶煲給孩子喝能消食導滯。

陽氣不固、津液外泄的自汗

自汗的小孩平時不要吃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多吃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藥、扁豆、蓮子、紅棗等,這些食物煮粥最好,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和胃。

建議

粳米麥粥

粳米50克,燕麥60克,煮粥,可適量加紅糖。適合小兒脾胃虛弱、自汗神疲。

浮小麥山藥茶

浮小麥30克,山藥30克,將浮小麥用布包好,與山藥煮成湯,去渣,當茶飲。對自汗、盜汗、體瘦乏力、睡眠不實、多夢有輔助療效。

睡時出汗、醒後即止的盜汗

盜汗的小兒要忌吃煎、炸、烤、熏、辛辣、油膩的食物,宜多吃養陰生津的食物,並適當益氣,如小米、麥粉、雜糧、豆製品、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等,水果、蔬菜提倡多吃,特別是多吃蘋果、紅甘蔗、芭蕉、葡萄、山楂、龍眼等。

建議

紅棗浮小麥茶

紅棗5到10個, 浮小麥25克,以茶代飲。最好每日飲用。

紅棗稻根茶

紅棗10個,糯稻根25克,甘草5克。將糯稻根洗淨,與紅棗同煲,加甘草調味後飲用。止汗效果明顯,不過,藥味重了些。

特別提醒

以上食療湯劑,當在孩子沒有炎症(如沒有感冒、咳嗽、發熱、腹瀉等),而且消化狀態好的時候食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