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寶寶是有獨立思考的人

把寶寶看成是獨立的一個人, 是這個時期父母最應該認識到的。 如果這個時期父母仍然認為事事都要代勞, 寶寶還什麼也不會做, 什麼也不懂, 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這樣對待寶寶, 寶寶就很難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 請父母記住, 寶寶能夠自己做的事情, 儘量放手讓寶寶去做, 做不好沒關係, 誰能一下就做好一件事情呢?能讓寶寶決定的事情就讓寶寶自己決定, 父母需要的是“提供諮詢服務”“提供技術説明”“提供心理支援”“提供物質基礎”。

規律生活與安全感

寶寶幼時成長環境是否安全,

Advertisiment
對寶寶日後發展獨立性和創造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媽媽把睡衣拿出來, 就意味著該洗澡, 準備上床睡覺了;而睡覺前, 爸爸或媽媽給寶寶講故事, 這是寶寶感到最幸福的時刻;吃完午飯, 當媽媽把窗簾拉上, 就意味著該午睡了……給寶寶建立有章可循的生活規律, 讓寶寶感覺到很多事物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他對這個世界就不再有陌生的感覺, 寶寶的身心發展就會處於最佳狀態。 當寶寶被恐懼籠罩時, 神經系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免疫系統將會遭到重創。 父母可能會問, 不是說, 不斷變化著的環境有利於寶寶大腦的發育嗎?寶寶不是需要新的刺激嗎?規範有序的生活會不會讓寶寶感到寂寞和厭煩呢?這些疑問共同的誤區在於,
Advertisiment
新刺激與有序生活並不矛盾。 給寶寶提供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新的刺激, 也是有章法的, 並不意味著讓寶寶經歷突發事件或不穩定的情緒波動。 比如, 帶寶寶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 一定是計畫中的事情, 媽媽一定要告訴寶寶, 我們今天要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 如果寶寶不同意去動物園, 臨時改變行程, 也是經過討論決定的, 寶寶不會感到這是突發事件, 因此不會失去安全感。

獎勵與自然

一個寶寶用積木搭建“小房子”, 因此而獲得兩塊糖果的獎勵, 寶寶為了獲得更多糖果, 去完成搭建“小房子”的任務, 這是獎勵下發生的結果;另一個寶寶沒有得到這樣的承諾, 自己願意搭建什麼就搭建什麼,

Advertisiment
完全靠自己的想像和興趣去做事, 這是自然發生的結果。 兩種不同的方法結果會怎樣呢?第一個寶寶學會了完成任務, 以便得到糖果。 如果沒有人提供類似的獎勵, 這個寶寶可能就沒有興趣去做這件事情了。 第二個寶寶學會了怎樣影響他所處的環境, 他會把堆放在那裡的雜亂無章的積木, 通過他的努力搭建成各種有意義的東西――房子、火車。 他不但會重複做這件事情, 還會推而廣之運用到其他事物中去――學會了創造性地做事。 必要的獎勵是可以的, 但不能為了獎勵而獎勵, 不能為了讓寶寶完成某一件事情而獎勵。 讓寶寶自覺地去做某件事, 讓寶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其結果是自然發生的, 這樣才能教會寶寶通過他自己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去影響他周圍的環境, 通過他自己的努力改變一件事情的結果, 學會主動做事, 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如果讓寶寶總是帶有很強的目的做事, 會極大削弱寶寶做事的積極性, 削弱寶寶的創造力。

幫助與被幫助

讓寶寶接受其他人的幫助, 並讓寶寶幫助其他人, 是很重要的。 父母常常喜歡幫助寶寶, 即使寶寶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情, 父母也因為擔心寶寶做不好, 或耽誤時間而代勞。 這樣做不但不利於發揚寶寶獨立做事的精神、鍛煉寶寶獨立做事的能力, 還會傷及寶寶的自尊心。 同時, 父母認為寶寶小, 什麼也不會幹, 從來不尋求寶寶的幫助, 這樣不能培養寶寶助人為樂的精神。 培養寶寶互相幫助的精神, 對寶寶今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