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消化狀態好壞

寶寶大便次數和性質可以反映他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況, 所以是胃腸道的一面“鏡子”。 正常的小兒大便含水量占80%, 其餘為黏液、細菌和食物的殘渣, 包括一定最的中性脂肪、澱粉和鈣鹽等礦物質。

正常寶寶消化從大便也有變化中可以看出來, 新生兒最初3天內排出的胎便, 性質郭稠, 色呈深綠或黑色, 無臭味, 山脫落的上皮細胞、濃縮的消化液及胎兒時期吞人的羊水組成。 在吃奶以後, 2-3天大便就會轉為止常嬰兒糞便。 單純的母乳餵養, 嬰兒大便呈金黃色或黃色, 稠度如膏狀, 偶呈稀薄帶綠色, 有酸味。

Advertisiment
但不臭, 每天大便2-4次。 也有母乳餵養的嬰兒每日大便5-6次.但只要體重正常。 就不能認為是病態。 如平時每天大便僅1次, 忽然增加到5--6次, 那麼就要考慮可能患了腹瀉, 患兒可同時伴有食欲差、嘔吐、發熱, 腹瀉時間長還會使體重不增。 母乳餵養的小兒隨著輔食品的添加, 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以牛奶餵養為主的嬰兒, 大便呈淡黃色, 性狀偏幹, 呈中性或鹼性, 大便次數較少, 一般每日1-2次, 因牛奶所含蛋白質量

高, 故有明顯蛋白質分解後的臭味。 如果大便次數多於3次, 應注意有消化不良或腹瀉可能。

人乳和牛乳餵養同時加澱粉類食物, 則小兒大便量會增多, 呈淡褐色, 臭味增加。 若多吃蔬菜和水果, 大便的性狀就會和成人相似。 初給寶寶吃菜泥時,

Advertisiment
常見菜泥從糞便中排出, 使糞便染成綠色, 這是因為寶寶還不能完全消化菜泥, 以後逐漸會適應對菜泥的消化, 數天后綠色會消失, 並非消化不良, 這種情況屬於健康嬰兒剛換食物時的正常現。

寶寶大便異常見於各種疾病

小兒大便異常是消化道疾病的反映。 若蛋白消化不良, 大便呈異常的臭味;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大便呈泡沫狀;脂肪消化不良, 大便外觀呈奶油狀。 飲食過量有食積的小兒, 大便常見到多量的奶瓣, 呈酸臭味。 牛奶餵養的小兒, 大便若呈綠色, 提示有腸道炎症。 大便呈蛋花湯樣, 次數增加, 那麼不論是母乳還是牛乳餵養的小兒。 都顯示患了腸炎。 大便呈膿血樣, 量少, 次數增加, 可能是患了菌痢或其他細菌性腸炎。

Advertisiment
大便呈豆腐清樣, 是裸菌性腸炎的特徵。 大便呈柏油樣,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現。 大便帶有多量的鮮血, 提示患了腸息肉或腸套疊。

對於以上異常的大便, 家長要注意分辨, 最好保留大便, 送醫院化驗, 以得到及時的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