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七種表現暗示生大病

小琳三個月前生了個小男孩, 還特別乖巧, 一直很少哭鬧, 好帶得很。 某天小琳帶寶寶去醫院做保健, 醫生見寶寶的表現過於安靜, 就給寶寶做了個詳細檢查。 結果把小琳嚇得癱軟在地。

警惕!寶寶不愛哭鬧可能是病!

“熊孩子”頑皮好動愛哭鬧, 讓粑粑麻麻叫苦不迭, 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安靜一些, 不要太愛哭鬧, 這樣的孩子容易帶。 但是你造嗎?有些寶寶表現得特別安靜, 很少活動, 甚至可以一整天一聲不吭, 家長可千萬別高興得太早, 因為這可能是一種病。 這些“乖寶寶”往往在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和認知等方面比同月齡寶寶發育落後,

Advertisiment
需要儘快接受治療。

1、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又稱克汀病)

這種疾病是由人體甲狀腺功能先天缺陷引起的, 患克汀病的寶寶出生後很少哭鬧, 表現很安靜不喜動, 身體反應遲緩, 甚至饑餓時、排尿前後都不哭鬧。 如果不能及時接受治療, 寶寶日後將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個頭比正常小孩矮, 坐、站、認人、講話也均比其他小孩晚。

2、“21-三體綜合症”即唐氏綜合症

這是一種因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先天愚病。 患這種病的寶寶有著相似的面貌、頭型, 他們平時幾乎不哭不鬧, 成長中發育遲緩、智力低下。 這種疾病在孕期就能檢查出來, 所以建議准媽媽要按時產檢, 別等寶寶出生後檢查出來有問題才後悔。

Advertisiment

3、腦癱

兒科專家表示, 很多在嬰兒時期表現特別乖, 不哭鬧的寶寶, 經檢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腦癱。 中度、重度智慧遲緩的寶寶表現往往是異于一般孩子的安靜, 以後各方面的發育都明顯落後于正常孩子。

4、營養嚴重不良

如果寶寶表現“乖過頭”, 並且面黃肌瘦, 那麼粑粑麻麻就要引起注意, 寶寶可能是嚴重營養不良。 另外, 一些因患有敗血症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寶寶也會有不愛哭鬧的表現, 父母應該特別留意, 及時送寶寶就醫, 以免影響寶寶未來的正常生長發育。

小琳三個月前生了個小男孩, 還特別乖巧, 一直很少哭鬧, 好帶得很。 某天小琳帶寶寶去醫院做保健, 醫生見寶寶的表現過於安靜, 就給寶寶做了個詳細檢查。

Advertisiment
結果把小琳嚇得癱軟在地。

小異常大疾病寶寶幾種表現暗示大病

除了很少哭鬧以外, 寶寶還有一些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表現, 可能隱藏著重大的疾病, 粑粑麻麻務必引起警惕。

1、頭總偏向一邊

有的寶寶頭總是歪向一邊, 而且不能轉向另一側, 那麼寶寶可能是斜頸。 斜頸原因是連接一側頭、頸部和鎖骨的肌肉(胸鎖骨突肌)損傷, 受損的頸部肌肉攣縮, 由於兩側頸部肌肉長短不同, 導致頭歪向患側。 這種損傷可發生在子宮內或出生時如臀位和難產等。

專家提示:寶寶出生後如果媽媽總是用同一個姿勢餵養寶寶, 也可能引起體位性傾頸。 此外, 某些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或周圍神經病變也可能引起一側頸肌張力增高,

Advertisiment
從而出現斜頸的情況。 斜頸若能夠及時發現, 早期糾正, 預後一般是較好的, 所以粑粑麻麻一旦發現寶寶的頭部歪向一邊, 應該立即去醫院查找原因, 並及時糾正過來。

2、手攥得很緊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 兩隻小手一般都是握緊的, 這是因為新生兒的神經運動系統發育不平衡, 以屈肌佔優勢。 但是, 從第二個月起, 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逐漸成熟, 他們的小手有時候會張開, 這是正常的表現。 若這個時候粑粑麻麻發現寶寶的小手仍然攥得緊緊的, 幾乎沒有張開過, 那麼就應該注意了, 寶寶有可能是有神經系統的異常, 最好到醫院接受系統檢查。 尤其是寶寶握拳的時候, 姿勢是大拇指內扣, 手指十分僵硬, 那麼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的可能性更大。

Advertisiment

3、眼睛不會盯著看

從黑暗的地方走到光亮的地方, 眼睛遇到光線刺激, 就會出現皺眉、閉眼等防禦性動作, 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而最晚到2、3個月, 寶寶的眼球就會隨著眼前移動的物體而轉動, 或者通過擺動頭部而讓視線跟著移動的目標走。 如果粑粑麻麻發現寶寶一側或兩側瞳孔區呈白色或黃白色反光, 2~3個月時對光線刺激無防禦性, 3~4個月時不能隨眼前移動的較大物體移動眼球或頭部、對周圍目標不盯著看, 那麼可能表明寶寶存在視力異常, 最好儘快帶寶寶就醫。

小琳三個月前生了個小男孩, 還特別乖巧, 一直很少哭鬧, 好帶得很。 某天小琳帶寶寶去醫院做保健, 醫生見寶寶的表現過於安靜, 就給寶寶做了個詳細檢查。結果把小琳嚇得癱軟在地。

4、對大聲或突然的噪音沒有反應

人的本能反應就包括了對大聲或突然的噪音的反應,可能是驚叫、身體顫動,或是哭鬧等。如果寶寶3個月內總是對較大聲音(如大聲說話)沒有反應;6個月時頭不會轉向發出聲響的方向,這時寶寶很可能是存在聽力障礙,粑粑麻麻應該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爭取早治早好,以免影響寶寶日後的學習。

5、嗓子發出特殊的聲音

寶寶正常的呼吸聲應該是輕微而平緩的,而當寶寶吸氣時發出低調、短促的尖聲,則稱為喉鳴,是一種疾病。寶寶氣道軟化引起的喉鳴比較常見,出生後就可出現,隨著氣道的生長會逐漸消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感染、過敏也會引起喉鳴。如果粑粑麻麻發現寶寶每次呼吸時都出現喉鳴,並伴有呼吸次數加快(2個月內超過60次/分鐘,2~12個月超過50次/分鐘)或呼吸費力,則可能是嚴重肺炎引起的,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

6、走路姿勢怪異,兩腿長度一不

寶寶剛學會走,走路姿勢看起來可能會有點奇怪,但是粑粑麻麻要注意觀察,如果是由於寶寶兩條腿長度不一引起的走路姿勢怪異,尤其是如果移動寶寶大腿,會聽見“哢噠”聲,粑粑麻麻就要引起重視,因為這可能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這種疾病在女孩身上較為多見,單側多於雙側,左側多於右側。有完全脫位、部分脫位,有的只有潛在脫位的可能。如果是側脫位,則主要出現雙下肢不等長,大腿及臀部皺褶左右不對稱,脫位一側皮紋升高或增加一條皮紋,下肢活動較差。如果是髖關節兩側發育不良,則可能會導致寶寶陰部逐漸變寬。專家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嬰幼兒時期治療效果最佳,可以較快發展成正常髖關節。所以,粑粑麻麻應該多留意一下寶寶的小腿。

【小編總結】小寶寶的表達能力非常有限,有不舒服也難告訴粑粑麻麻,而作為小寶寶的守護天使,粑粑麻麻應該多關注寶寶,留意寶寶出現的每一個異常情況,一旦發現上述幾個異樣,務必儘快帶他去醫院檢查治療,別耽誤了治療的時機,誤了寶寶一生的健康。

就給寶寶做了個詳細檢查。結果把小琳嚇得癱軟在地。

4、對大聲或突然的噪音沒有反應

人的本能反應就包括了對大聲或突然的噪音的反應,可能是驚叫、身體顫動,或是哭鬧等。如果寶寶3個月內總是對較大聲音(如大聲說話)沒有反應;6個月時頭不會轉向發出聲響的方向,這時寶寶很可能是存在聽力障礙,粑粑麻麻應該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爭取早治早好,以免影響寶寶日後的學習。

5、嗓子發出特殊的聲音

寶寶正常的呼吸聲應該是輕微而平緩的,而當寶寶吸氣時發出低調、短促的尖聲,則稱為喉鳴,是一種疾病。寶寶氣道軟化引起的喉鳴比較常見,出生後就可出現,隨著氣道的生長會逐漸消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感染、過敏也會引起喉鳴。如果粑粑麻麻發現寶寶每次呼吸時都出現喉鳴,並伴有呼吸次數加快(2個月內超過60次/分鐘,2~12個月超過50次/分鐘)或呼吸費力,則可能是嚴重肺炎引起的,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

6、走路姿勢怪異,兩腿長度一不

寶寶剛學會走,走路姿勢看起來可能會有點奇怪,但是粑粑麻麻要注意觀察,如果是由於寶寶兩條腿長度不一引起的走路姿勢怪異,尤其是如果移動寶寶大腿,會聽見“哢噠”聲,粑粑麻麻就要引起重視,因為這可能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這種疾病在女孩身上較為多見,單側多於雙側,左側多於右側。有完全脫位、部分脫位,有的只有潛在脫位的可能。如果是側脫位,則主要出現雙下肢不等長,大腿及臀部皺褶左右不對稱,脫位一側皮紋升高或增加一條皮紋,下肢活動較差。如果是髖關節兩側發育不良,則可能會導致寶寶陰部逐漸變寬。專家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嬰幼兒時期治療效果最佳,可以較快發展成正常髖關節。所以,粑粑麻麻應該多留意一下寶寶的小腿。

【小編總結】小寶寶的表達能力非常有限,有不舒服也難告訴粑粑麻麻,而作為小寶寶的守護天使,粑粑麻麻應該多關注寶寶,留意寶寶出現的每一個異常情況,一旦發現上述幾個異樣,務必儘快帶他去醫院檢查治療,別耽誤了治療的時機,誤了寶寶一生的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