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育大全丨孩子何時會坐、會爬、會走、會說話?

家長總有類似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何時會坐會爬, 何時會走會說話, 叫爸爸媽媽, 何時能手把手出去玩, 他是不是很聰明?現在我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孩子的生長發育遵循一定規律

通過過去人們的不斷總結, 我們發現了孩子發育過程中, 隨著時間有以下這些發展:

1. 由上至下:大動作發育

大動作:區別於精細動作, 涉及胳膊、腿、足部肌肉或全身的較大幅度的動作, 大動作的發育主要隨脊柱的發育而發展, 頸椎-抬頭、胸腰椎-坐, 等到會走時脊柱的活動基本固定下來了。

2. 由近至遠、由粗到細:精細運動

精細運動:精細運動可以說是四肢、手部運動,

Advertisiment
以手部動作為主, 例如捏、拿、轉等, 涉及小關節的靈活度, 越是小的東西對孩子的要求越是高, 例如把積木放到杯子裡、把綠豆放到玻璃瓶裡, 就是不同的精細程度要求。

3. 由簡單至複雜:語言發育;由低級至高級:思維發育

語言和思維都是比較抽象的人類所特有的能力, 所以相對動作發育而言對孩子的要求就更高一些。

語言和思維的發育是密不可分的:語言的出現從發音發聲到會咿咿呀呀有, 再到說1個字→2個字→字數逐漸增加, 先出現名詞、疊詞(例如飯飯、手手腳腳)→動詞(沒、拿、要、吃)→形容詞、介詞, 簡單詞到複雜的詞和句子。

總的來說, 孩子的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大部分孩子都會按照以上所說規律長大,

Advertisiment
只是有的小朋友這個學得早一些, 有的那個學會得早一些。

比如學走路, 如果有的孩子12個月、14個月都還不會走, 這一般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等到16個月不會走, 這時候我們就該警惕起來了。

因為任何發育進程點(milestone)都有一個時間範圍, 16個月, 按照我們所說的規律, 基本上所有孩子都該會自己走了, 如果還有孩子不會走的話, 作為醫生, 我們就可能認為他在發育過程中是有些問題的, 需要進一步檢查判斷。

6個月前, 寶寶一般該學會些什麼事情呢?出生後6個月, 寶寶以生理需要為主。

半歲前寶寶一天的生活就是吃了睡睡了吃, 此外會有一些互動交流的活動, 比如睜開眼睛, 注視人臉、反應性微笑, 注視自己的手,

Advertisiment
周圍環境(視線距離30cm), 對媽媽說話的聲音有反應, 咿咿呀呀地發聲, 發出笑聲。 他會需要大人擁抱, 漸漸地學會抬頭轉頭, 趴著對你給他的玩具開始有反應。

6個月之後的寶寶, 無論在動作、語言還是和父母、家人的交流上都會變得越來越豐富。

他會試圖拿某樣東西, 看看你或者看看他想要的東西, 再看看你的反應, 又或者是拉著你的手夠他想要的東西, 又或是用手指著他想要的東西讓你拿, 嘴裡還“嗯嗯嗯”的。

他會趴著360轉來轉去, 喜歡你們抱著扶著他到處看到處摸到處拿東西, 拿到東西之後兩隻手交換著看來看去, 敲敲桌子或者對著敲敲, 聽發出來的聲音。

偶爾還會咯咯咯地笑, 自己做著玩的時候還似乎說著話,

Advertisiment
你們發什麼奇怪的聲音他都會看著你們, 偶爾還模仿一下, 這些都是為學說話作準備。

而在1歲以後, 孩子的發育會漸漸地慢下來。 他會走了, 但必須走得更好更快;他會說話了, 但需要更多的詞彙短語和句子, 他要學習如何適應他所在的環境。

2歲後, 他需要表達自己、與人分享、同時, 也要能按照大人的指令做些事, 可以回答簡單問題。

在這整個過程中, 我們又能做什麼呢?我們需要留心以下幾個大動作發育進程點:

1歲之內的孩子動作發育很快, 所以基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0-6月:抬頭、俯臥、坐

6-9月:獨坐、翻身、爬

9-12月:扶站、拉物起立、獨站

1-2歲:走、後退、跑、上臺階

以上這些主要為大動作, 其他動作發育的相關問題還分為更複雜的精細運動、協調性等。

Advertisiment

作為家長對孩子的觀察, 不僅需要看到孩子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相應的發育進程, 同時仍要留心孩子是否在一直進步中——因為只有不斷的進步孩子才能發展!

如果孩子開始發育很快, 很早就會翻身或者爬, 但長期不會站或者走, 那仍需要進行細緻的檢查進行瞭解, 排除孩子患有疾病的可能性, 尋找發育停滯的原因。

要知道, 長期的發育停滯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成長打擊, 會錯失最恰當的生長發育時機, 造成延誤, 是會影響終身的。

我們還需要留心孩子的語言發育進程點

12月內:咿呀學語, 積累理解的字詞。 發單音節、重複單音節咿呀咿呀→自語 、模仿聲音、開始學話。

1-2歲:認識爸爸媽媽。

2-3歲:3字以上短語、簡單句、兒歌 。

4-6歲:自言自語、說話流利。

有些家長自己小的時候開口比較晚,加之目前家庭中的語言種類也較多,例如有的家庭說普通話和一種方言,有的家庭說3種方言,又或者有的家庭說2種語系(中文和英語等),還有可能是現在父母親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孩子進行陪伴和玩耍……

以上各種原因都會造成孩子出現開口晚,說話少等問題——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的話,等到3、4歲將要進入幼稚園學習時,部分孩子仍不會說話,或說的還很少時,這些孩子可能就已經錯失了重要的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的生活壓力也逐步增大,伴隨著也處處存在著更多的學習機會。若是孩子可以及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那我想他所能得到的機會也一定更多!

所以在18個月(即1-2歲期間)左右的語言爆發期,請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培養其對語言、語音的敏感度和注意力,及時發現、尋找開口晚,講話少的原因,對於孩子是最好的“贏在起跑線”的方法。

孩子的發育成長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作為家長,既不能過於急躁,也不能太忽視,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孩子,能夠找到適合他的節奏和方法去幫助他發展,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4-6歲:自言自語、說話流利。

有些家長自己小的時候開口比較晚,加之目前家庭中的語言種類也較多,例如有的家庭說普通話和一種方言,有的家庭說3種方言,又或者有的家庭說2種語系(中文和英語等),還有可能是現在父母親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孩子進行陪伴和玩耍……

以上各種原因都會造成孩子出現開口晚,說話少等問題——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的話,等到3、4歲將要進入幼稚園學習時,部分孩子仍不會說話,或說的還很少時,這些孩子可能就已經錯失了重要的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的生活壓力也逐步增大,伴隨著也處處存在著更多的學習機會。若是孩子可以及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那我想他所能得到的機會也一定更多!

所以在18個月(即1-2歲期間)左右的語言爆發期,請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培養其對語言、語音的敏感度和注意力,及時發現、尋找開口晚,講話少的原因,對於孩子是最好的“贏在起跑線”的方法。

孩子的發育成長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作為家長,既不能過於急躁,也不能太忽視,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孩子,能夠找到適合他的節奏和方法去幫助他發展,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