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春秋入園面試有什麼 必須交代孩子的幾件事!必須學的技巧!

媽媽的分離焦慮

說起分離焦慮, 這可不是寶寶專有啊!你有沒有想到, 有可能你自己的分離焦慮比寶寶還要嚴重得多呢?而且, 這恰恰正是最容易被大多數媽媽們所忽視的!

你有沒有在寶寶還沒正式入園的時候, 一提起寶寶入園的事就眼圈發紅?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 你家寶寶通常分離焦慮嚴重, 適應幼稚園生活需要花費的時間也長很多;相反, 如果你是那種一提起寶寶入園顯得很輕鬆, 甚至給人沒心沒肺感覺的媽媽, 你家寶寶可能很輕鬆就適應了幼稚園生活, 分離焦慮反而不怎麼嚴重,

Advertisiment
分離焦慮很有可能不會眷顧到你家寶寶身上哦!

你焦慮嗎?想想, 你的分離焦慮往往形成一股強大的反作用力, 阻礙寶寶更好地適應幼稚園。 現在, 寶寶離入園只剩1個月了, 作為媽媽的你也需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首先, 家長沒有必要過於擔憂寶寶。 要知道, 他們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得多。 因此, 我們經常看到, 家長還在焦慮呢, 寶寶早沒事兒了。

其次, 寶寶入園, 家長往往心理不太平衡。 他們潛意識裡會期待寶寶回到從前, 變得更加依戀他們, 於是, 他們就會不自覺地給寶寶某些心理暗示。 寶寶接收到這種資訊之後, 為了滿足家長的這種心理需求, 他可能就會在適應幼稚園之後, 依然每天早上跟家長分離困難,

Advertisiment
哭給家長看。 但是, 家長一走, 他立刻歡天喜地。 看透走向獨立是每個寶寶不可逆轉的成長目標這樣一個事實, 我們就不會再依賴寶寶給我們心理支撐。

林怡老師提示入園面試有什麼

現在不少幼稚園都有入園面試, 或者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面試, 但老師都會暗中觀察家長和寶寶, 根據初步印象確定是否接收寶寶入園。 幼稚園面試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 寶寶的認知能力。 如能否分清楚顏色、形狀、動物、植物等概念。 如果家長有心, 這些都可以在平時很自然地帶給寶寶。

2. 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可能會隨機地問寶寶一些問題, 看看寶寶的反應。 如果擔心寶寶到面試的時候沉默不語, 可以在平時多跟寶寶交流, 多帶他外出,

Advertisiment
多接觸一些人, 鼓勵寶寶大膽地與他人交流, 並積極地回應他人的邀請等, 鍛煉他的膽量與表達能力。 如果家長自身性格就很內向, 更要注意主動培養寶寶的這種能力。 同時, 也可以在考察幼稚園期間通過如下的遊戲來幫助寶寶熟悉面試過程。

3. 除此之外, 可以在家通過遊戲模擬面試, 問寶寶一些老師可能問到的問題, 如你幾歲了?你叫什麼名字呀?你最喜歡什麼呀?你家裡都有誰呀?

寶寶心理準備9原則

如果心理準備充分, 入園後, 寶寶適應幼稚園就會比較快。 只剩下1個月了, 幫助寶寶做好入園的心理準備最好注意方式方法, 好吧, 寶寶入園心理準備不要忽略這幾個重點:

要讓寶寶明白, 去幼稚園有很多好有意思的事情。

Advertisiment

這並非指去了幼稚園可以隨心所欲, 而是對寶寶有所要求的。 在將這些規矩告訴寶寶的時候, 要讓他意識到, 能遵守這些規則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也是一件很榮耀的事。 當寶寶帶著這樣的心態走進幼稚園的時候, 即便受到一些約束, 也能比較欣然地去接受。

帶寶寶提前熟悉幼稚園的環境。

進入陌生環境, 內心多少都會有些恐慌感。 要消除其對幼稚園的陌生感, 可以在入園前, 帶他去熟悉環境。

避免心理準備過度。

若準備過度, 說明家長對自己和寶寶都缺乏信心, 內心非常焦慮, 於是, 這種焦慮情緒長期作用在寶寶身上, 反而在不斷地帶給寶寶壓力, 導致其適應更加困難。

別拿幼稚園嚇唬寶寶。

千萬不要在寶寶表現不好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以再這樣, 把你送幼稚園到了幼稚園, 看老師怎麼管你等嚇唬寶寶, 以免從負面強化幼稚園的概念。

家長要調整心態。

不要有急著讓寶寶上幼稚園, 好讓自己獲得解脫的想法。 即便家長嘴裡不說, 寶寶也可以察覺到。

放輕鬆, 順其自然。

如果家長內心很茫然, 不知心理準備工作從何做起, 或者做得過於生硬, 不如不做。 順其自然, 保持輕鬆的心態面對就好。 家長放鬆, 寶寶通常也放鬆。

少傳遞負面資訊。

千萬別當著寶寶的面議論其他小朋友上幼稚園多糾結, 或者談論其他與幼稚園相關的負面事件, 以免影響到寶寶。

讓寶寶不再依戀某個家人。

除平時主要照看寶寶的人之外, 其他家庭成員也儘量多參與育兒, 降低寶寶單獨依賴某個人的程度,這樣他適應幼稚園也會更快速些。

離開家道別,回家一個小擁抱。

每天上班時要跟寶寶道別,回到家,要給他一個擁抱,並告訴寶寶,只要上班,每天都會有離開和相見。寶寶理解了這個規律,就會明白,分離只是暫時的,這對他上幼稚園也會有幫助。

寶寶喜歡幼稚園,前提是他覺得自己自理能力強,在幼稚園會受歡迎:老師喜歡,是小朋友心中的小能人,這有助於寶寶更快適應幼稚園!

寶寶要具備的能力

寶寶入園前需要具備某些能力。如果不具備這些能力,他很多事情都需要求助老師的話,寶寶內心會更加緊張。這也是影響寶寶適應幼稚園的一個原因。因此,在入園之前,這些能力必須有!

最起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最好讓寶寶掌握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自己用水杯喝水等基本技能。如果在入園前1個月還沒有掌握這些,那最起碼要讓寶寶有自我服務的意向,就是知道要穿脫鞋襪,知道要去上廁所,也是可以的。通常小班老師會教給寶寶們基本的生活技能,只要寶寶有了這些自我服務的意向,入園後一般是會積極配合老師的。

需求什麼?知道跟老師說

剛入園時,老師對寶寶的瞭解還不夠深入,加上需要照顧的寶寶數量較多,很難時刻關注到每個寶寶,這時候就顯示出良好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啦!一定要告訴他,自己有需求的時候要跟老師說,比如:我餓了,我要吃飯。我渴了,我想喝水。我要小便。我的衣服濕了。這些日常用簡單語句,最好在1個月內教會寶寶,以便在需要的時候,他可以自如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此外,要讓他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別,當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知道要答應。

與幼稚園作息保持一致

寶寶入園前一兩個月,最好參照幼稚園的標準,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從起床、午睡、晚上睡覺到一日三餐的時間都儘量接近幼稚園的時間。一旦形成習慣,寶寶入園後就不會因為生活規律被打破而產生強烈的不適應感。作息穩定的寶寶更容易適應幼稚園生活。

多多鍛煉,不做嬌寶寶

很多父母尤其爺爺奶奶(以及保姆)生怕寶寶摔著,磕著,對寶寶保護過度,不是抱在懷裡,就是放在手推車裡,寶寶缺乏鍛煉的機會,運動能力比較差,在幼稚園玩耍的時候,反而容易出現跌倒摔傷等現象。這樣的寶寶也比較嬌氣,不太容易被同伴接納。

交朋友的技巧必須有

入園前,最好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寶寶與小夥伴自由接觸。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寶寶缺乏交往技巧,有打人、推人、咬人等行為,要先調整好。調整時以正面引導為主,在制止其不正確行為模式的同時,要明確地告訴他正確的行為模式。

入園倒計時了,可以嘗試通過遊戲,幫助寶寶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比如,當他想玩他人手中的玩具時,要嘗試去跟對方商量,而不是通過搶等方式達到目的。如果對方不同意給自己玩,要學會等待,或者尋找別的可替代的事情做。

帶寶寶外出玩耍的時候,可以適當帶些小零食,鼓勵他與周圍的小夥伴分享。滿足口腹之欲是寶寶們最難抵制的誘惑。美食可以拉近小朋友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因此變得更加友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寶寶們相處出現一些小的衝突時,只要不是很嚴重,家長最好不要干涉過多。被干涉過多的寶寶習慣依賴成人來解決問題,自我成長的機會被剝奪,會更加缺乏交往技巧。

降低寶寶單獨依賴某個人的程度,這樣他適應幼稚園也會更快速些。

離開家道別,回家一個小擁抱。

每天上班時要跟寶寶道別,回到家,要給他一個擁抱,並告訴寶寶,只要上班,每天都會有離開和相見。寶寶理解了這個規律,就會明白,分離只是暫時的,這對他上幼稚園也會有幫助。

寶寶喜歡幼稚園,前提是他覺得自己自理能力強,在幼稚園會受歡迎:老師喜歡,是小朋友心中的小能人,這有助於寶寶更快適應幼稚園!

寶寶要具備的能力

寶寶入園前需要具備某些能力。如果不具備這些能力,他很多事情都需要求助老師的話,寶寶內心會更加緊張。這也是影響寶寶適應幼稚園的一個原因。因此,在入園之前,這些能力必須有!

最起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最好讓寶寶掌握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自己用水杯喝水等基本技能。如果在入園前1個月還沒有掌握這些,那最起碼要讓寶寶有自我服務的意向,就是知道要穿脫鞋襪,知道要去上廁所,也是可以的。通常小班老師會教給寶寶們基本的生活技能,只要寶寶有了這些自我服務的意向,入園後一般是會積極配合老師的。

需求什麼?知道跟老師說

剛入園時,老師對寶寶的瞭解還不夠深入,加上需要照顧的寶寶數量較多,很難時刻關注到每個寶寶,這時候就顯示出良好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啦!一定要告訴他,自己有需求的時候要跟老師說,比如:我餓了,我要吃飯。我渴了,我想喝水。我要小便。我的衣服濕了。這些日常用簡單語句,最好在1個月內教會寶寶,以便在需要的時候,他可以自如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此外,要讓他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別,當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知道要答應。

與幼稚園作息保持一致

寶寶入園前一兩個月,最好參照幼稚園的標準,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從起床、午睡、晚上睡覺到一日三餐的時間都儘量接近幼稚園的時間。一旦形成習慣,寶寶入園後就不會因為生活規律被打破而產生強烈的不適應感。作息穩定的寶寶更容易適應幼稚園生活。

多多鍛煉,不做嬌寶寶

很多父母尤其爺爺奶奶(以及保姆)生怕寶寶摔著,磕著,對寶寶保護過度,不是抱在懷裡,就是放在手推車裡,寶寶缺乏鍛煉的機會,運動能力比較差,在幼稚園玩耍的時候,反而容易出現跌倒摔傷等現象。這樣的寶寶也比較嬌氣,不太容易被同伴接納。

交朋友的技巧必須有

入園前,最好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寶寶與小夥伴自由接觸。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寶寶缺乏交往技巧,有打人、推人、咬人等行為,要先調整好。調整時以正面引導為主,在制止其不正確行為模式的同時,要明確地告訴他正確的行為模式。

入園倒計時了,可以嘗試通過遊戲,幫助寶寶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比如,當他想玩他人手中的玩具時,要嘗試去跟對方商量,而不是通過搶等方式達到目的。如果對方不同意給自己玩,要學會等待,或者尋找別的可替代的事情做。

帶寶寶外出玩耍的時候,可以適當帶些小零食,鼓勵他與周圍的小夥伴分享。滿足口腹之欲是寶寶們最難抵制的誘惑。美食可以拉近小朋友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因此變得更加友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寶寶們相處出現一些小的衝突時,只要不是很嚴重,家長最好不要干涉過多。被干涉過多的寶寶習慣依賴成人來解決問題,自我成長的機會被剝奪,會更加缺乏交往技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