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常腹瀉?小心營養不良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親子相冊 

有的媽媽向小編反映, 自家的寶寶總是拉肚子, 臉色蒼白, 有些營養不良的感覺。 這到底怎麼回事呢?專家研究發現,

Advertisiment
營養不良會導致患兒消化道形態和功能改變, 消化酶活性降低甚至分泌不足, 稍不注意就會引發腹瀉甚至遷延不愈, 慢性或遷延性腹瀉引起的消化道功能紊亂, 往往又是營養不良的主要誘因。 情況如此嚴峻, 我們趕緊看一下!

腹瀉與營養不良的關係

腹瀉患兒由於腸蠕動亢進和食物消化功能受影響, 水和無機鹽以及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受影響, 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可以說, 小兒營養不良和腹瀉兩者互為因果, 往往造成惡性循環, 小兒腹瀉遷延不愈, 營養攝入嚴重不足, 出現發育遲緩、佝僂病等嚴重後果。

具體來講, 對於營養不良引起的小兒慢性腹瀉, 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消化道形態和功能改變

Advertisiment

患兒長期營養不良時, 全身多數器官都會發生形態和功能的改變, 單在消化道可見胃粘膜萎縮、胃液酸度降低, 這種改變可使胃殺菌及屏障作用明顯降低, 消化道中的細菌和酵母菌大量繁殖;胰腺分泌的酶活力低於正常, 如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澱粉酶均有減少;十二指腸、空腸粘膜變薄, 刷狀緣變淺, 上皮細胞由柱狀變為立方形, 營養不良伴有腹瀉者, 這種改變往往不易恢復。

2、免疫和防禦功能降低

營養不良削弱了患兒機體免疫和防禦功能, 在胃腸道可見胃、小腸粘膜萎縮、胃酸過低等, 使消化道的屏障功能降低, 而容易引起腹瀉;分泌型iga降低, 局部免疫功能減弱, 使胃腸道容易發生感染,

Advertisiment
是造成慢性腹瀉的另一原因小腸內。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親子相冊

3、菌群失調的影響

嚴重營養不良的患兒, 十二指腸中有厭氧菌和酵母菌的過度繁殖。 腹瀉時, 小腸上段所有細菌都顯著增多, 並由於大量細菌對膽酸的脫結合作用而使游離膽酸的濃度大為增高。

Advertisiment
高濃度游離膽酸有損害小腸細胞的作用, 以致營養不良和腹瀉患兒易於發生腸道細胞形態與功能的紊亂。

4、營養物質吸收障礙

營養不良容易合併小腸吸收不良症的出現。 因為胃腸道粘膜萎縮, 可導致各種雙糖酶減少和引起雙糖酶缺乏症而引起腹瀉。

也就是說, 營養不良患兒由於消化道粘膜萎縮、消化酶活力降低、機體防禦功能降低、小腸細菌過度繁殖等因素導致腹瀉反復發作。 所以, 營養不良的嬰幼兒經常反復出現腹瀉症狀, 亦即慢性或遷延性腹瀉。

那麼, 對於這類患兒, 我們該怎麼治療和調理呢?

我們知道, 在治療腹瀉症狀上, 除了在有明確的感染因素時, 不宜使用抗生素, 以免進一步惡化本已失調的腸道菌群;合理補充益生菌和消化酶製劑;在緩解控制腹瀉症狀方面,

Advertisiment
外用丁桂兒臍貼, 可以收到顯著效果, 無副作用, 還能從根本上增強消化功能;此外, 正規的“捏脊療法”等中醫手段也有一定效果。

專家認為, 營養不良主以飲食調理為主, 添加營養食物應循序漸進, 由細到粗, 由少到多, 由軟到硬, 一步一步來, 不能急於求成, 要有耐心、精心和細心, 還要注意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 2歲以上的寶寶應以米飯為主食, 配合各類菜蔬, 包括葷菜、素菜和水果, 每天仍保留1-2次奶類。 若因營養不良伴佝僂病, 則在治療慢性腹瀉和飲食調理之外, 還應多做戶外活動, 曬太陽, 同時適量補充魚肝油和鈣劑。

“一口吃不成胖子”, 對於營養不良伴經常腹瀉的患兒, 家長們應該足夠重視,在對症治療腹瀉的同時,需要在飲食上慢慢調理,增強消化功能,才能從根本上打破營養不良與慢性腹瀉之間的惡性循環。

家長們應該足夠重視,在對症治療腹瀉的同時,需要在飲食上慢慢調理,增強消化功能,才能從根本上打破營養不良與慢性腹瀉之間的惡性循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