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吃魚會變聰明嗎?

魚肉富含豐富蛋白質, 可以幫助幼兒生長發育。 生病或身體有傷口時, 也可以幫助恢復及愈合;而魚肉中EPA及DHA可降低血脂質, 免于心臟病威脅。 但在喂食幼兒吃魚肉時, 要小心剔除魚刺, 以免魚刺卡住咽喉。

常看到老一輩的人對小孩說:“乖!多吃點魚, 吃魚會聰明喔!”。

其實這話還真不假, 吃魚不但會讓人更聰明, 還可以保護心臟血管, 甚至會讓人更快樂、不憂郁。 怎么會這么神奇呢?

魚類具豐富營養價值

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15~24%, 所以魚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 約有87~98%都會被人體吸收。

Advertisiment
魚類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 而且魚類含有很特別的ω-3系列脂肪酸, 例如EPA(Ecosapeno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及DHA(Decosahexanoid acid, 二十二碳六烯酸)。

此外, 魚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D, 特別是魚的肝臟含量最多。 魚類也含有水溶性的維生素B6、B12、煙堿酸及生物素。 魚類還含有礦物質, 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魚或沙丁魚等, 若帶骨一起吃, 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海水魚則含有豐富的碘;其它如磷、銅、鎂、鉀、鐵等, 也都可以在吃魚時攝取到。

DHA是促進腦力的關鍵元素

為什么常聽說吃魚會變聰明?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 魚類所含的DHA, 它們在人體內主要是存在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 DHA可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 寶寶尤其需要此種養份, 促進視力健全發展;DHA也對人腦發育及智能發展有極大的助益,

Advertisiment
亦是神經系統成長不可或缺的養份。

一般海產食物多含有DHA, 但深海的魚類如:鮭魚、鯖魚、沙丁魚、秋刀魚、土魠魚富含最多, 尤其是在魚眼球附近的脂肪組織。 鱈魚、虱目魚、烏魚的油脂含量雖高, 但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并不是很高;鮪魚、黃魚、鱸魚、白帶魚的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則更低。

DHA對于胎兒及嬰幼兒快速發展的腦部發育更是非常重要。 嬰幼兒無法自己制造足夠腦細胞與神經發育所需的DHA, 他們的DHA須由母乳或是寶寶配方獲得。 母乳中DHA含量豐富, 喂哺母乳的寶寶, 在視覺發展及智能認知發育方面, 都比喂食寶寶配方奶粉的寶寶好, 以母乳喂食寶寶的時間越長, 寶寶的智商也愈高, 長大后的學業表現也較優異,

Advertisiment
所以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

但若母親未于懷孕或是授乳期間補充足夠的富含DHA之食物, 體內就無法含有足夠的DHA, 嬰幼兒的體內DHA濃度可能會不足。 所以懷孕及授乳的婦女應該多攝取深海魚類, 以提高懷孕期間體內的DHA量, 或經由哺乳傳遞給寶寶, 如果不方便或不喜歡吃魚, 恐怕得考慮服用膠囊狀的DHA補充劑。 在母親無法或停止喂哺母乳時, 則宜由嬰幼兒飲食中添加DHA, 例如選擇添加DHA的配方奶粉, 或多用魚肉制作副食品, 但部份寶寶配方奶粉中并未添加DHA, 選購時應留意標示。

罹患老人癡呆癥的人, 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常吃魚的人腦筋較不易退化, 甚至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癥的癥狀。 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

Advertisiment
缺乏DHA也會造成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降低。

醫學證實常吃魚好處多

魚肉富含的蛋白質, 可以幫助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生長發育, 生病或身體有傷口的時候, 也可以幫助復原及愈合。 而且魚肉的蛋白質, 肌纖維構造比較短、結締組織也比較少, 所以魚肉吃起來較

其它畜肉細致嫩滑, 也較容易消化, 非常適合幼兒及老人家食用。 魚類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 所以熱量較畜肉低。

醫學研究發現, 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 原來是因為他們的飲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魚類;在日本地區的調查, 也發現沿海漁村的居民,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內地農民低。 魚肉中之EPA及DHA這兩種特別的ω-3系列脂肪酸, 可降低血脂質,

Advertisiment
特別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 且會使血小板比較不會凝集, 而有預防血栓形成引起之心臟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 可以保護心臟。

芬蘭地區的研究發現, 一周吃不到一次魚的人, 罹患輕微憂郁癥的比例, 比常吃魚的人高, 因為魚肉中之EPA及DHA可以消除憂慮, 預防精神分裂癥。 總之, 吃魚可以讓人更健康聰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