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喝涼茶降火 正確技能get√

隨著夏天的腳步逐漸到來, 氣溫也越來越高, 寶寶也開始出現了不同的“上火”表現:便秘、眼屎多、積食、焦躁不安、口氣大等等。 這個時候, 媽媽們都迫不及待利用各種下火方法為寶寶下下火。 而喝涼茶則是家長們最方便快捷的下火方法之一。 有些寶寶甚至經常喝, 殊不知, 這樣的做法往往傷害了脾胃, 導致消化功能下降。

1、涼茶性味偏涼 易傷脾胃

嶺南地區有喝涼茶的習慣, 喝涼茶不僅可以下火、消食, 還可以祛濕, 南方的家長都喜歡給寶寶喝各種涼茶。 但是, 涼茶一般都含有中藥成分, 性味偏涼, 幼兒臟腑嬌嫩,多喝寒涼類的飲料會損傷孩子的腸胃。

Advertisiment
如果喝用涼茶飲料, 其為了增加較好的口感會增加糖分的配比量, 這樣容易增加寶寶對糖分的攝入, 增加肥胖的概率, 導致寶寶的食欲下降。

一般來說, 孩子身體的臟器功能要發育到接近大人的程度, 差不多要到7歲。 若7歲前家長過多的使用寒涼的東西(涼茶、白菜、生菜、火龍果、奇異果等), 會違背兒童生理特點, 導致脾胃吸收功能變差。 超過胃的收納或者是脾的蘊化, 不但是白吃, 而且還損害了寶寶的脾胃, 寶寶變得瘦小、身體素質差。

2、不需要刻意給孩子“降火”

俗話說, 幼兒乃“純陽之體”, 很多媽媽就認為要多喝涼茶多吃清熱食物, 其實這存在著認識偏差。 人們通常認為的“純陽之體”其實指的是小孩子充滿生機和活力,

Advertisiment
而非易上火。 而且, 寶寶本身就比成人容易發熱, 只要體溫沒有超過正常範圍, 孩子沒有不適感, 一般都不需要刻意為孩子“降火”。

寶寶有上火的疑似症狀, 得先弄清楚孩子上的是什麼火。 春夏之交, 寶寶上火大多是“肝火”和“肺火”。

亂發脾氣是“肝火”

由於春天肝氣升發, 一不小心升發過了就會造成肝火旺。 其表現為, 寶寶一哭就哭個不停、動不動就發脾氣、眼屎多、睡眠不安穩等。 此時可以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偏涼的食物, 如煲些蟬衣, 鉤藤水、菊花, 夏枯草茶等幫助清肝火。

感冒症狀是“肺火”

寶寶的肺火旺則表現為患上鼻塞、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春夏之交天氣容易冷熱變替,

Advertisiment
飲食不節, 水分攝入較少, 增減衣服不及時等, 是引發肺火旺的常見原因。 去肺火應該清淡飲食、多喝水, 適當煲些雪梨瘦肉水或金銀花水給寶寶喝。

口乾舌燥是“胃火”

當寶寶出現口幹、口臭、便秘、大便幹結等可能就是上“胃火”了。 胃火十分常見。 除了是吃了易致上火的食物之外, 吃得過多導致腸胃負擔過重, 滅胃火就要清熱清滯, 飲食清淡之外, 還要多吃青菜以幫助胃腸蠕動, 可以給孩子吃一些萊菔子、連翹等幫助降胃火。

3、寶寶喝涼茶正確技能get

涼茶不是不能喝, 而是不能經常喝。 一般來說, 要等到寶寶3歲才能喝涼茶。 那麼, 寶寶要喝涼茶的話, 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喝涼茶要分體質

太過苦寒(涼茶鋪的涼茶較為哭喊), 易傷脾胃,

Advertisiment
脾胃虛了運化不好, 就容易濕滯上火。 若是嬰幼兒時期就常喝五花茶、黃連水、臘梅花等涼性過重的涼茶, 對體質還可能造成終生影響, 今後再想調理也難了。

如果小兒平素體質較弱, 易感冒, 有多汗、胃口差、夜間遺尿等症狀, 就不宜經常飲用涼茶。 喝涼茶後一旦出現拉肚子、作嘔等症狀, 要立即停止服用。

喝涼茶不宜人人用一方

一煲涼茶老少都喝, 一個方子好多人用, 喝了不但可能沒效, 還會產生副作用。 喝涼茶, 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用方。 即使是小兒七星茶藥性平和, 也不能一股腦兒地把七味藥都用上, 每個孩子的表現不同, 使用的成分也應有所區分, 才能真正體現出效果。

喝涼茶不宜長時間喝

小兒涼茶應遵循“清、輕、淡、甘”的原則,

Advertisiment
適當加入利濕、消滯之品, 劑量應取治療量的1/3左右, 連續飲用2~3天。 常用的有五花茶、竹葉芯水、馬蹄水等。

喝涼茶不能當成治病

常用的中藥包括金銀花、菊花、雞蛋花、竹葉、布渣葉、麥芽等, 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 另外, 涼茶只為清熱氣、防感冒之用, 而不是為治病而設, 故患病時還是應該求診于醫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