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出生第一年裡的語言發育特點

* 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就是最早的發音, 也是今後語言的基礎。

* 2周左右的嬰兒能區分人的語聲和其他聲音, 如鐘聲、哨聲等, 這種能力是他以後學習語言的前提;同時寶寶對說話聲(尤其是高音)很敏感。

* 第4周開始, 嬰兒的哭聲可作為一種用來表示身體狀態以得到注意的手段。 開始它多是表示消極狀態, 如餓、冷、熱、濕、寂寞等。

* 到2~3個月就有了表示積極狀態的聲音, 如舒服、高興時的發音。 嬰兒情緒越好發音越多;對成人的逗引和說話時的情緒表現也有所反應, 如以忿怒聲斥責他時會哭, 和藹聲安慰他時會笑。

Advertisiment

* 4個月時嬰兒就能區別男聲和女聲, 6個月時即能區分出不同的語調。 開始咿呀作語, 能發輔音, 如d、n、m。

* 4〜7個月是連續音節階段。 寶寶明顯變得活躍起來, 發音增多, 看見熟人、玩具能發出愉悅的聲音, 叫他名字會轉頭;可出現一些重複的、連續的音節, 這些音為以後正式說出詞和理解詞做了準備。

* 7〜9個月, 能發出“ma-ma”、“ba-ba”等母音和輔音, 但無所指;可以形成第一批“語言——動作”的條件反射, 如說“歡迎”他會拍手, 說“再見”會擺手等, 有了這種條件反射, 寶寶就有了學習與成人交往的可能。

* 從11個月開始, 是“語言——動作”的條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時期, 此時寶寶聽懂的詞越來越多, 可以按照指示去做一些事情, 並開始模仿成人發音。 這時還不是正式的說話,

Advertisiment
他可能是用一定的聲音表示一定的意義, 也可說是學說話的萌芽階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