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出生第一年 寶媽最關心問題全在這裡!

一個月

1、24小時內要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

2、每天可以睡16—20小時

3、母乳餵奶前後半小時不要喂水, 稀釋胃液影響消化, 睡前不喂水。 純母乳餵養6個月內可以不喂水。 人工餵養, 兩餐之間需要喂水。

4、早看黑白圖片, 培養智力, 距離眼鏡20釐米處, 每週換一張照片

兩個月

1、每個乳☆禁☆房餵奶10—15分鐘, 每三小時喂一次, 養成按頓餵養好習慣。

2、不要用搖晃的方式哄寶寶睡覺, 影響腦發育, 造成輕微智力低下。

3、45天可以訓練寶寶抬頭, 每天兩次, 每次10秒鐘, 每次俯臥時間不宜超過一分鐘

三個月

1、上午可以睡1~2次, 下午2次, 晚上睡1~2個大覺。

2、餵奶每天按需餵養,

Advertisiment
每日餵養總量超過600ml即可。

3、訓練寶寶追視能力。

4、給寶寶做按摩, 每天洗澡後做撫觸按摩, 有效促進神經系統發育和鍛煉寶寶的感覺系統(益智)。

5、預防寶寶偏頭睡。

四個月

1、給寶寶枕枕頭, 枕高3~4釐米。

2、寶寶游泳可以提高智力。 睡前游泳更可以促進寶寶身高和體重的增加。

3、訓練寶寶視覺, 準備純色的彩色圖片, 教寶寶認識不同顏色。

4、用棉簽或紗布給寶寶擦牙, 哪怕只有一顆牙。

5、可以喝果汁, 每天10ml, 用果汁和果肉分離的榨汁機。 按1:3(水)的比例將果汁稀釋, 用60度的溫開水稀釋, 冷卻到40度喂寶寶, 上午兩餐之間喂一次, 適應後加至20ml, 一週一種水果。

6、訓練寶寶用手抓東西、訓練寶寶嗅覺。

五個月

1、可加輔食雞蛋黃(不要雞蛋清, 容易致敏),

Advertisiment
以蛋黃恰好凝固為宜, 用小勺取1/4碾碎, 加少量溫開水調成糊狀。 於餵奶後喂輔食, 每次1/4, 一周後無過敏, 加至1/2蛋黃, 再一周加至1個蛋黃。

2、適應蛋黃後, 可餵養蘋果泥、香蕉泥、米湯等。 4~7個月餵養半流質食物, 7~12個月添加碎菜末、等碎狀固體食物。

3、此月寶寶出牙, 會吃手。 可用磨牙棒, 或轉移寶寶注意力。

4、不要添加澱粉類食物

六個月

1、不要喝豆漿、不要用牛奶、優酪乳代替配方奶。

2、寶寶開始有脾氣, 要引導讓寶寶安靜下來。

七個月

1、保護寶寶牙齒, 吃完奶後, 喂幾口溫開水沖洗口腔, 棉簽或紗布粘淡鹽水每天早晚幫寶寶清洗牙齒和牙床。

2、給寶寶講故事和看彩色圖片書, 重複講一個故事, 看寶寶反映。

3、寶寶會出現假哭、假笑等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Advertisiment
媽媽應視情況讓寶寶覺得這樣做不能達到目的, 幾次之後, 寶寶就不會再這樣了。

4、寶寶扔東西, 不是惹你生氣, 開始時是因為發育不全拿不穩, 媽媽不應生氣, 應和寶寶玩扔東西的遊戲, 適當加以引導。

5、寶寶怕生人, 出現依戀, 可給予更多陪伴和引導。

八個月

1、不要給寶寶喝糖水、冰水

2、寶寶會出現很多重複的動作, 如反復擺同一積木, 不要阻止。

九個月

1、可以吃麵食、小饅頭等

2、6個月前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不喝水、6個月後的寶寶不要喝純淨水和礦泉水, 喝煮好的溫開水。

3、不要給寶寶吃膨化食品、爆米花、松花蛋、油條、醃制食品、味精多的食品, 會影響寶寶智力。

4、經常鍛煉寶寶的爬行能力, 不要急於讓寶寶行走。 爬好了, 才能走。

Advertisiment

十個月

1、不要吃糖和巧克力

2、制定寶寶吃飯規則、定時定量定位置, 養成良好習慣, 否則寶寶容易不愛吃飯, 影響發育。 堅決不吃零食, 吃零食會影響吃正餐。

3、和寶寶一起看書、翻書。

4、給寶寶準備玩具箱, 讓寶寶玩完玩具自己放回去。 可以告訴他, 小球回家了。

5、培養寶寶樂感, 寶寶爬行時可以放有節奏的音樂。

6、做遊戲激發寶寶好奇心, 可以將搭好的積木推到, 再陪寶寶搭。

十一個月

1、學習站立

2、給寶寶營造獨立思考的環境, 寶寶玩玩具或積木時不要打擾, 若買了新玩具看見寶寶還在玩別的玩具, 也不要打斷寶寶, 等寶寶不玩後, 再告訴寶寶玩新玩具, 不然寶寶會對什麼事情都不專心,

3、看圖片學動物叫

4、不要使用學步車

5、寶寶任性不能縱容,

Advertisiment
可轉移寶寶注意力, 或等寶寶安靜下來再處理。

十二個月

1、讓寶寶多翻書, 可以鍛煉手指靈活, 陪寶寶看書識字, 每天堅持看, 養成寶寶主動看書的習慣。

2、訓練寶寶自己走, 寶寶摔倒了, i不一定要扶, 忍痛引導寶寶自己起來, 開始時寶寶會很慢, 慢慢會自己起, 這樣的寶寶堅強、獨立。

3、給寶寶說話的機會, 如寶寶如果想拿杯子, 不要馬上遞給他, 要鼓勵寶寶說出來。 要經常訓練寶寶說話的機會, 12~24個月是寶寶口語的表達階段, 應訓練寶寶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

4、光腳丫走路好處多, 不過在冬天還是不要了!

育兒指南:

1、寶寶輔食黑名單(4~12個月):蛋清、豆類、重金屬超標的魚(鯰魚、羅非魚)、瓶裝飲料或功能飲料、不要吃菠菜、韭菜、莧菜等, 影響鈣吸收、帶殼類海鮮, 容易致敏。

2、健腦食品光榮榜:母乳、豆類、水果、動物內臟和瘦肉、核桃、葵花籽、花生、南瓜、粗糧、蔬菜。堅果類的食物家長要弄成小的或粉狀的給寶寶吃,且在寶寶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逗寶寶。

3、11個月寶寶必備的玩具:小皮球、積木、識圖卡片、出聲玩具、DIY組合玩具等。

寶寶出生第一年最常見的5種病

一號常見病:感冒

感冒在出生後第一年中幾乎難以避免,病毒性☆禁☆感冒屬於自然疾病,年輕的父母不必過於驚慌。當發生感冒時,讓寶寶多飲水,注意加強營養,多休息。如出現發熱,在溫度上升期手腳稍涼,可進行局部按摩、洗溫水澡等以擴張血管加強散熱。

在發熱高峰期時面色潮紅、皮膚溫度高,此時可用冷毛巾敷額部進行物理降溫。同時,發熱寶寶應該注意多飲水,以補充因發熱導致的水分丟失。

感冒大都是爸爸媽媽以及與寶寶接觸的人傳染給寶寶的。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差,在一般情況下,當患了感冒的媽媽、爸爸或其他人在打噴嚏、鼻子不通氣、稍有發燒、頭痛,自己剛感覺到患感冒的時候,就已經傳染給寶寶了。新生寶寶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二號常見病:腹瀉

寶寶腹瀉是0-1歲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寶寶由於胃腸道功能發育還不成熟,比較容易出現腹瀉。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寶寶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對於寶寶腹瀉,飲食調理也是很重要的。在發現寶寶腹瀉時,第一時間應給他多飲水,並嚴密觀察寶寶的尿量和尿的顏色,防止脫水的發生,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目前不主張禁食,同時到醫院就診尋找腹瀉原因再對症治療。

寶寶腹瀉時的一般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防以防止低級脂肪酸刺激腸壁。

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腸內食物發酵促使腸道蠕動增加。腹瀉時可給寶寶以清淡飲食,以利於其腸道修復。

用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時不必停止餵奶,只需適當減少餵奶量,縮短餵奶時間,並延長餵奶間隔。此時,母親還應少食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餵奶前,母親可喝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

三號常見病:濕疹

濕疹是寶寶期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是一種過敏性疾病,與過敏體質有關,經常反復出現,難以完全根治。

濕疹可使寶寶奇癢難忍、夜不成眠、煩躁不安。治療有一定效果。必要時可在指導下使用消炎、止癢、脫過敏藥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膚輕鬆"等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帶來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輕度萎縮。

用什麼樣藥物劑型治療濕疹依據濕疹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不可用油膏;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

濕疹可使用的藥物種類繁多,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凡更換新藥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藥物清除乾淨。在更換藥物時最好先在小塊濕疹塗擦,觀察效果,以決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藥物使用不當加重病情。

對濕疹不嚴重的寶寶,只需局部用藥,但不能自行濫用藥物,以免引起皮膚損害或感染。

四號常見病:鵝口瘡

出生不久的寶寶,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此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患有此病的寶寶因喝奶時會有刺痛感,因此經常哭鬧不安或不願意吃奶。

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繼而蔓延到牙齦和頰外,發病處有斑片白膜,周圍黏膜充血。發病時口腔有灼熱刺疼和乾燥感,部分寶寶伴有低燒的症狀。嚴重時斑膜可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黏膜,有時可引起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瀉。

當寶寶發生鵝口瘡時,第一時間內要將所有餵養用具徹底煮沸消毒,寶寶的衣物最好是開水燙過後暴曬(因為衣物如果殘留真菌將成為感染源)。之後奶瓶、奶嘴均需煮沸消毒,配奶時應先洗手,奶嘴不要碰到其他任何地方以免受污染。

母乳餵養的媽媽,每次餵奶前用溫毛巾將乳☆禁☆房擦洗乾淨並洗手。同時寶寶的手也要多用清水洗,同時每次餵奶之後應用棉簽清潔寶寶口腔。

除此之外,可用1.4%的碳酸氫鈉液洗口腔後用制黴素片塗口腔,每天2-3次,最好選擇兩次餵奶之間進行。在口腔白膜狀物消失後還需治療2-3天,以免反復。

五號常見病:貧血

寶寶貧血以缺鐵性貧血為主。由於出生後的前幾個月無法添加輔食,鐵的攝入量較少,而母體內儲存的鐵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漸耗盡,從而在出生後2個月起,寶寶常出現輕度貧血,被稱為生理性貧血。

大一點的寶寶,也可能由於未及時添加輔食而發生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長時間的貧血還可能導致寶寶的智力發育落後、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後果。

寶寶期應定期為寶寶檢查血常規。由於鐵劑對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用藥後可導致食欲下降,故輕度貧血寶寶,應以食補為主。4個月以內的寶寶,可選擇強化鐵的奶粉。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應注意加食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4個月以上的寶寶則可根據月齡自行進食上述相應食物。

中重度貧血者,則應按醫囑進行補鐵治療。

容易致敏。

2、健腦食品光榮榜:母乳、豆類、水果、動物內臟和瘦肉、核桃、葵花籽、花生、南瓜、粗糧、蔬菜。堅果類的食物家長要弄成小的或粉狀的給寶寶吃,且在寶寶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逗寶寶。

3、11個月寶寶必備的玩具:小皮球、積木、識圖卡片、出聲玩具、DIY組合玩具等。

寶寶出生第一年最常見的5種病

一號常見病:感冒

感冒在出生後第一年中幾乎難以避免,病毒性☆禁☆感冒屬於自然疾病,年輕的父母不必過於驚慌。當發生感冒時,讓寶寶多飲水,注意加強營養,多休息。如出現發熱,在溫度上升期手腳稍涼,可進行局部按摩、洗溫水澡等以擴張血管加強散熱。

在發熱高峰期時面色潮紅、皮膚溫度高,此時可用冷毛巾敷額部進行物理降溫。同時,發熱寶寶應該注意多飲水,以補充因發熱導致的水分丟失。

感冒大都是爸爸媽媽以及與寶寶接觸的人傳染給寶寶的。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差,在一般情況下,當患了感冒的媽媽、爸爸或其他人在打噴嚏、鼻子不通氣、稍有發燒、頭痛,自己剛感覺到患感冒的時候,就已經傳染給寶寶了。新生寶寶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二號常見病:腹瀉

寶寶腹瀉是0-1歲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寶寶由於胃腸道功能發育還不成熟,比較容易出現腹瀉。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寶寶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對於寶寶腹瀉,飲食調理也是很重要的。在發現寶寶腹瀉時,第一時間應給他多飲水,並嚴密觀察寶寶的尿量和尿的顏色,防止脫水的發生,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目前不主張禁食,同時到醫院就診尋找腹瀉原因再對症治療。

寶寶腹瀉時的一般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防以防止低級脂肪酸刺激腸壁。

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腸內食物發酵促使腸道蠕動增加。腹瀉時可給寶寶以清淡飲食,以利於其腸道修復。

用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時不必停止餵奶,只需適當減少餵奶量,縮短餵奶時間,並延長餵奶間隔。此時,母親還應少食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餵奶前,母親可喝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

三號常見病:濕疹

濕疹是寶寶期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是一種過敏性疾病,與過敏體質有關,經常反復出現,難以完全根治。

濕疹可使寶寶奇癢難忍、夜不成眠、煩躁不安。治療有一定效果。必要時可在指導下使用消炎、止癢、脫過敏藥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膚輕鬆"等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帶來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輕度萎縮。

用什麼樣藥物劑型治療濕疹依據濕疹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不可用油膏;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

濕疹可使用的藥物種類繁多,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凡更換新藥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藥物清除乾淨。在更換藥物時最好先在小塊濕疹塗擦,觀察效果,以決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藥物使用不當加重病情。

對濕疹不嚴重的寶寶,只需局部用藥,但不能自行濫用藥物,以免引起皮膚損害或感染。

四號常見病:鵝口瘡

出生不久的寶寶,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此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患有此病的寶寶因喝奶時會有刺痛感,因此經常哭鬧不安或不願意吃奶。

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繼而蔓延到牙齦和頰外,發病處有斑片白膜,周圍黏膜充血。發病時口腔有灼熱刺疼和乾燥感,部分寶寶伴有低燒的症狀。嚴重時斑膜可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黏膜,有時可引起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瀉。

當寶寶發生鵝口瘡時,第一時間內要將所有餵養用具徹底煮沸消毒,寶寶的衣物最好是開水燙過後暴曬(因為衣物如果殘留真菌將成為感染源)。之後奶瓶、奶嘴均需煮沸消毒,配奶時應先洗手,奶嘴不要碰到其他任何地方以免受污染。

母乳餵養的媽媽,每次餵奶前用溫毛巾將乳☆禁☆房擦洗乾淨並洗手。同時寶寶的手也要多用清水洗,同時每次餵奶之後應用棉簽清潔寶寶口腔。

除此之外,可用1.4%的碳酸氫鈉液洗口腔後用制黴素片塗口腔,每天2-3次,最好選擇兩次餵奶之間進行。在口腔白膜狀物消失後還需治療2-3天,以免反復。

五號常見病:貧血

寶寶貧血以缺鐵性貧血為主。由於出生後的前幾個月無法添加輔食,鐵的攝入量較少,而母體內儲存的鐵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漸耗盡,從而在出生後2個月起,寶寶常出現輕度貧血,被稱為生理性貧血。

大一點的寶寶,也可能由於未及時添加輔食而發生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長時間的貧血還可能導致寶寶的智力發育落後、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後果。

寶寶期應定期為寶寶檢查血常規。由於鐵劑對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用藥後可導致食欲下降,故輕度貧血寶寶,應以食補為主。4個月以內的寶寶,可選擇強化鐵的奶粉。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應注意加食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4個月以上的寶寶則可根據月齡自行進食上述相應食物。

中重度貧血者,則應按醫囑進行補鐵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