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EQ靠“慢養”非“快教”

所謂EQ, 是指一個人的情商, 也可以說一個人情緒的自控能力。 EQ最早在0歲時就開始出現, 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 然後建立起我們已有的情商觀念。 尤其是在0-5歲時, 情商的發展速度最快。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發現每個人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如果媽媽生氣時會亂摔東西, 那寶寶看樣學樣, 也會用極端的方式發洩不滿;如果媽媽獨立孤僻, 不願與人合作, 那寶寶將來很有可能也會“與世隔絕”。

EQ的培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家長在成年累月的積累中形成。

Advertisiment
那麼家長怎樣做才能培養寶寶高EQ的形成呢?

1、建立安全信任感

0-l歲, 此階段父母應經常與寶寶一起做各種遊戲, 教寶寶說簡單的話, 儘量滿足寶寶急於探索世界的要求。 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寶寶之外, 更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安撫和關愛寶寶, 讓他在懵懂中建立起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為建立平衡的個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2、強化並固定好情緒

1-2歲時開始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開始分辨“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 並拒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容易興奮、發怒。 開始會細分情緒, 如開心時會大笑, 而看見了媽媽會微笑。 在此階段裡, 父母應幫助寶寶強化和固定好情緒, 疏導不良情緒。 例如, 媽媽把寶寶的玩具給到別的小朋友,

Advertisiment
但是寶寶覺得是自己的東西, 用無休息哭泣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反抗, 此時, 媽媽可以通過安撫寶寶並告訴寶寶分享的好處, 雖然寶寶聽不懂, 但是以後再出現這樣問題的時候, 他不會無理取鬧。

3、提供感受豐富情感的機會

2-3歲時寶寶已經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要求, 他會採用行動和語言來表達他內心的感受和興趣愛好。 例如, 寶寶尖聲大叫, 說明他很不高興;有打人舉動, 則是心情已經很惡劣了。 看見爸爸媽媽吵架, 他們會在一旁哭;見母親情緒不好, 也會安慰媽媽說“媽媽, 笑笑”。 此時, 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為孩子提供感受各種情感的機會, 還要善於把孩子豐富且敏銳的情感引向好的方向,

Advertisiment
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其健康發展。

4、建立快樂的人際互動

3-5歲的寶寶有了社會性的發展: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 如果父母對孩子不夠關愛, 會造成孩子的情感饑餓;如果孩子害怕老師, 可能會對以後的上學產生情緒障礙;如果處理不好與別的小朋友之間的關係, 那麼孩子可能養成孤僻的性格。 所以, 父母不但要注意與孩子間的親子感情, 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在幼稚園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