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3歲幼兒能根據家庭和幼稚園生活的規律, 知道一天活動的順序, 並按此順序活動, 但在生活和遊戲中他們還不會自己安排活動, 一般是看到什麼做什麼, 或成人要求做。 在父母的幫助下, 5歲幼兒就已經能按照自己的計畫做事了。

3歲寶寶的生活已不再局限於家庭, 和同伴交往, 解決生活、遊戲和學習中的問題成為他們需要處理的個人事務。 孩子最初採用的方法簡單而"粗暴", 拒絕、搶奪、哭鬧、求助、嘗試錯誤是他們最常用的但在成長過程中, 他們會發現這些方法並不有效, 於是他們開始學習新的更有效的方法,

Advertisiment
比如改拒絕為提出新的建議, 改搶奪為輪流使用, 改盲目的嘗試為有計劃的嘗試。

生活自理能力是3-6歲幼兒學習的重要內容。 自己吃飯已不是困難的事了, 一些更難的活動成為他們"挑戰目標", 比如自己穿衣、疊被、系穿鞋等。 這些活動是一系列動作的組合, 需要孩子雙手協調活動, 隨著雙手的靈活性增強, 這些任務也難不倒他們。

如何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1. 把握習慣養成的時間段, 據有關專業機構的資訊顯示, 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一般都在學齡前, 也就是說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已經養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 父母只要適當把握了和時間和機會, 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擁有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Advertisiment
就像三歲的孩子可以自己倒水喝, 四歲的孩子可以自端碗吃飯, 五歲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脫衣服一樣, 給孩子動手的機會, 孩子就能做好。

2. 給與孩子鼓勵和幫助, 每個人都有童年, 但每個人對童年的記憶都不一樣, 有些孩子會一生都記得父親幫助他把一個大箱子抬進自己的房間, 從些他有了屬於自己的書櫃。 孩子學著收拾房間, 並且整理衣服和書籍這是一個很好的表現,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幫助他鼓勵他, 而不是嘲笑他保是阻止他這麼做。 最聰明的父母永遠都用欣賞的目光看孩子, 最愚蠢的父母總是用懷疑的目光看孩子。 因此, 當你的孩子出現了很糟糕的處理能力時, 請問問自己有沒有責任。

Advertisiment

3. 為孩子創造自理機會, 聰明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 因此, 聰明的父母也就給了孩子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經驗。 比如, 父母告訴孩子他們要出差, 可能有幾天不在家, 這幾天需要孩子自己來處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 然後告訴孩子冰箱裡有食物, 常用物品都放在哪兒, 給孩子一個獨自在家自理生活的發機會。 而不是把孩子送到朋友家或是乾脆請一個臨時保姆來照顧孩子。 更多的時候, 父母只要給孩子提供機會就行了, 而不需要你來怎麼教會他做。

4. 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 許多孩子這之所以沒能擁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完全是父母的原因所導致, 在他們還小的時候,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不行,

Advertisiment
不給孩子自已來的機會, 因而就導致孩子可能十歲了還不會系鞋帶。 遇到父母不在家只能叫外賣, 或是到親戚朋友家吃飯。 其實, 父母大可不必這樣子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父母要相信孩子真的什麼都可以自己來, 比如說學習做飯, 六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做飯了, 至於像穿衣服, 系鞋帶這樣子的小事性, 應該在三歲時就開始都會孩子, 總之是越早教會孩子自理, 對孩子未來的幫助越大。

總結:

1. 根據孩子生理發展特點, 逐步提出要求, 從易到難, 從簡到繁。 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 如吃飯、洗手、刷牙等;4歲孩子可學習折疊被子、整理床鋪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歲的孩子要求穿脫衣服迅速、整齊, 洗臉洗手要洗得很乾淨等,

Advertisiment
還要逐步教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 如:掃地、澆花等。

2. 為孩子生活自理創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裡, 便於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 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 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前額, 然後擦耳朵、耳背, 最後擦頸部等。

4. 要持之以恆, 反復訓練。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 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 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 要及時給予表揚, 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 做好表率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