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怎麼教會孩子遇到挫折不後退?

現在的父母都在說逆商培養、挫折教育。 這應該是一個時代的需要。 因為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好, 得到的關愛太多, 以致對生活中的挫折沒有一點點免疫力。 今天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尚且不用擔心;以後要面臨那麼多挫折, 到時怎麼應對?父母們很擔心。

比起這遠憂, 更困擾父母的還有眼下的問題——每遇不順心的事情, 孩子就哭鬧, 發脾氣, 大人每天都處在“救火”狀態。

我們究竟怎樣做, 才可以給孩子力量, 幫助他變得更加能抗挫呢?

凡事發生必有恩典

“沒有什麼教育比逆境來得更實在”, 我們不需要有意遮罩生活中各種負面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女兒要養小白兔, 我告訴她種種責任和風險, 讓她好好考慮, 自己做決定。 有的家長擔心寵物病了死了, 會給孩子帶來太多的傷心, 於是橫加阻止, 那等於讓孩子錯失了一種經歷和一次鍛煉。

給女兒選繪本, 看到有關於遭遇逆境的故事, 比如家裡失火了、輪船沉沒了等, 我也不會“過濾”, 以致女兒現在常常自言自語地編一些災難片, 什麼火車掉山谷裡, 誰摔傷了;坐船跌進水裡, 媽媽來救了……我從不干涉:她這樣其實是在做心理演習——通過假想一些風險和逆境, 自發訓練自己的抗挫力。

“每件事情後面, 都隱藏了正面的意義”, 我們必須把這種觀念傳遞給孩子;這樣他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時, 才會平和。

Advertisiment

在獨立中堅強

很多時候, 孩子的壓力來自大人的圍觀和指導。

他一個人在那裡做, 如果做不好, 可能放棄, 也可能哭一會兒, 甚至邊哭邊繼續努力。 在這種體驗的過程中, 孩子會自己進行調整, 選擇應對方式。

倘若有大人在旁邊“關心”, 孩子就容易“歇斯底里”, 因為他會覺得沒面子, 或者擔心你對他不滿意, 甚至生氣責駡他。 這就是為什麼常有家長說, 孩子遇到挫折, 寧願自己生自己的氣, 也不願意接受大人幫助的原因。

其實, 如果家長能少圍觀、少評價、少指導, 就不會跟孩子有那麼多情緒阻隔;當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 向家長求助就會更加自然。

從解決情緒入手

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不代表孩子在做不好、受挫的時候不能沮喪和哭泣。

Advertisiment
我們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情緒得到認可, 孩子覺得被接納了, 就會冷靜下來, 認真聽大人的建議:“如果是我的話, 我就先裝其他部件, 等一會兒再重新嘗試拼裝機翼, 這樣就不會煩躁。 如果還是不成功的話, 就找別人幫忙。 或者, 你現在想想還可以怎樣處理?看看有沒有比媽媽更好的方法?”

要孩子強大, 前提是他知道父母會接納他, 他隨時可以安全地“脆弱”“崩潰”, 這樣, 他才能放心成長, 逐漸強大。

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

這其實就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武裝孩子——

“我是”:通過平時大人的肯定和強化, 讓孩子知道,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比如, 我是“一個有辦法的小孩”“是值得信賴的”“能堅持到底的”“解決過難題的”等。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評價越真實越客觀, 越有利於他樹立強大的自信。 ?

“我有”:讓孩子清楚自己的儲備庫裡都有哪些資源。 比如, 在關鍵時刻有可以信任的大人, 有情感上的安全感。

“我能”: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這只有從過去成功處理事情的經歷中才能得來。 所以要多給他提供機會, 讓他獨立做事情和解決問題。 比如, 讓孩子在家裡承擔責任、參與決策、參加社會實踐等。 ?

一旦孩子有了良好的自我認知, 就會啟動一個超級有魔力的思維模式, 那就是:

“我相信我能……”“我知道我一定可以……”

培養同理心?

查找國外專家談培養逆商的資料時, 我發現同理心的培養常常被放在重要的位置。 仔細一想, 覺得很有道理。

Advertisiment

在給女兒講的書裡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小老鼠兄妹發現新搬來的鄰居家的小孩很不友好, 他們很生氣。 小老鼠媽媽就說, 如果你們搬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你們是什麼感覺呢?媽媽這樣問, 幫助小老鼠兄妹理解了鄰居小孩的心情, 最後他們決定開歡迎會請她來, 跟她交朋友。

故事裡的小動物能化解對方的敵意, 就是因為他們換位思考, 變被動為主動, 轉化了逆境;小朋友也一樣, 當遇到人際交往或學習方面的問題時, 變換角度去看, 就更能看清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從而主動扭轉逆境。

什麼是逆商

逆商(AQ), 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 以及擺脫困境、超越困難的能力。 美國職業培訓師保羅·斯托茨提出了這個概念, 將逆商劃分為四個部分:

控制感指人們對周圍環境的信念控制能力。面對逆境或挫折時,控制感弱的人經常說:我無能為力、我能力不及;控制感強的人則會說:雖然很難,但這算什麼?一定會有辦法的。

起因和責任歸屬高逆商者,往往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並甘願承擔一切責任,及時地採取有效行動。

影響範圍高逆商者,往往能夠將逆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某一範圍內,並其負面程度降至最小。比如,對事爭執,就僅限於此:只對事,不對人。

持續時間高逆商的人,能夠能客觀地分析逆境將持續多久,造成逆境的起因因素將持續多久;而逆商低的人,則往往會認為逆境將長時間持續,難以擺脫。

控制感指人們對周圍環境的信念控制能力。面對逆境或挫折時,控制感弱的人經常說:我無能為力、我能力不及;控制感強的人則會說:雖然很難,但這算什麼?一定會有辦法的。

起因和責任歸屬高逆商者,往往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並甘願承擔一切責任,及時地採取有效行動。

影響範圍高逆商者,往往能夠將逆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某一範圍內,並其負面程度降至最小。比如,對事爭執,就僅限於此:只對事,不對人。

持續時間高逆商的人,能夠能客觀地分析逆境將持續多久,造成逆境的起因因素將持續多久;而逆商低的人,則往往會認為逆境將長時間持續,難以擺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