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備:增強BB抵抗力的方法

有了小寶貝以後, 父母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生病的問題。 最近天氣變幻莫測, 一天內讓你經歷春夏秋冬的變化, 也增加寶寶患病的幾率。 怎樣做可以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呢?

方法一:免疫預防接種

預防勝於治療, 從嬰幼兒開始定期預防接種是人類抵抗傳染性疾病的最佳措施。 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 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 父母們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方法二: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當中含有Iga,IgA是廣泛存在於母乳當中的抗體。 母乳當中含有豐富的IgA,

Advertisiment
對於預防新生兒呼吸道疾病有重要地位。 母乳中溶菌素高, 巨噬細胞多, 可以直接滅菌。 乳糖有助於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生長, 乳鐵蛋白含量也多, 能夠有效地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和活性, 保護腸黏膜, 使黏膜免受細菌侵犯, 增強胃腸道的抵抗力。

方法三:均衡飲食

兒童偏食, 營養不均會造成抗病能力下降。 禽肉類食物、雞蛋、蔬菜及水果類品種盡可能豐富, 少吃各類油炸、烤炸、太甜的食品。 斷奶後應喂些爛飯、軟飯, 菜要切碎、魚要去刺。 飲食要定時, 除一日三餐外, 可適當加1~2 次餅乾、豆漿、牛奶、水果等。

方法四:多喝水

水分可以讓孩子的口腔及呼吸道保持濕潤, 增強身體對細菌的抵抗能力。 上幼稚園、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瓶,

Advertisiment
渴了隨時喝。 注意, 要喝白開水, 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大家都知道要多喝水, 但是喝多少水才算足夠呢?孩子一天的喝水量是有公式可算的。 體重36公斤左右的孩子, 一天應喝的水量是2000毫升。 體重18 公斤左右的孩子每天該喝1000毫升的水。

有了小寶貝以後, 父母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生病的問題。 最近天氣變幻莫測, 一天內讓你經歷春夏秋冬的變化, 也增加寶寶患病的幾率。 怎樣做可以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呢?

方法五:不隨意使用抗生素

當孩子患上輕度感染性疾病時, 儘量不要使用抗生素, 而是可以靠自身的免疫力進行抵抗。 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敵人"時, 已經訓練過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有針對性的免疫力, 從而保護身體安全。

Advertisiment

方法六:多進行戶外活動, 增強體質

讓孩子多曬太陽、接觸新鮮的空氣和冷水。 對於一歲內的小寶寶來說, 多爬行是最適宜的鍛煉方法。 幼兒則需要進行適量的全面鍛煉, 每天運動一個半小時為宜, 經常曬太陽以預防佝僂病。 經常接觸冷水, 可促進幼兒體溫調節的反應性, 增強機體適應天氣變化的能力。

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會感冒, 就給孩子穿過量衣服, 還把寶寶關在暖氣房間裡不出門, 實際上這樣是削足適履的方法。 過度保護更容易導致孩子禦寒能力低下。 每天帶寶寶到戶外接受光照, 這將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尤其是對新生的寶寶來說, 在冬天裡, 保持每天的日曬可以有效地防止佝僂病。 需要提醒的是,

Advertisiment
如果在冬天帶新生寶寶曬太陽, 最好不要隔玻璃窗曬, 因為紫外線無法穿透玻璃照 射到寶寶皮膚上, 從而達不到防止佝僂病的效果。

方法七: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品質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免疫能力和大腦發育。 假如孩子是兩三個月時, 睡眠時間每天不低於十二個小時的。 孩子睡眠好, 對大腦發育也很關鍵的, 免疫力也如此, 一般的兒童睡眠時間不要低於9個小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