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學齡期兒童成長教育要點有哪些

學齡期兒童成長教育要點有哪些?學齡期兒童指的是年齡為6-12歲的孩子, 他們無論在生理或心理上都處於迅速發展時期。 母嬰專家指出,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以下幾點, 則有助於鞏固學校教育成果, 形成兒童健康的人格。

1、陶冶孩子的愛心。

愛的本質是給予與尊重。 父母應與學校教育配合, 將陶冶孩子善良美好的心靈作為重點, 引導孩子在家庭的小天地裡建立最真誠、最純美的人際關係。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潛移默化的表率作用, 有益於塑造孩子的愛心。 父母應不僅關心自己的孩子, 而且真誠關心孩子的同學;尊敬長輩。

Advertisiment
幫助病弱, 與鄰里和睦相處;在孩子面前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等。

2、幫助孩子克服緊張情緒。

快樂的童年, 有助於培養孩子奮發向上的精神;寬廣的心胸, 有益於他們體驗美好的人生。 父母應多營造歡快的家庭氣氛, 為孩子提供成功的機會。 並與孩子分亭成功的喜悅、助人的樂趣。 當孩子的某些欲望得不到滿足或受到某些挫折時、容易產生緊張情緒“父母若不及時幫助其消除, 緊張就會轉變為焦慮。 學齡初期兒童焦慮過多, 就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抑制其憎能的發展。 如果父母能及時發現, 且注意引導, 建立恰當的、有助於克服緊張情緒的追求目標, 鼓勵孩子接受挑戰、失敗了再嘗試。

Advertisiment
這樣, 緊張可望克眼, 焦慮不致產生, 兒童還有可能獲得由失敗再到成功的體驗。

3、鼓勵孩子生活自理, 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 不但對教育孩子無益, 還有可能使孩子無法具備學齡初期兒童應有的獨立生活能力, 甚至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性。 因此, 父母要積極支持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 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仕, 這也有助於其心智的健全發展和學習處理會種問題的方法, 還能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 逐步形成精明的頭腦和較強的生活自理力。

4、不輕易滿足孩子的需要。

兒童在家中往往有各種需要。 父母首先要真誠地關心和瞭解他們的需要, 這樣就能促進父母與孩子間相互關心, 產生認同默契。

Advertisiment
其次是要科學地分析兒童的需要, 以便滿足孩子合理的。 現實的、已具備滿足條件的需要。 但儘管是正確的需要, 家長也不宜輕易滿足。 而應給孩子創設一個獨立追求並滿足自己需要的過程, 讓孩子體驗到追求“需要”的樂趣。

5、堅持正面引導孩子。

人們常說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 家長負責的表現之一就是當孩子有了問題時, 積極地協助其找出癥結之所在, 幫助其解決問題, 要多觀察傾聽孩子的言行, 尊重孩子的個性, 在孩子行為不違大節的情況下不作過多干涉, 但發現問題應立即指出。 應以鼓勵代替責駡, 以平等商討代替苛刻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 循循善誘地教給孩子主動學習、自我節制、適應環境等具體有效的方法,

Advertisiment
引導其發揮所長, 使他們茁壯成長, 形成健康的人格。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學齡期兒童成長教育要點有哪些, 所以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 我們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 因為學校教育佔據了學齡初期兒童所受教育的重要部分,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