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受孕前的排卵監測法

大多數婦女排卵時間發生在2次月經中間, 在月經週期的13-16天, 即下次月經前的 14天左右。 因月經週期長短不一, 排卵前期變化較大, 而排卵後期一般較規律, 為14天左右, 故而推算排卵期應由後往前推14天。 如月經週期為30天者, 排卵時間約為月經週期的第16天;月經週期40天者, 排卵時間約為月經週期的第21天。 排卵時間雖較為規律, 但不少婦女因情緒變化、精神緊張、生活環境改變及身體狀況等原因, 可使排卵提前或推遲。 因而, 欲推測排卵期, 最好能配合測量基礎體溫及觀察宮頸粘液方法, 三者合一, 其準確率可達99.7%。

Advertisiment
掌握排卵期對於避孕和適時受孕都很有意義。

宮頸粘液檢查

在子宮頸管內有很多腺體, 其腺細胞的分泌功能隨著月經週期中的性激素不同而波動, 其子宮粘液的量、性質、粘稠度、粘液結晶類型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的改變, 根據這些變化, 可以間接地瞭解卵巢的功能。 妊娠早期, 因位卵巢內分泌功能的改變, 使子宮粘液稠厚, 拉絲僅有1-2釐米, 粘液塗片有橢圓體持續2周以上, 則可認為妊娠(準確率達90%以上)如月經過期而粘液檢查塗片有羊齒葉狀結晶, 則是月經失調, 而不是妊娠。 這種檢查在尿妊娠試驗呈假陽性或假陰性時, 顯得特別重要。 一般越接近排卵期, 粘液愈稀薄;

至排卵期, 粘液清澈透明, 似雞蛋清樣, 拉絲長度可達10釐米左右。

Advertisiment
排卵後, 粘液漸粘稠, 渾濁如膠凍, 延展性降低, 拉絲長度僅為1-2釐米。 粘液塗片檢查顯微鏡下, 排卵期以前為, 羊齒葉狀結晶;排卵期後為, 橢圓。 根據粘液的不同變化, 來判斷育齡婦女卵巢功能的情況, 從而診斷早孕、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指婦女經6-8小時睡眠後, 在尚未進行活動之前所測得的體溫。 正常情況下, 育齡婦女的基礎體溫於排卵後, 因孕激素刺激體溫中樞的作用, 使之略有升高達36.8-37度, 一般高於排卵前0.3-0.5度, 在月經前1-2天或月經第一天下降。 因此正常月經週期每天測得的基礎體溫的連線呈雙相曲線, 而無排卵月經週期, 因缺乏孕激素作用, 基礎體溫無規律性週期性變化, 呈單相曲線。

Advertisiment

測量基礎體溫的方法為, 每晚臨睡前將體溫表甩至35度以下, 放在伸手可取之處, , 在未講話, 未起床活動時, 將體溫表放於舌下, 5分鐘後取出, 記錄在表格上, 並應將有關性☆禁☆生☆禁☆活、失眠、月經期、腹痛等身體不適症狀記錄下來, 以備參考。 一般需要測量3個月經週期以上。 排卵時間一般在雙相體溫改變前2-3天內。

相關用戶問答